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凡,薛麗媛
(成都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四川成都610059)
當代大學生生在改革開放的和平年代,享受著中國發展的幸福成果,這個美好的時代,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國民幸福指數和生活滿意度不斷上升。與此同時,中國也一直在國際上發揮著重要作用。目前新型冠狀病毒正在全球范圍內蔓延,中國始終堅持人類是一個命運共同體的理念,毫無保留地同世界衛生組織和國際社會分享中國抗擊疫情的經驗,積極開展國際合作,為其他國家提供醫療援助,展現出大國風范和擔當。此次疫情中國的一系列的舉措獲得了許多國家的贊譽。在疫情的背景下進行大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可以讓他們從內心深處為中華民族而自豪,為自己生在中國而感到驕傲,有利于當代大學生樹立牢固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激發他們為國擔當的責任感和努力學習知識、提高技能的熱忱。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當代中國愛國主義的鮮明主題。”[1]當代大學生必須意識到自身的責任以及承擔的義務。一份份“請戰書”、一枚枚“手指印”的背后都是“戰病疫、救蒼生”的大無畏氣概,在這樣的特殊的背景下,及時地對大學生實施愛國主義教育,讓愛國主義情感在他們心中滋生和發芽。在重大疫情背景下對大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向他們傳達愛國主義的精神,培育他們的愛國主義思想和觀念,有利于青年大學生明確自己在新時代所肩負的社會使命和社會職責,培育他們為祖國的未來貢獻才智的自覺性,讓他們明白,在這個特殊的時期,他們也可以為國家奉獻自己的力量,感受到自己肩上背負的使命和擔當。“培養他們為振興中華而立志成才的思想”,激發他們在校期間夯實知識、鍛煉技能、錘煉品格的積極性。同時,實施愛國主義教育還能使廣大青年大學生認識到個人成才發展必須與國家命運休戚與共。
當代大學生由于生活環境、所接受的教育以及文化背景的差異,導致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多元化,這次新型冠狀病毒導致大學生都不能去學校上課,只能都在家中上網課,利用這個契機,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可以幫助他們去理解自身存在的價值和意義,樹立積極的生活觀。這次疫情也給他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機會,讓他們在喧囂和浮躁中,靜下心去思考,何為崇高與使命,何為擔當與責任,在此背景下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使他們獲得對中國社會發展的正確認知,培育他們的反思能力,使他們理性愛國。讓他們對愛國主義有更進一步的感觸和體會,從而幫助當代青年大學生樹立牢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激發他們為國擔當的使命感和責任心。
2020年庚子鼠年,在人類歷史上,也是能夠載入史冊的一年。新型冠狀病毒發生以后,很多專業的醫護人員奔赴前線,他們是戰“疫”中的戰士。其中也有許多大學生的身影,他們用自己的方式為這場看不見硝煙的戰爭作出貢獻,展現自己的愛國主義情懷。
疫情爆發以后,很多大學生主動請纓,積極投身于疫情防控的第一線,成為了社區志愿者或醫護志愿者。每天跟隨相關的工作人員,做好日常疫情防護、排查、宣傳等工作,挨家挨戶宣傳疫情防控情況、檢查過往車輛人員情況、分發抗疫物資等等。在這個寒冷的冬天,他們挺身而出,讓大家看到他們不是溫室的花朵,他們已經成長起來,可以為國家做出自己的貢獻。他們說“北方的天,很冷,但戰勝疫情的心很熱。北方的風,很冽,但奉獻自我的心卻很暖”。作為大學生,在國家需要的時候挺身而出,與祖國一起共克時艱,這才是新時代大學生在面對疫情時應有的姿態和擔當。
