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輝


摘 要:電子商務作為一種新興的、先進的交易方式,以全新的高科技手段挑戰傳統的商業方式,對傳統零售業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和沖擊,電子商務幾乎把持了中國零售的半壁江山。在此形勢下,傳統零售業應主動思變,重構與升級已勢在必行,本文解析了傳統零售業萎縮的原因,重點提出了傳統零售業重構與升級思路與措施。
關鍵詞:傳統零售業;電子商務;重構與升級
電子商務作為一種新興的、先進的交易方式,以全新的高科技手段挑戰傳統的商業方式,對傳統零售業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和沖擊。
一、傳統零售業的現狀
傳統的零售業遭受來自電子商務的巨大沖擊。2018年8月,家樂福正式宣布:和騰訊、永輝簽訂了中國潛在投資意向條款,此后,家樂福將會把中心轉向電子商務。此前,阿里收購了聯華、百聯、大潤發、銀泰和三江購物,而騰訊拿下了永輝和沃爾瑪,如今又把家樂福收入麾下,阿里和騰訊幾乎把持了中國零售的半壁江山。
二、傳統零售業萎縮的原因分析
1.傳統零售業的弊端
(1)固守傳統,創新乏力
零售(Retail)一詞源自法語中的“Retailller”,原指裁縫常用的“分割、修剪和切分”。到了1433年,法語才首次將零售正式定義為“小規模的銷售”。自那以后,零售通常指數量小而分散的銷售形式。20世紀90年代以前,中國零售市場長期保持著百貨商店一統天下的單一格局。對外開放以來,隨著消費者需求的變化和零售市場競爭的加劇,大型超市、連鎖超市、便利店、專業店、專賣店等新型零售業態得到快速發展,成為中國零售業規模擴大的主要動力。
由于零售處于產業鏈的頂端,在供應鏈中具有不可動搖的優勢地位,頤指氣使,故步自封,此外,傳統零售業的技術含量不高,缺乏高科技的支持,信息化程度低,面對電子商務的帶來的商業變革和消費者消費心理、消費行為和購買方式的改變,創新乏力。
(2)店面輻射半徑有限
傳統零售業原則上以店鋪為中心輻射半徑500米以內為核心商圈,輻射半徑500米到1000米以內為次級商圈,1000米以外為邊緣商圈。
電子商務以其超時空、跨地域、低成本、扁平化(無中間環節)、社會化和更符合當代消費者習慣的特點,對傳統零售業形成沖擊。在網絡環境下,地域不再是保護傳統零售企業和市場的屏障。
(3)庫存成本高
零售企業從2011年開始就一直面臨著高成本、競爭激烈、資源壟斷、低回報等難題。傳統零售業,庫存管理是影響企業運營的重要環節。庫存不足,無法保證交易,影響企業收益與聲譽;庫存過大,占用大量資金,造成資源浪費和增加風險,影響企業盈利。
(4)店面租金高
傳統商業的利潤來源主要倚仗其所占據的黃金地段優勢,使店鋪得以輕松獲取大量客流,近年來,房地產價格不斷攀升,零售業租金也水漲船高,租金持續上漲,租金甚至達到30%-50%的增長速度。昂貴的店鋪租金、不斷上升的人工成本以及被電商截流嚴重,導致傳統商業的利潤被下降,陷入經營困境。
(5)價格劣勢
由于傳統零售業存在庫存成本高、店面租金高、人工成本高等問題,價格明顯高于電商企業,從而導致與電商的競爭中處于劣勢地位。
(6)信息不對稱
互聯網可以將商品的真正定價變得透明,讓每個消費者都知道商品的真正價格區間,消費明白;而傳統零售業信息不對稱,消費者無法獲得商品的真實價格區間,導致消費者投向電商的懷抱。
2.電子商務迅猛發展
(1)網民規模
據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中國互聯網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8年6月30日,我國網民規模達8.02億,普及率為57.7%。其中,手機網民規模已達7.88億,網民通過手機接入互聯網的比例高達98.3%。截至2018年6月,我國網絡購物用戶和使用網上支付的用戶占總體網民的比例均為71.0%,網絡購物與互聯網支付已成為網民使用比例較高的應用。
(2)交易規模
2013年,網絡零售市場交易規模達1.8851萬億元,同比增長42.8%;2014年,網絡零售市場交易規模達2.82萬億元,同比增長49.7%;2015年,網絡零售市場交易規模3.8萬億元,同比增長35.7%;2016年,全國網上零售額5.15557萬億元,比上年增長26.2%;2017年全年,全國網上零售額7.1751萬億元,比上年增長32.2%。
3.生活節奏加快,閑暇時間減少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社會競爭激烈,人們的生活節奏明顯加快,閑暇時間減少,消費者的生活方式發生了變化,到實體店購物的時間和次數減少,網絡購物成為首選。
4.生活方式發生了巨大變化
(1)網絡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
互聯網自誕生以來,對人們的工作、生活、消費和交往方式產生了巨大影響,人們對網絡的依賴性在加強,并且,隨著高度信息化的網絡社會的到來,人們在生活方式、觀念和意識等方面也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2)網上購物已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報告顯示,截止2018年6月,中國網民規模達到8.02億人,2018上半年新增網民數量為2968萬人,與2017年相比增長3.8%,互聯網普及率為57.7%。2018上半年中國網絡購物用戶規模為56892萬人,與2017年末相比增長3560萬人,占整體網民比例達到71%。
5.電商的價格優勢
電商通過互聯網直接與顧客、供應商建立聯系,跨越了傳統零售模式的中間商環節,縮短了價值鏈,去除了店鋪高租金、人工高成本及高庫存,有效地降低了交易成本,顧客可以較低的價格獲得產品和服務。
