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兆廷
隨著國際經濟發展潮流的區域化涌動,“以鄰為壑”“單打獨斗”的單體經濟發展已經無法適應當前的競爭需求,轄區間的聯合發展已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共識。伴隨著我國市場經濟日臻完善,城鎮化水平逐步提高,經濟活動高度密集,信息技術日新月異,我國區域內各轄區間聯系程度日漸緊密,區域協同發展已經成為我國區域發展的必然路徑選擇,“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區域協調發展的戰略格局也已日漸清晰明了。京津冀協同發展作為國家重大戰略,隨著雄安新區的“騰空出世”,其區域發展的引領作用和示范作用愈加顯著。財政作為國家治理的基礎和重要支柱,在推進京津冀區域協調發展進程中,必將持續扮演重要的角色,而財政路徑也必將經歷著從競爭趨向于合作的演變歷程。
在京津冀協同發展進程中,以地方政府為行為主體的地方財政相較于個人與一般組織,因其在財稅政策、資金籌措、資金分配方面具有較強調節和支配能力,對于促進區域內各轄區間展開合作,盡快實現區域協同發展具有較大的影響作用。但鑒于區域內各轄區對于地方政府利益、地方財政利益等“單體利益”的訴求,京津冀區域內各轄區間長期存在資源競爭、財政競爭等利益矛盾。雖然轄區間的競爭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各轄區的“單體”經濟和社會發展速度,但“單體”發展的獨立性難以充分顧全區域整體發展的格局需求,造成京津冀區域內各轄區間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差距的不斷拉大,與京津冀協同發展理念相背離。
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王麗所著的《促進京津冀區域協同發展的地方財政合作研究》一書。首先,該著作基于財政利益協調視角,以“轄區政府間的利益協調”以及政府行為博弈為研究起點,從經濟協同和社會協同兩方面,運用規范和實證兩種分析方法,系統性地探尋了京津冀區域在縮小差距進而實現“一體化”協同目標中地方財政從競爭走向合作的演變路徑趨勢。該著作指出,在京津冀區域協同發展中,因轄區與轄區之間彼此依存、相互聯系的經濟社會發展空間依賴關系,以及區域的整體發展需求,會誘發各轄區政府在區域發展中從競爭走向協調與合作,進而倒逼各轄區之間通過地方財政合作均衡和調整區域內各轄區間利益,助力于區域整體發展規劃、經濟與行政區劃融合以及縮小區域差距,發揮地方財政合作對于區域協同發展的促進作用。其次,該著作不僅從“中國式財政分權”體制的束縛、轄區間稅收利益分配機制的不公以及橫向和縱向轉移支付制度的缺位等多方面,深入剖析了我國現行財政體制的缺陷;還從京津冀區域內各個轄區在行政地位、經濟地位、社會地位等方面差距的懸殊,區域內各轄區間地方財力梯度差距格局的嚴重固化,京津冀區域內各轄區關系之間存在地方財政利益的難以協調和均衡等多維視角,分析了致使京津冀各轄區間財政合作陷入困境的原因。最后,該著作還系統化地設計了以設立財政常態協調機構、增設地方財政間聯合預算機制、完善地方財政間協同稅收機制、健全地方財政間協同支出機制以及構建財政合作違約懲罰機制五個方面為主體的京津冀區域地方財政合作制度化基本路徑,為京津冀地方財政從競爭走向合作提供了合理意見和建議。
此著作的完成,不僅有助于完善地方政府關系理論、豐富區域財政理論、拓展政府公共管理理論,還有助于地方政府間以及地方財政間相處模式的創新,更有助于加速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有效實現,是一本具有一定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的著作。
(作者系河北金融學院黨委書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