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緊張的心理是鋼琴演奏需要特別重視的心理現象,能否克服它決定了演奏者的演出是否能夠成功。緊張的心理現象也是許多復雜的原因綜合作用下的一種主觀的內心體驗。本文就鋼琴演奏中如何調整緊張心理,并從鋼琴演奏中的集中注意力、積極樂觀的情感態度、心理壓力應對三方面加以闡述,以期為相關研究者提供一定參考。
關鍵詞:鋼琴演奏 心理調控 注意力
鋼琴演奏行為是演奏者通過內心的領悟所體現出來的具體的且帶有主觀能動性的運動行為,它離不開演奏者的心理活動。鋼琴演奏行為不僅是動一動手指,從琴鍵上傳達跳動的、動聽的音符,還通過人的大腦經過加工整合傳遞音樂藝術作品的鑒賞價值,使聽眾獲得審美感受,進而產生共鳴。鋼琴演奏者通過心理調控與演奏技巧這兩種因素把帶有個人理解性的音符加以整合后直接反饋到演奏者的大腦皮層,從而形成感知覺輸入、記憶儲存和思維加工的條件反射機制來支配演奏者的心理調控系統。因此,鋼琴演奏行為是由演奏者的心理活動和身體動作共同組成的,其依賴于演奏者表演時的心理狀態。
一、注意力的集中
適當地分配注意力是解決演奏者怯場、緊張等心理問題的有效方法,如果演奏者的注意力不受控制或者控制失衡,就會影響到手指的運動和情感的傳達。研究表明:一個人過于專注某一事物,對其他的事物就會感到相對模糊。假如演奏者能夠把所有的注意力集中于對藝術作品的表演上,其實也就能忽略其他客觀事物帶來的影響,緩解緊張的情緒,進而能夠保證整場演出的順利進行。注意力的轉移和分散很容易造成演出事故,人們很難一直保持著集中的精神。有些研究表明,人集中注意力通常在15分鐘左右就會出現疲勞現象,演奏者的注意力會分散,演出難免就會出現差錯。鋼琴演奏者在演奏藝術作品時注意力非常集中,這樣會使大腦中樞神經系統的神經細胞從興奮狀態變為抑制狀態,產生這種現象是由于大腦皮層中能量的消耗所導致的。程度范圍小的注意力分散不會太影響擁有較高演奏技巧的演奏者,因為這樣的注意力分散都只是暫時的,演奏者能夠意識到,并且以自己的意志力可以能動地使注意力再次集中。有著豐富經驗的演奏者在演出時會集中自己的全部注意力,并且在整場演出中投入充沛的情感,這也是演奏者演出時的最佳狀態。
二、積極樂觀的情感態度
積極樂觀的情感態度能夠使演奏者的音樂表達更為深刻,演奏者的情緒飽滿也能夠帶動聽眾的感知,進而引起共鳴。而消極的不良的情感態度則會阻礙演奏的順利進行,效果也會差強人意。研究表明,每個人的情緒和情感態度都是有起伏期的,會有波峰和波谷,所以,當演奏者的情緒低落時,它會抑制演奏者的興奮神經,導致鋼琴演奏者的發揮低于正常水平。當演奏者的情緒飽滿時,它會幫助鋼琴演奏者的發揮高于正常水平。因此,在平時的練習中,演奏者應更多地關注自己的心理動向,切記要避免客觀事物對心理健康的消極影響。與此同時,演奏者也應該鍛煉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尋找適合自己的能夠解決不良情緒的有效方法,能動地排除一切障礙,堅信一切可以變得更好,而不是更糟。心理調控后的穩定情緒可以使大腦保持更加清醒的狀態,進而能夠幫助演奏者更透徹地理解音樂作品。
三、心理壓力的應對
鋼琴演奏者的心理壓力往往來自聽眾對自己的期望值及自己演奏技巧的熟練度,所以,當鋼琴演奏者還不夠熟悉音樂作品的樂譜,或者還把握不好藝術作品所要傳達的情感時,便會引起緊張焦躁的心理情緒,這樣的消極情緒會隨著演出的臨近而愈加明顯。能夠勇敢地站在舞臺上演奏,并期望自己一次更比一次好,就會產生向往舞臺的激情,這也是演奏者能夠堅持演奏的動力所在。隨著時間的推移,鋼琴演奏者的演奏技巧會在每一次的舞臺演奏中提高,緊張或怯場的心理情緒也會慢慢降低。除了演奏技巧衍生這樣的消極情緒外,另一個因素便是過于關注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價值,也許還有過于關注自己演奏出來的作品在他人口中的評價,這些都會影響到演奏者心理的平衡狀態,最終會導致演奏者無法正常地完成演出。倘若演奏者沒有任何消極低迷的情緒而專心演奏,那么音樂效果也可以是輕松自在的。沒有了任何心理阻礙與思想雜念,集中注意力投身于演奏之中,演奏慢慢就會進入收放自如的狀態,效果自然不言而喻了。
四、結語
緊張的心理現象是影響鋼琴演奏的重要因素。樂觀、積極的心態能夠促進整場演出順利進行,但是怯場、緊張的心理卻會直接影響演奏者的表演狀態。只有做好鋼琴表演的心理調控,克服怯場、緊張等心理問題才能使表演順利進行并取得較好的演出效果。
參考文獻:
[1]盧毅.論鋼琴演奏者表演時的心理素質[J].當代音樂,2016(18).
[2]關晨忱.鋼琴演奏的心理因素及調控研究[J].當代音樂,2015(23).
(作者簡介:張萌,女,本科,大慶師范學院,研究方向:鋼琴)(責任編輯 劉冬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