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ring Moth.

在這個技術井噴的年代,我們每個人都被要求成為終身學習者,齊頭并進地培養創造力、適應力和情商等多項能力。
但在這些“過分的”要求之外,我們卻很少能接受專業的指導。如果有一種方法能量化每一所大學在教育模塊、培養課程和職業選擇上的價值,并告訴你,這所大學將如何培養你的技能、向你提供哪些機會的話,情況又會如何呢?
換句話說,如果我們可以量化每一個受教育機會,那么,我們是否可以借這組數據,建立一個通向成功之路的模型?眼下,已經有一家公司正在攻關這個項目。
這是位于華盛頓的一所非營利的“學習經濟公司”(Learning Economy)。它試圖借助區塊鏈技術,搭建一個平臺,向用戶提供有關專業技能、教育背景和工作背景的數據。
這個系統的亮點,除了可以像“驗證資格證”那樣簡化行政管理任務,更重要的是,它能追蹤人們的背景,從進幼兒園開始,直到退休。
這份數據,能史無前例地向教育工作者們提供觀測受教育路徑的視界,也可以為人們提供個性化的教育指導,讓你知道,該如何制定教育或職業發展路線。
這個起步不到兩年的項目,運行依靠志愿者的投入,而經濟上的資助則完全來自兩位聯合創始人,CEO克里斯·普里福伊和CTO杰克森·史密斯。
CTO史密斯相信,他們正在搭建的系統終將支撐起全球的新型經濟,屆時,個人能力將成為新的貨幣,學生將以個人數據作為交換,進行“有償學習”。“我們固執地相信,教育有朝一日會成為新的黃金準則。如果你能量化教育的價值,你就可以在上游打造一個龐大的市場。”
首先,史密斯認為,教育急需修復“供應鏈”。盡管學校、雇主和政府都在衡量個人能力,但由于缺少數據共享平臺,整個過程是碎片化的。如果有一個平臺能把所有信息都整合起來,其價值將不可估量。
但它同時也會引發關于個人隱私層面的擔憂。因此,“學習經濟公司”如今正致力于開發一個安全且匿名的公共數據庫。
區塊鏈可以使這一需求成為可能。區塊鏈是一個高科技的數據系統,用以支持“加密貨幣”比特幣的流通。這項數據共享技術通過一個龐大的計算機網絡得以實現,同時,系統內的變化必須由整個計算機網絡共同達成,而非由一臺享有中央權威的“主機”操控。其中的數據受庇于強大的加密工具,任何人幾乎不可能篡改和掩蓋用戶的身份。
從錄入醫療記錄到追蹤食物渠道,越來越多的公司正用此技術,研發更快速、更安全的應用端信息共享方法。“學習經濟公司”也已借由區塊鏈技術,串聯起海量的私人學習數據庫。
在“學習經濟公司”的設計下,每位用戶都擁有一個“通用學習者錢包”。“學習者錢包”里的內容,包括學校背景、大學資格證、工作經歷、參與過的線上課程記錄、參加過的工作坊記錄,甚至是在Duolingo網站上學習過的語言的記錄。

“學習經濟公司”的聯合創始人,CEO克里斯·普里福伊(中) 和CTO 杰克森·史密斯(右)
用戶無需自行更新教育經歷,他們可以完全依賴那些持有數據的人替他們上系統錄入。但只有用戶能夠完整地瀏覽各自的記錄、能自主決定要將數據分享給誰。
“學習者錢包”可以自動向雇主或學校證明求職者或學生擁有哪些資格證,還能繞過官僚主義為校際互換學分所設下的重重關卡。史密斯說,在美國,要去核對這些經歷的真實性,往往過程漫長,耗資不菲。
但系統的真正價值在于,它是作為數據的整體而存在。“學習經濟公司”的系統可以提供一個廣泛的模式,以繪制一幅詳盡的“技能圖表”,使學校、管理者和雇主得以識別出某個學生或雇員的卓越領域,以及最佳人選和技能落差。
