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 靜
(南通大學醫學院護理學院 江蘇南通 226000)
微課作為一種高效、便捷的教學新形式,可以讓學生在線進行預習、復習,實現自主學習;但也有其不足之處,如知識點不夠連貫、知識體系不夠完整等,而采用微課和翻轉課堂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可以使微課優點最大化,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其缺陷。2013年以來混合式教學的概念由“在線教學與面授教學的混合”,正式演變為“基于移動通信設備、網絡學習環境與課堂討論相結合的教學情境”[1]。我院嘗試對兒科護理學進行混合式教學模式探索,現將教學實踐經驗報告如下。
選取我院2016級護理本科生101人作為教學對象。
選取急性腎小球腎炎相關內容制作教學課件,將病因及發病機制、臨床表現及治療要點、護理要點分別制作成3個微課,編寫案例分析題,將所有資料上傳至blackboard網絡課程中。
①課前:提前一周在網絡課程上發布學習任務,要求課前查看教學課件、學習微課、分組進行病例討論、設計健康宣教海報。②課上:完成在線課前測試后,教師對錯答率較高的知識點進行講解;各組進行病例匯報并展示海報,師生評價各組學習成果。③課后:完善學習成果并完成在線課后測試。
在線測試成績及學生對教學模式的評價。

表1 學生成績情況

表2 學生對教學模式的評價(n=101)
傳統教學模式教學效率較高,但不能較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培養其自主學習能力。翻轉課堂則改變了傳統課堂形式,學生作為學習主體,在學習任務驅動下主動完成學習任務。本次微課和翻轉課堂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課前要求學生在線學習微課、課件,進行小組病例討論和海報設計,課上由學生先完成課前測試,檢測自主學習效果,然后小組匯報展示學習成果并進行互評,由此發現自主學習中的問題并解決。同時,小組學習培養了團隊合作精神。
有研究顯示,翻轉課堂教學由于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學生對教學的滿意度、對知識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均較好[2]。課前通過微課學習、病例討論、海報設計及測試等環節,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自我總結、知識內化并能提前發現問題、探討問題,教師可以及時發現學生學習中的問題,并給予重點講解。課上通過匯報小組學習成果、小組間互評、教師點評等環節,學生能獲得重點知識的強化、存在問題的解答、臨床思維的訓練。課后通過完善學習成果、完成課后測試等環節,學生能對所學知識有進一步理解和掌握。雖然學生在課外所花時間較傳統教學多,但課上學生聽講的針對性更強,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度更高,課后測試成績較課前明顯提高。
有學者指出所謂混合,不僅僅是面對面教學與在線教學的混合,更是在“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環境下教學與輔導方式的混合[3]。為了保障混合式教學的成功,不僅需要了解師生對混合式教學的態度、能力準備情況,更需要幫助教師和學生做好混合式教學的能力準備[4]。在今后的護理教育教學過程中,可根據教學對象情況,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開展混合式教學,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臨床思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