6.提供個性化服務
目前我國市場經濟,商品供應充沛,商品越來越趨于同質化,傳統零售業基于生產企業規模化、標準化生產,難以提供個性化產品與服務。隨著時代的發展,消費者個性化需求日益突顯,和70后80后務實、節儉、奮斗的時代性格相比,新生代的90后00后更注重是個性、享受、創新,電子商務憑借現代高科技的支撐,可充分實現以顧客為中心,最大限度地滿足顧客個性化的服務需求。
三、傳統零售業重構與升級
1.充分發揮傳統零售業的優勢
(1)服務
在現代商業競爭中,服務已成為決定競爭成敗的關鍵因素,服務質量的優劣直接關系著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傳統零售業產品同質化嚴重,在價格又無法與電商相抗衡,只能通過提供優質服務來吸引消者,切實樹立顧客至上理念,讓顧客進到店內感覺到賓至如歸、被尊重,耐心幫助顧客解決各種疑惑,享受快樂的購物體驗,樹立良好的口碑,提高顧客忠誠度,形成穩定的顧客流,實現持久盈利。
(2)購物體驗
在目前,我國經濟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人們在注重物質生活的同時,逐步關注精神享受。消費者購物,不僅僅是為了獲得商品實體,還享受購物過程帶來的快樂的購物體驗。電子商務以其方便、便宜、超時空的優勢吸引了眾多的年輕人,但電子商務無法像傳統零售一樣獲得充分的購物體驗,消費者只能在網上看到一些圖片與文字,無法接觸到實物,無法獲得營業員現場服務與購物體驗。傳統零售業集購物、休閑和娛樂于一體,應強化消費者的購物體驗,讓其享受快樂的購物歷程,充分展示傳統零售的優勢。
(3)感性強,質量保證
網絡購物雖然可以隨時隨地、隨心所欲地挑選商品,但消費者只能在網上看到一些圖片與文字,無法接觸到實物,無法進行現場的人際交流,無法通過感官去感受商品的質地、氣味等,評判商品的真實質量,且網絡購物還存在諸多的陷阱。傳統零售業提供實物,消費者可以現場感受商品,對商品進行評判,保證商品質量。
2.精細化經營,特色經營
以前中國零售業的迅速發展得益于人口紅利,經營方式相對粗獷。在中國經濟整體進入深耕發展之時,消費者需求呈現出多元化、個性化、時代性、層次性等特征,零售業的需求是派生性需求,要依據消費者的需求進行調整,傳統零售業的“大而全”已難以滿足消費者的需求,零售業走向精細化經營、特色經營也成為必然趨勢。
3.引入大數據,提高智能化
傳統商業企業,信息系統不完善,特別是客戶數據缺失嚴重,難以提供精準的個性化服務。傳統零售應建立、完善數據庫,運用大數據的分析功能,提高智能化,一方面,為目標顧客提供精準的產品和服務,將潛在顧客轉化為現實顧客,另一方面,根據目標消費群體的精準需求信息組織經營活動,做到消費者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有的放矢,提高效率,為企業贏得更大的效益。
4.戰略聯盟,取得價格優勢
傳統商業企業通過協議與供應商形成戰略聯盟,實現資源共享。聯盟成員間通過資金支持、貨源支持、物流支持、品牌支持、促銷支持、信息共享等,形成緊密型的戰略伙伴,一方面有利于縮短供應環節,取得價格優勢,另一方面,有利于生產企業獲得真實的消費信息,指導企業進行生產,此外,減少零供間的內耗,實現整體共贏。
5.線上、線下共同發展
線上、線下共同發展是零售業發展的新趨勢,傳統零售中蘇寧電器也開通了蘇寧易購,大潤發依托阿里等,實現線上線下相融合,給顧客帶來體驗的同時也享受網絡科技帶來的便利性,實現兩條腿走路。電子商務將傳統的商務流程電子化、數字化,一方面以電子流代替了實物流,可以大量減少人力、物力,降低了成本;另一方面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使得交易活動可以隨時、隨地進行,從而大大提高了效率。
6.加大促銷力度,吸引消費者
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和產品的增多,消費者收入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買方市場上的廣大消費者對商品要求更高,挑選余地更大,因此企業與消費者之間的溝通尤為重要,企業更需加強促銷,利用各種促銷方式使廣大消費者和用戶加深對其產品的認識,吸引消費者購買其產品。
給力的促銷政策不僅有利于減少庫存,而且還能聚集人氣,提高市場占有率。如2018年天貓雙11全天成交額為2135億元人民幣,超過2017年的1682億元人民幣,再次創下新紀錄。傳統零售業應改變等客上門的觀念,加大促銷力度,吸引消費者主動進店,主動消費,改變消費者消費習慣,提高市場占有率和企業知名度。
四、總結
目前,傳統零售飽受電子商務和新零售的雙重沖擊,處于升級轉型的蛻變過程,重構與升級已勢在必行。
傳統零售業深耕市場,通過提高服務質量,強化購物體驗,保證產品質量,實施特色經營,引入網絡技術和大數據,線上線下齊頭并進等措施,內提核心競爭力,外借網絡技術平臺,合理有效地連接產業鏈和價值鏈,實現與電子商務和諧共贏,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鄭立平.互聯網時代傳統零售企業的核心能力重塑[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4年13期.
[2]連曉衛.互聯網時代重塑實體零售業競爭力.現代家電,2016年01期.
[3]危悅,楊少珍,陳諾,王慶.互聯網視角下傳統零售企業形象提升策略研究——以福州永輝超市為例[J].沿海企業與科技,2015年01期.
[4]孫永波,王振山,楊潔.互聯網時代下提升零售企業競爭力的對策研究[J].商業經濟研究,2015年3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