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欽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對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做出了新概括,從以往的單一制度進一步擴展為包括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所有制制度,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在內的制度體系,并明確強調“要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深入學習領會、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關于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重要新概括和重大決策部署,對于我們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具有重要意義。
一、近年來無錫經濟高質量發展邁出堅實步伐
近年來,無錫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工作的重要講話指示精神,認真落實中央和江蘇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在統籌推進“強富美高”新無錫建設中,把推進產業強市建設作為“經濟強”的基本方略,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高端化為引領,加快構建自主可控的現代產業體系和開放高效的產業科技創新體系,統籌推進創新驅動核心戰略和產業強市主導戰略協同實施、產業政策和科技人才政策協同發力,走出了一條從負重爬坡到奮力登高,從追趕先進到示范領跑的轉型之路、變革之路、重塑之路。
經濟實力邁上新臺階。地區生產總值突破“萬億元”大關,由2014年的8358.98億元增長至2018年的11438.63億元,2019年前三季度達到8753.1億元、超過2014年的全年總量;人均GDP由2014年的12.88萬元增長到2018年的17.43萬元,在全國16個地區生產總值超萬億元城市中位居第二、僅次于深圳。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實現“千億”跨越,2018年達到1012.28億元,收入增幅、占全省比重、稅收收入占比三項指標均創2012年以來最好水平。2018年進出口總額達到934.44億美元、較2014年凈增近200億美元。2018年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達到16478億元,預計2019年總量接近18000億元、較2014年凈增約2800億元。
產業升級取得新突破。三次產業結構從2014年的1.7:50.7:47.6優化至2019年三季度的0.8:47.7:51.5。物聯網、集成電路、生物醫藥等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保持良好發展勢頭,智能制造發展總體水平走在全國同類城市前列。2019年1月—11月,高技術制造業、規模以上戰略性新興產業、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分別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20.6%、29.8%和54.4%,較2014年分別提升2.9個、5.9個、3.7個百分點;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45.4%,較2014年提升4.2個百分點;2014年—2018年,全市單位GDP能耗降幅累計達到26%,2019年1月—9月繼續下降5.19%,降幅位居全省第二。
項目建設打開新局面。2016年下半年以來,全市新招引總投資超10億元重大產業項目125個,平均投資規模達50億元,其中超100億元項目14個;五年來累計開工、竣工億元以上項目1133和950個,其中10億元以上項目78和53個;總投資100億美元以上的華虹集成電路一期、總投資86億美元的海力士二工廠、總投資30億美元的天津中環集成電路用大硅片一期等標志性項目均實現提前竣工達產,重大產業項目的數量、質量均為歷史最好水平。
創新發展積聚新動能。全市科技進步貢獻率由2014年的61.3%提升至2018年的64.8%,連續六年位居全省第一;全社會研發投入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由2014年的2.73%預計提升至2019年的2.9%;全市有效期內高新技術企業由2014年的1373家預計增加到2019年的2790家以上,實現翻番。2015年以來獲國家科技獎26項,中國專利獎33項。累計建成市級以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370家,其中國家和省級分別達到6家和557家。建成國家超算無錫中心,國家物聯網創新促進中心、國家級特色工藝與先進封裝制造業創新中心、國家車聯網先導區等國家級科技創新平臺加快建設。全市人才總量超過170萬人,其中高層次人才12.1萬人,在錫創新創業國家特聘專家264人,江蘇省“雙創計劃”人才513人。
企業發展呈現新氣象。全市工業企業數由2014年的5.2萬家增加到2019年的6.7萬家,凈增超過1.5萬家;規模工業企業數由2014年的5176家增長至2019年的5911家,凈增735家、全省最多;入圍2019中國企業500強、中國制造業企業500強、中國服務業企業500強企業數分別達到14家、30家、15家,增量和總量均位居全省第一;全市上市公司和新三板掛牌企業累計分別達到144家和273家,較2014年末分別增加56家和236家,上市企業數量位居全國同類城市前列。
五年來,我們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為指引,毫不動搖堅持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主動把產業強市建設融入全省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產業創新中心和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基地的大局當中,堅持實體為本、制造為根,強化創新驅動、人才支撐,突出項目引領、增量帶動,全市經濟發展呈現出增長穩健、結構優化、動能增強、質效提升、區域協調的良好態勢,為如期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了堅實基礎。
二、無錫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著力點和發力點
當前無錫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必須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進一步認識規律、尊重規律、把握規律、運用規律,從完善頂層設計、優化政策體系、破除機制障礙等方面系統施策,緊抓關鍵環節,突出綱舉目張,充分激活蟄伏的發展潛能,努力開辟無錫經濟高質量發展新境界。
在“時”與“勢”的辯證認識中堅定信心。世界經濟正處在國際金融危機以來形勢最錯綜復雜、干擾因素最多的時期,但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的時代方位沒有改變,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一帶一路”建設、長江經濟帶發展和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多重國家戰略交匯疊加,為無錫高質量發展打開了新的空間。要緊抓機遇窗口期,用新理念、新方式、新思維去搶抓機遇、用好機遇,以前瞻眼光和務實舉措將其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發展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