林海燕 胡水勛 林秋文
AIVE 是由細菌、真菌、立克次體、病毒等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心瓣膜、心內膜炎癥,是臨床常見的感染性疾病,患者主要臨床表現有盜汗、乏力、發熱等,臨床上常用抗生素進行治療,大多數患者經過適當的抗菌治療后可獲得細菌學治愈[1],但長期使用抗生素進行治療患者會對其產生耐藥性,影響治療效果[2]。為此本院選取72 例AIVE 患者作為觀察對象,對磷霉素鈉聯合炎琥寧注射液治療AIVE 的臨床療效展開探究,現總結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7 年2 月~2019 年2 月期間本院收治的72 例AIVE 患者作為觀察對象,納入標準:①患者經多次血培養均顯示為陽性且為同一致病菌。②超聲心電圖結果顯示,患者心臟瓣膜、心臟人工置片發現人工瓣部分松動,或者瓣周漏、瓣周膿腫、出現團塊影擺動。③患者hs-CRP 及ESR 水平高于正常范圍。排除標準:①肝腎功能障礙及對實驗藥物過敏的患者。②重要臟器功能不全的患者。③患有精神疾病的患者。采取電腦隨機抽樣法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6 例。對照組中男21 例,女15 例;年齡17~58 歲,平均年齡(34.28±7.91)歲;病程4~14 d,平均病程(7.83±2.06)d。觀察組中男22 例,女14 例;年齡18~55 歲,平均年齡(34.07±6.98)歲;病程5~14 d,平均病程(7.75±2.09)d。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此次研究已獲得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的審核批準。
1.2 方法 兩組患者入院后均進行吸氧、心電監護、糾正心功能等常規對癥治療[3]。觀察組患者使用磷霉素鈉聯合炎琥寧注射液(廣東先強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1009)進行治療:給予患者炎琥寧注射液160 ml 加入500 ml 5%葡萄糖注射液中靜脈滴注,2 次/d,連續治療2 周;同時給予患者注射用磷霉素鈉4~12 g加入250~500 ml(具體劑量根據患者的病情制定)5%葡萄糖注射液中靜脈滴注,2 次/d,連續治療6 周。對照組患者單獨使用磷霉素鈉治療,治療方法同觀察組患者。
1.3 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標準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治療前后血清PCT、hs-CRP 及ESR水平改善情況;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療效判定標準:①治愈:患者體溫恢復正常,盜汗、乏力等臨床癥狀消失或顯著減輕,治療后連續3 次血培養實驗結果均為陰性,超聲檢查結果顯示贅生物明顯縮小,血常規及心功能檢查結果恢復正常,對患者追蹤隨訪半年疾病無復發;②顯效:患者體溫恢復正常,盜汗、乏力等臨床癥狀明顯減輕,治療后2 次血培養實驗結果為陰性,病原學檢查結果和實驗室檢查結果尚未全部恢復正常;③有效:患者盜汗、乏力等臨床癥狀有所改善,治療后2 次血培養實驗結果至少1 次為陰性,尿常規及心功能有所改善;④無效:用藥后患者病情無明顯變化甚至病情加重,心功能持續減弱。總有效率=(治愈+顯效+有效)/總例數×100%。抽取患者入院次日清晨空腹靜脈血3 ml,采用Brahms 快速半定量法(PCT-Q)對患者血清PCT 進行測定,采用AMS 美森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對患者hs-CRP 及ESR 水平進行測定,抗凝劑為枸櫞酸鈉。PCT <0.046 ng/ml 為正常,hs-CRP<10 mg/L 為正常,ESR 女性0~20 mm/h 為正常,男性0~15 mm/h 為正常。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 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比較 對照組患者治愈7 例,顯效11 例,有效8 例,無效10 例,總有效率為72.22%;觀察組患者治愈15 例,顯效12 例,有效6 例,無效3 例,總有效率為91.67%。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4.600,P=0.032<0.05)。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PCT、hs-CRP、ESR 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血清PCT、hs-CRP、ESR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血清PCT、hs-CRP、ESR 水平均較本組治療前降低,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血清PCT、hs-CRP、ESR 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PCT、hs-CRP、ESR 水平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PCT、hs-CRP、ESR 水平比較(±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bP<0.05
2.3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兩組患者用藥治療期間均未出現嚴重不良反應,未對治療進程產生影響。對照組有1 例患者出現惡心嘔吐癥狀,1 例患者出現輕微的腹瀉癥狀,不良反應發生率為5.56%;觀察組有2 例患者出現頭暈頭痛癥狀,1 例患者出現腹脹癥狀,不良反應發生率為8.33%。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215,P=0.643>0.05)。
AIVE 是臨床常見急重癥,是由細菌或霉菌等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心內膜的炎性疾病,病情發展迅速且伴有嚴重的中毒癥狀,具有較高的病死率,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早期應給予患者血培養明確感染病原菌種類后,選擇合理、有效、敏感的抗生素,遵循長期、足量、聯合的治療原則實施抗菌消炎等綜合性治療[4]。磷霉素鈉是一種廣譜抗生素,對金黃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等革蘭陽性球菌具有抗菌作用,對大腸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沙雷菌屬和氣單胞菌屬等革蘭陰性菌也具有較強的抗菌活性,能夠抑制細菌細胞壁的早期合成而導致細菌死亡[5],臨床不良反應少,見效快且使用方便。給予患者足量的磷霉素鈉治療能夠有效降低患者血清PCT、hs-CRP、ESR 水平,減輕患者機體炎癥,改善患者臨床癥狀[6,7]。
AIVE 在中醫學中屬于“發熱”、“溫病”等范疇,炎琥寧注射液具有抗炎抑菌、清熱解毒、止咳宣肺的功效,在磷霉素鈉治療的基礎上給予患者炎琥寧注射液進行聯合治療,能夠加快患者炎性病灶的吸收[8],降低患者體溫,改善患者臨床癥狀,提高患者臨床療效。此次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血清PCT、hs-CRP、ESR 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用藥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磷霉素鈉聯合炎琥寧注射液治療AIVE 效果確切,能夠有效控制患者機體炎癥,改善患者臨床癥狀,且不增加患者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率,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值得推廣。
綜上所述,磷霉素鈉聯合炎琥寧注射液治療AIVE效果顯著,優于單獨使用磷霉素鈉,能夠顯著減輕患者機體炎癥,提高患者治療有效率,治療效果安全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