防控形勢依然嚴峻的當下,全國人民眾志成城,共克時艱。雖然許多大學生還沒有能力像醫生一樣請戰奔赴一線,但是他們從小事做起,從自己的本分做起,在家里更加努力認真地完成自己的學習和科研任務,為我們國家科研軟實力的提升貢獻自己的力量。對于大學生來說,學習是他們的第一任務,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學有所長,學有所用,爭取為新型肺炎疫情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他們充分利用這個假期,自己掌控生活的節奏,科學運動增強自己的免疫力,還要不落下科研與學習進度,時刻保持進步。不斷充實提高自己,為更好建設社會主義而奮斗。
在考驗面前,首先,我們要清晰地知道誰是社會的支柱,并由此確立最真摯的社會情感與是非觀念。作為大學生,他們從自身做起,相信醫學的力量,做好個人和家人的防護工作,關注疫情進展,為身邊人普及科學知識,杜絕傳播虛假信息,提醒身邊的親朋好友既要提高意識又要避免過于恐慌。冷靜分析網上疫情相關的流言蜚語,不信謠不造謠,同時相信黨中央的領導指揮,堅信我們必將戰勝疫情。在做好自身預防工作的同時,也幫助加強周圍人心理健康防護,在線上主動疏導情緒波動較大的人群,充分利用網絡平臺積極為網絡環境的和平與健康作貢獻,傳遞關于疫情的正確信息,引導大家正確做好個人防護,傳播正能量。
此次新型冠狀病毒對大學生的愛國主義行為產生了許多影響,也為他們提供了愛國機會。然而,當前大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培育也面臨著一些問題。只有準確把握當前大學生進行愛國主義精神培育面臨的主要問題,才能探索出培養大學生愛國主義精神的有效途徑。
由于新時代大學生群體的生活環境比較優越,閱歷比較淺,缺少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其思維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感性的色彩,尤其是在面對紛雜凌亂的網絡信息時,不能準確地分辨是非好壞,有時候會被網絡上的不良信息所誘導,從而產生一些錯誤的行為和思想,這次新型冠狀病毒發生以來,網絡上出現了許多信息,而有些則是謠言,大學生在面對這些信息可能缺乏一定的判斷力,做出一些他們自以為是愛國的行為。在參與疫情防控工作中,他們會遇到一些困難與阻礙,有些人可能不積極配合他們工作或者說一些難聽的話語,他們不能及時有效想出解決辦法,這個時候他們的愛國主義信念可能會產生動搖,開始思考自己這樣做的意義何在,這些都會對他們產生不良的影響,同時也會影響到當前大學生的意識形態和理想信念。
新時代大學生群體已經認識到自身的責任與義務,在國家與民族遭遇挫折時都會自覺參與到愛國志愿活動中,這次發生的新型冠狀病毒,許多大學生主動請纓,參與到國家抗擊疫情的第一線,為打贏疫情防控攻堅戰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大學生還會認真舉辦與愛國主義教育實踐相關的活動,甚至到基層幫助貧困群眾,山區支教等行為讓更多大學生親自參與到愛國實踐中,但在實際愛國行動中,他們極易產生沖動浮躁的行為,面對比較艱苦的愛國行為時,熱情高漲,但能夠堅持到最后且完美解決問題的還是少數,沖動浮躁的心理并不能鍛煉其持之以恒的愛國情懷。有些大學生在參與疫情防控工作時,遇到一些困難與挫折就想退縮。他們沒有經歷過太多的艱辛,所以在面對困難與挫折面前,不能很好地解決,有時候甚至產生逃避問題的思想觀念,他們的愛國情懷有時候可以說是一時沖動,并沒有想好接下來會面臨的一些問題。
大部分學生從義務教育階段開始便接受著愛國主義的熏陶,他們在上小學的時候便會舉行升旗儀式,老師教唱國歌等等,初中的時候開始向他們傳達中國共青團的相關概念,老師也會在不同的場合向他們傳達愛國主義精神,講解一些愛國人士的事跡,在不知不覺中讓他們對愛國主義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接觸。進入大學以后,對于愛國主義精神則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但是這個寒假由于受到疫情的影響,大學生只能待在家中學習生活,離開了學校,大學生的愛國精神培育便缺乏了監督,學校和老師不能在學校一樣,創造各種機會向學生傳播和弘揚愛國主義教育,此次疫情在一定程度上對于大學生愛國主義精神培育產生了一些影響。