更重要的是,學習和經驗的差異,如何影響個人技能和職業軌跡?這些數據一旦被量化,就可以用來繪制出潛在的教育和職業發展路徑。史密斯說,“學習經濟公司”正處在一個聯合項目的早期階段,Alphabet的研究部門X創建了一個AI驅動的界面,該界面將使用這些數據,向用戶提供學習建議。
它能追蹤人們的背景,從進幼兒園開始,直到退休。
史密斯表示,你可以使用AI服務,從而制定你的學習目標。然后AI會向你提供一個戰術菜單,指導你達成目標。
許多教育系統都努力給出了他們關于學習路線圖的看法。
珍妮弗·亞當斯,一位加拿大的前教育主管,曾負責監管渥太華的147所學校,她說:“使用區塊鏈技術將過程去中心化、提供更廣泛的數據支撐,能為‘制定學習路線拓寬視域,而且也為尚無建庫能力的新興機構降低入行門檻。”
但她警告,不要孤立地利用這種方法,應該與其他方法綜合使用,才能為學習者提供指導服務。區塊鏈擁有一定的指導能力,但它不是固定的單一方式。
亞當斯認為,鑒于“學習經濟公司”熱切地希望擴大數據收集范圍,眼下最艱巨的工作是如何說服學生、學校和家長,告訴他們,區塊鏈可以保護他們個人信息的安全,且不會將數據用于任何其他用途。“完全可以想見,做父母的都會對這一項目抱有懷疑。因此,我們必須開發一套‘最佳話術,告訴這些用戶我們將如何使用這些數據,以及這些數據將如何幫助他們的孩子。”
“學習經濟公司”對此也心知肚明。這正是這一系統和數據之所以將所有權以5:5的比例分給生產者和機構的原因—學生、老師和員工,屬于生產者之列。而目前持有數據的學校、行政管理人員和雇主,屬于機構之列。
“學習經濟公司”正在開發一種管理系統,使區塊鏈網絡能夠決定如何使用數據,管理模式包括直接對議題進行投票,以及選舉代表。
史密斯認為,系統收集的數據非常珍貴,政府和雇主都會非常愿意付費訪問“技能圖表”的菜單界面。假如有關學習數據系統的理念擴大到了國家規模乃至世界規模,“學習經濟公司”就可以創建一個關于“中央學習儲備金”的模型。
這個模型可以自動向創建數據的學生和教師支付報酬。史密斯說,自主創建數據是這項經濟活動的驅動力。“盡管世界還沒對此做好準備,我們還是致力于證明這一想法,并實踐它。”
不過CEO普里福伊承認,明目張膽地使用建立在經濟術語基礎上的方法,去量化教育的價值,是十分危險的。“因此,我們的計劃沒有止步于規劃技能圖表上。”長遠看來,“學習經濟公司”想通過整合更廣泛的數據源—像是生活和工作的滿意度、人格測試和運動設備上的鍛煉數據,打造出屬于個人的“生命圖表”。
這樣就可能為學習者定制一條不僅限于學術和專業成功的路徑圖,普里福伊說,它能讓用戶發掘一條個性化的、通向他們理想中的幸福或成功生活的路徑圖。“這能幫助我們避免僅僅是為了工作而優化路徑,它應當把人的整體生活納入考量,尤其是那些單從經濟活動中無法獲得的幸福感和充實感。”
想要將普里福伊和史密斯的想法付諸實踐,他們需要從中小學、大學和雇主手中,買入更多的資料。
對于這一點,教育顧問莎拉·李認為,這些嘗試應該沒有聽起來那么瘋狂。李指出,許多公司本質上都是付錢讓人們學習,無論是通過學徒培訓、資助MBA,還是提供在職培訓。從這個意義上說,她表示:“‘學習經濟公司的勢頭不錯。雖然目前還存在泡沫,但假如它們開始開放數據,且變得可以交換,那就非常有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