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部優秀的動畫作品其靈魂所在是動畫角色,怎樣才能使設計出的動畫角色深受大眾喜愛、經久不衰,則是動畫角色在前期角色塑造上所決定的。那么動畫角色塑造中,是設計出完美主義的人物更加受人喜愛,還是設計出接近大眾生活的普通人更容易讓人過目難忘?《淮南子》中的《汜論訓》給出了答案,“夫夏后氏之璜,不能無考,明月之珠,不能無額,然而天下寶之者何也?其小惡不足妨大美也。”說的是美丑的相對性,夏朝的璜玉是不可能無瑕斑的,就連明亮的夜明珠也不可能無瑕點斑痕,但天下人就是十分珍愛它們,為什么呢?因為它們的這些小毛病無損于它們整體的長處和美感。在動畫角色的塑造中恰恰是這些“小毛病”使動畫角色更加貼近生活,使動畫角色的呈現更加豐滿,從而更容易被大眾所喜愛。在美學中這些所謂的“小毛病”被稱為殘缺美。
關鍵詞:動畫 殘缺美 必要性
一、殘缺美在動畫角色塑造中的藝術表現
近年來,英雄類毫無弱點可言的完美型動畫角色使人們產生了審美疲勞,這種完美的角色在日常生活中是不存在的,只能當作英雄來敬仰,而越來越多的動畫片在創作前期都有意識地加入了有“殘缺”的動畫角色。有些是從動畫角色創作的外形上來進行具體的刻畫,有些則是從動畫角色的人物性格上進行具體的描述。
二、殘缺美在角色造型上的表現
從角色造型上來說,“殘缺美”的引入到底能夠給動畫角色的塑造帶來怎樣的直觀改變?美與丑歷來都是相對應的,童話故事中善良美麗的公主、英俊完美的王子以及與之相對應的邪惡巫婆,通常公主與王子角色的造型設計都會符合當下的審美,會把所有的美好與理想化的寄托來賦予人物,給人物一個完美的設定。而與之相反的巫婆形象則是整體黑色的外袍、丑陋的外表以及干瘦如柴的身軀。角色自身的丑陋外表更加使得角色深入人心,在烘托主角的完美善良之外也使得角色自身更加鮮活。
然而,完美型的動畫角色很難給觀眾留下很深的印象,因此,在動畫創作前期可以給某些特定角色加一些或多或少的造型“缺陷”。例如日本動畫電影《千與千尋》中的湯屋管理者湯婆婆,是影片中唯一一個立場鮮明的反派角色,她的形象十分有特點,有著巨大的頭,跟身體的比例幾乎達到了1:1,眼睛顯得非常大,而且狹長,眼袋很重,鼻尖夸張地向下且比例完全不正常,鼻骨突出,如同她呼之欲出的對金錢和權利的欲望。湯婆婆這一外形很貼切地表現著反面角色的兇殘。整個角色的造型設定都使得角色更加有血有肉,更能準確地表達出角色在整部動畫中的定位。在《玩具總動員4》中的大反派抱抱熊,在主人的寵愛下本是一只粉粉的、看起來就很溫暖的泰迪熊,后來被主人黛西不小心遺失了。發現自己被替代后,抱抱熊性情大變,從而成為陽光幼兒園里的玩具老大,這時它的身體不再是從前那樣地干凈,取而代之的則是大面積的灰塵以及污漬。在這部動畫里,設計師使用簡單的手法使得動畫角色貼近生活現實,給角色外形做出了“殘缺”的處理,使得角色的造型與性格相一致,從而使得角色更加鮮活。
三、殘缺美在角色性格上的表現
人無完人,在動畫角色的創作中也是一樣。現如今,一部成功的動畫劇作很難找出完美的角色,正面的角色不一定是就是完美無缺,而反面角色也不是從始至終、從里到外地壞,總是添加了一定的人性化,角色更加貼近現實。
例如日本動畫《海賊王》里草帽海賊團中的狙擊王烏索普,角色設定靈感來源于《木偶奇遇記》中的匹諾曹,角色本身有著長鼻子,而體現在人物性格上則是極度消極、愛說謊吹牛、性格膽小懦弱,一遇到危險就想著逃跑,但是看到伙伴遭遇危險時則會挺身而出,在一群武力超群的伙伴里,這樣的性格設定反而使得角色接近現實生活。
在動畫中表現角色性格的不完美性是十分有必要的,動畫角色的塑造越是貼近現實,越是能夠引起觀眾的共鳴,因為觀眾自身的成長過程中有著相似的現實經歷與感受,殘缺美的應用使得角色性格更加突出,角色塑造更為飽滿鮮活,從而更加符合現代人的審美,更好地迎合了現代的市場需求。
四、結語
隨著時間的推移,很長一段時間里人們對動畫角色的審美達成了共識,善良的內心、正義的價值、美好的外表等,成了人們普遍認可的審美。殘缺美是不自由的自由,雖不完美但對美的世界一往情深。就審美而言,悲劇性的殘缺美是與完美相對的一種美,隨著殘缺美的動畫角色出現,其雖與以往人們認知中的美好角色不同甚至背道而馳,但卻能產生強烈的視覺和心靈上的沖擊,從而給人留下刻骨銘心的印象。當然,殘缺并不是就意味著美,不是一味地賣丑就是美,在適當的角色環境里適當給予角色在性格上或者造型上一定的“殘缺”,那樣才能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作者簡介:武艷艷,女,碩士研究生在讀,鄭州輕工業大學,研究方向:動畫)(責任編輯 葛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