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伴隨著全球范圍內跨境電子商務的飛速發展,我國跨境電子商務人才需求旺盛。作為跨境電商人才輸送主體的高職院校,需要快速培養和輸送符合新業態、新市場的新商科跨境電商人才,是相關教育者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關鍵詞:新商科;跨境電商;創新創業
一、引言
2018年以來,全球跨境電商行業不斷發展,艾媒咨詢數據顯示,全球跨境網購普及率達51.2%,中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達到9.1萬億元,用戶規模超1億,預計2019年將達到10.8萬億。亞馬遜和我國跨境平臺全球速賣通成為跨境購物的兩大首選,其次是eBay和Lazada。伴隨著全球范圍內跨境電子商務的飛速發展,跨境電子商務人才需求旺盛。跨境電子商務是移動互聯網+國際貿易催生出的新業態,對跨境電子商務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開設國際貿易專業、電子商務專業、商務英語專業的高職院校很多,單一專業人才很難滿足跨境電商新行業對兼具國際貿易和電子商務特征的跨境電子商務復合型人才的新需求。緊扣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所涌現出來的新需求、新業態,教育部把“跨境電子商務專業”正式納入高等職業學校專業體系。因此,作為跨境人才輸送主體的高職院校,需要快速培養和輸送符合新業態、新市場的跨境電商人才,是相關教育者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二、新商科與跨境電子商務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
隨著我國商貿服務業進入到消費升級、互聯互通、大數據、人工智能、智慧物流、共享經濟的商業4.0新時代。這種深度融合了技術、認為、商業元素的新興商業文明和新商業業態又催生出新的技術技能需求,新型的商貿服務業態,以及對新業態的商貿服人才的需求。跨境電商雖然是互聯網+傳統國際貿易的催生的新業態,但不是把傳統的國際貿易簡單地搬到了線上,而是需要跨境電商人員應用互聯網思維、新商業思維,應用互聯網技術,把國際貿易、外語技能、電子商務操作、網絡營銷等多種知識和技能融合在一起才能勝任的行業。高等教育擔負著為社會培養人才的使命,再加上經濟的發展,市場企業的需求,與社會發展、市場需求結合最緊密的新商科領域,呼之欲出。
2017年5月的全國高職教育電子商務改革研討會上提出了高職“新商科”人才培養的理念和倡議。2018年3月,教育部聯合有關國際組織和國外院校共同發起成立“新商科國際職教聯盟”。2018年11月5日在江蘇無錫,由全國電子商務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等機構組織的新商科人才培養創新論壇上,對“商科人才培養理念、培養模式的持續優化和創新已經成為不可抗拒的時代潮流”這一觀點達成共識。新商科人才培養對高職跨境電商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目標、人才培養內容、人才培養途徑提出了新要求。新商科下的跨境經電商創新創業人才要具備新商業思維,還要具有創業意愿、創新意識,職業道德、團隊意識、組織管理能力、資源整合能力、靈敏的商業敏感度等基本特質,還要跨境電商外語口語和寫作能力、跨文化交際能力、跨境電商平臺外語信息編輯能力、外貿談判能力、國際貿易流程操作能力、國際貿易基礎知識、國際金融、國際物流等知識、商品學、經濟學等知識、跨境電商平臺流程操作能力、網店美工、數據分析能力、客戶服務與管理能力、網絡營銷與推廣能力等基本的崗位能力,是能夠從事跨境電商行業的跨界、多技能、復合型創新創業人才。
三、高職跨境電商創新創業人才培養路徑研究
“互聯網+”、“一帶一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等一系列國家重大戰略的實施,新商科跨境創新創業人才缺口很大。新商科理念下的跨境人才培養需要打破管理學、經濟學、外語、國際貿易等知識壁壘,融入多元化知識能力元素,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探索應用新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把創新創業教育融入教學過程,還要培養學生關注社會發展、面向未來的跨境電商復合型人才。