新時代大學生愛國主義精神培育必須緊扣中國夢這個主題,充分運用中國夢話語展開理論學習,舉辦與愛國主義相關的主題活動,雖然疫情期間學生不能回到學校,但是大家可以通過現有的網絡平臺,借用學校現有的傳播媒介,學校的公眾號、微博、各大學習平臺,以此為平臺和載體,播放一些愛國歌曲或與愛國主義相關的內容。學校也可以發動學生,讓他們去調查了解家鄉的紅色資源和文化,去當地的一些愛國主義基地,讓同學們走進那個時代,認識到我們今天的一切繁榮與美好都是建立在無數先輩們的犧牲與付出之上,激發他們內心深處的愛國主義情感。對新時代大學生進行愛國主義精神培育,還要充分挖掘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內涵與精髓,感受傳統文化的無限魅力,通過網絡平臺,借助學習通等學習軟件,增加傳統文化類課程理論教學,讓學生多去看類似于《中國詩詞大賽》這種節目,并分享自己的感受,通過這種方式潛移默化地使青年接受熏陶和感染,加深對中華傳統文化和愛國主義精神的理解。在教師日常的網絡課程中,也要將中國傳統文化融入日常的教學中,讓同學們對中華傳統文化有更深的理解,從中感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更加堅定自己的愛國主義信念。[2]
做好新時代青年愛國主義精神培育,就要創新愛國主義教育形式,針對他們的性格特點從不同的角度和方面生動地將愛國主義精神傳播到新時代大學生的心中。新時代的愛國主義教育要與時俱進,不能落后于時代發展的步伐,滿足青年群體捕捉新鮮事物的心理。疫情期間,師生的出行都受到了阻礙,但是現在各種網絡媒體發展迅速,學校可以以此為載體和平臺,借助互聯網和新聞媒體,及時地向大學生傳播愛國主義思想,立足當下抗擊疫情的現實,充分發掘愛國主義精神的元素,結合抗擊疫情的動人事跡,對大學生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同時,也可以借助新浪微博等一些當下比較流行的社交軟件,讓大學生接受愛國主義的相關思想。雖然不能像在學校一樣舉辦一些線下的愛國主義演講比賽、愛國主義知識競賽以及一些比較傳統的方式,但是我們可以采取線上的競賽方式,讓學生們直接在手機或電腦上做題,參與到競賽中來,讓學生在家也能參與到學校舉辦的愛國主義活動中來。同時,學校也可以多多利用網絡媒體,在學校的官方網站投放一些優秀的愛國主義電影等等。此外,還要最大化地整合愛國主義教育資源,培育新時代大學生的愛國之情,讓新時代愛國主義精神永駐他們心中。[3]
新時代愛國主義精神的培育不僅要在青年心里扎根,更重要的是將愛國主義精神落實到青年的奮斗實踐中,將個人夢想與愛國之情相結合,個人奮斗與愛國之行相結合,將愛國主義與實踐相結合,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展現自己的愛國主義情感。在重大疫情這個背景下,強化愛國實踐教育也是必要途徑之一。讓他們積極參與到疫情防控工作中,主動承擔起自己肩上的任務和責任。同時也要充分發揮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讓大學生多去參觀本地的一些愛國主義基地,充分利用好相關的紅色資源,讓紅色資源最大程度上發揮作用,更好地幫助大學生樹立愛國主義觀念。[4]利用好網絡平臺,全面開展紅色主題教育等實踐活動,激發新時代大學生的愛國情感。
習近平指出:“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愛國主義,愛國主義精神深深根植于中華民族心中,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為祖國發展繁榮而不懈奮斗。”[5]大學生對祖國的未來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影響,可以說高校學生才是未來祖國發展建設的主體,因此培養大學生良好的愛國主義精神,是保證祖國未來發展建設的重要基礎,同時也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然要求。[6]利用這次疫情,對大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堅定他們對國家、制度、道路、理論的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