胥愛霞
(廣州大學華軟軟件學院管理系 廣東廣州 510990)
引 言
應用型本科是本科教育和新型職業教育的融合體,2019年1月,國務院印發了《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提出“到2022年,一大批普通本科高等學校向應用型轉變”[1],應用型本科培養的是理論基礎扎實,實踐操作能力強的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2]。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的快速發展,物流已經成為國家和企業提升市場競爭力的重要手段,對綜合性、實踐性物流人才的需求逐漸增強。《采購管理》作為應用型本科物流管理專業的一門核心課,不僅應培養學生掌握采購管理的理論知識和技能,更要強化學生的實際操作和動手能力,但是由于現實條件的限制,一般企業不愿接受在校生進行采購實踐操作,因此《采購管理》課程的實踐需在學校的課堂內外完成。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是一套設計學習情境的完整方法,也稱作問題式學習,起源于20世紀50年代的醫學教育[3],1986年首次進入我國醫學教育界,引發了我國教育界對此方法的探索與實踐,取得了良好效果。PBL教學法具有以下五個基本要素:以問題為學習的起點;偏重合作與自主學習;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指導;進行評價[4]。PBL教學的基本思路如圖1所示:

圖1 PBL教學基本思路圖
我院的《采購管理》課程的教學周為17周,學時為34學時,教學安排是單雙周分大小課進行,小課人數40人左右。大課介紹基礎理論知識,然后提出問題,學生以5~6人為一個小組,課后自主學習,小組討論,查閱文獻,實地調研,收集整理資料,制作PPT,小課進行匯報展示,師生評價打分,最后進行總結,在學生小組學習的過程中教者全程給予必要的指導。
PBL在醫學教學領域的成果非常豐富,但是在物流管理專業課程中的運用比較少見,因此,教者在采購管理課程教學中使用此方法前先要做好課程內容和時間規劃,吃透教材,收集企業案例或者是實踐基地相關資料,將企業真實工作情景融入到問題設計方案中,根據教學內容設計一個個獨立并可以解決的問題方案,并且問題須具有一定的挑戰性,以激發學生的潛能,增加他們的獲得感,保持學習的積極性。
本課程以校內實踐基地“校園快遞服務中心”作為學生調研基地,將快遞中心的采購工作匹配到《采購管理》課程體系的教學內容中,通過PBL法完成《采購管理》課程的實踐教學任務,鍛煉學生的采購管理實踐能力[5],課程具體任務如表1所示:

表1 采購管理課程PBL任務
教師在大課的基礎理論內容講授完畢后向學生提出問題,明確此次具體內容和目的、完成時間、展示時長、評價標準等,讓學生通過校園網上的理論教學視頻,自主學習本次任務所涉及到的詳細知識點,做好知識準備。
學生拿到問題任務后,小組就要結合大課的基礎理論,考慮任務需要哪些知識點,哪些知識點理解有難度,此次任務有什么注意事項,需要老師的哪些提示與指導……分析問題的細化任務,據此明確成員具體工作內容,商定詳細的工作時間計劃,按計劃進行自主學習、小組討論以求解決問題。在此過程中,教師需及時關注各小組的工作計劃和進度,與學生反復交流,進行引導、提示和指導,引導學生進一步明確存在的問題,不斷優化方案。
匯報展示環節由小組通過PPT展示各自的問題解決方案,教師和每個小組推選一位代表組成評價小組,對PPT的制作、展示時長、主講人表現力、方案設計等進行評價。
整個問題任務完成后,學生應該能夠深刻理解課程內容,教師組織學生對本組的整個工作和知識的掌握情況進行自我點評,最后教師總結,肯定此次任務中優秀的地方,指出存在的問題,為課程后續問題任務的完成打下基礎。
在整個PBL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堅持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指導”,側重引導學生尋找正確的分析思路,指導學生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最后對學生的研究結果進行總結、拓展和升華[6]。
在《采購管理》課程教學中應用PBL教學法,營造一個比較寬松的學習氛圍,學生帶著問題與小組成員一起討論交流,輕松地自我學習,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可以加深他們對采購管理專業知識的理解,并能夠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資料查閱、實際調研、綜合理解、歸納總結和口頭表達及團隊協作等分析和解決采購管理實際問題的能力[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