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愛梅
【摘 要】在音樂表演中,是以作品作為表演依據。在表演中的大多數作品各有其不同的創作背景,為此,在表演過程中需要做到對原作的忠實,在表演中進行二度創作需要適當以原作為核心,是在表演中進行創作時確保其美學原則的首要內容,做到對兩方面和諧因素的有效把控,確保二者在音樂表演中能夠實現統一。鑒于此,本文針對在音樂表演中應該如何實現音樂的真實性與創造性展開研究,為音樂表演的更好效果實現提供理論依據。
【關鍵詞】音樂表演;創造性;真實性;協調統一;靈活運用
中圖分類號:J6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20)07-0044-01
音樂作為藝術形式的一種,在表現中需要保證其精準度,能夠做到對藝術價值的真正呈現,換言之,音樂作為藝術的一種,同樣需要表演呈現出來,表演者在對作品進行演奏時,以一度創作呈現出作品核心內容與情感,幫助觀眾更好地對藝術語言進行理解,此外,應該適當進行二度創作,在內容中添加一些表演者自身個性,使其體現出創造性,在做到對作家意圖進行表達的同時,優化作品內容,使得最終呈現的作品更加完美。
一、在音樂表演中真實性的運用
(一)音樂作品是純意向性對象
作曲者在創作中,會有旋律的誕生,作曲者將其以樂譜的形式呈現出來,表演者在進行表演時,要保證其真實性,應該以作曲家的創作理念為依據,對創作者的創作理念、時代背景以及真實目的進行分析研究。
(二)立足于作曲家的思維意識
在對音樂作品進行表演時,要對作曲家所產生的思維意識進行適當轉換,全面遵守樂譜中的情感術語,掌握演奏力度、節奏、風格等,是演奏技法的特殊標志。作曲家在作品創作中所呈現出的風格各不相同,主要是因為其所接受的音樂教育、所傳承的音樂傳統以及本身所形成的藝術思想、所堅持的美學觀點有所不同。在對音樂作品進行表演時,樂譜并非是音樂作品的承載,在表演中與樂譜基本要求相符合則是對作品真實性的呈現。
二、音樂表演中的創作性
(一)體驗與情感的融合
在音樂表演中所具備的創作性,是需要表演者通過自身情感表達自身個性,引發觀眾的情感共鳴,為此表演者在對作品進行演奏時,需要將自身理解與想象付諸其中。在對音樂作品進行演奏的過程中,表演者需要做到全身心投入,以此為基礎實現流暢表演。在音樂表演中,需要通過流暢的表情抒發情感,是體驗與情感結合的重要途徑。
(二)運用與領悟的融合
表演者在對作品個性化特點進行創造時,是以對樂譜的準確把握,以及對音樂的體驗為依據的,以此確保對作品本身的理解。以音樂所具有的特殊性對其進行概括理解,樂譜所蘊含的精神各有不同,為此,在音樂作品表演中所呈現的形態各有不同,以社會生活作為對音樂作品二次創作與表演時的核心,通過自身內外的體驗,為音樂的想象力創造更大的條件支撐,實現對音樂作品的升華。
三、在音樂表演中創造性與真實性的協調統一
(一)創造性在原作中的創新體現
表演者對音樂作品進行演繹的過程中可能會有矛盾存在,一方面,當前現代藝術家對作品進行演繹,處于特定時代背景之下對音樂作品風格的把握和理解是以當時社會背景為核心,此外現代藝術家在對作品進行表演時無法做到對當時社會背景感同身受,對當時文化意識充分理解,為此應該進行全新的創作,采取“視界融合”的方法。在該方法應用下,表演者應該對音樂作品所具有的歷史精神與現代文明結合,實現對音樂作品在表演中欣賞價值的充分挖掘。換言之,是在尊重其真實性的基礎上實現創造,以對音樂作品原有風格進行保留,融入創作者自身對音樂美學的理解,融合時代審美理念,確保突出音樂作品表演的藝術性。
(二)個性化特質的融合
在對音樂作品進行演繹的過程中,音樂表演者應該通過自身所思所想,作為二度創作的依據,適當增添個人性格特點,遵守原作基本內容的真實性,對其藝術思想進行適當保留,此外在對演奏時所產生的情感進行融合,做到對創造手法的精彩體現,將音樂作品的藝術內容在表演中充分發揮出來,實現最優化的藝術效果。
綜合而言,在音樂表演中為保證其藝術價值的更好體現,在表演中需要將創作核心呈現出來,以物質化表達,以樂譜的形式呈現出來,作品表達中不僅需要遵從原作品的核心精神,同時應該與時代發展下的個性化相結合,確保作品的真實性,在其中添加音樂表演者適當的個性,呈現出更高的藝術價值,是音樂表演中的核心要領。
參考文獻:
[1]王佳男.音樂表演中的真實性與創造性[J].黃河之聲,2019,(18):12-13.
[2]張杰.音樂表現的真實性與創造性的統一[J].戲劇之家(上半月),2013,(04):28.
[3]林少堅.音樂表演的真實性與創造性[J].藝苑,2006,(06):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