1.以教促創
傳統的教學模式主要是知識灌輸型教育、知識運用型教育,慢慢變遷為知識創造型教育。培養新商科跨境電商創新創業人才,首先要創新教學內容。在課程設置方面,以跨境電子商務專業基礎課程為核心,輻射市場營銷、國際貿易、商務英語等專業課程,打破專業的鴻溝,進行知識融合、專業互補,學生可以獲得全面的知識,有利于形成新的知識體系。創新教學方法,摒棄傳統的知識傳授的教學方法,開發優質的網絡課程、立體化教材等教學資源,充分應用中國慕課、超星網絡課程等優質教學資源,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應用MOOC、翻轉課堂等形式,打破教學的時空限制,打造融室內室外、線上線下智慧課堂。嘗試應用人工智能技術,助力新商科教學,通過移動化教學終端,幫助采集教學數據,為因材施教提供基礎;通過VR/AR等虛擬仿真的技術,為新商科教育提供便利的實踐教學工具;通過智能助教等技術,提升教學服務的可獲得性與整體質量。新的學習內容,新的教學手段,新的學習方式,新的學習情景,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增強創新創業意識。
2.以踐促創
跨境電商專業教育教學的很大比重是學生的實踐活動。 一類實踐活動是教學實踐實訓學習,學生在實訓的過程中,應用虛擬仿真軟件——速賣通、亞馬遜、eBay等跨境電商平臺,感受體驗市場調研、產品選品、商品編輯、店鋪設計、物流、通關、支付、結匯等跨境基本流程,獲得基本專業技能。一類實踐活動是社會實踐、頂崗實習。這類實踐過程,在企業指導教師的幫助下,可以使學生體驗或實操真實的跨境電商平臺,對學生的基本技能和職業素養的形成有很大幫助。一類實踐活動是學校提供學生的實踐平臺。例如,在校內指導老師的帶領下,申報院級、省級大學生實踐創新項目,這類實踐創新創業項目可以為參與項目的學生提供自由發揮的空間,鼓勵學生的創新創業點子生根發芽,為學生未來的職業生涯融入創新創業的基因。還有一類實踐是學校的創新創業園。學校為有創業資源和創業條件的大學生提供場地、贊助資金、鼓勵和支持可行的創業項目在創新創業園中實施。這些實踐項目把創新創業教育融入學生的真實項目中,在項目的進行中,訓練學生的跨境電商、國際貿易、外語溝通等專業知識技能的融會貫通,訓練學生的新商科思維模式,為他們將來成為復合型人才打下基礎。
3.以賽促創
比賽是檢驗和提升水平的有效途徑。在新商科跨境電商創新創業人才培養中,以能力培養為本位,將技能競賽、創業大賽與實踐教學深度融合,鼓勵學生參加各級各類專業技能大賽和創業大賽。例如:電子商務技能大賽、跨境電商技能大賽、移動商務技能大賽,“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等等。這些挑選的優秀學生作為比賽選手在培訓、比賽過程中,不僅可以提升他們的專業技能,還能培養學生主動解決問題、敢于挑戰、吃苦耐勞、團隊協作、組織能力、競爭意識、創新思維。比賽可以使參賽學生開闊眼光,感受比賽帶來的專業的新的認知,又可以引領其他的同學,吸引更多的同學參與其中。例如:課題組老師指導的項目《竹之路——蘇浙皖竹制品跨境電商營銷實踐》獲得2017年江蘇省“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三等獎,“彩色寶石的跨境銷售與品牌本土化”獲得2018年江蘇省大學生優秀創業項目以及10萬元的創業啟動資金。以賽促創、以創促學,以學促教,把教學與技能競賽、創業競賽相結合,學創一體,提高了學生的創新能力,激發了學生的創業熱情。
4.校企研創
高職教育人才的培養,一直離不開企業的助力。最初的校企合作并不緊密,主要是滿足校方或企業方的單一利益需求。為了提高就業率,學生要走出去,體現為學校畢業生輸出單一訴求,學校是主動方,或者是某些企業需要大量的人才,和學校進行訂單式培養,企業是合作的主動方。頂崗實習也是校企合作的主要形式,通常是被安排在最后一個學期。有些高職院校的企業合作質量不高,甚至頂崗實習是放羊式,不統一組織學生頂崗實習,讓學生自己尋找企業。對有些學生,頂崗實習過程疏于管理,形同虛設。隨著新商業模式的出現,企業對人才質量、人才類型等方面的需求發生了變化,學校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對企業的參與度要求也在提高,校企在“新商科”人才培養的利益契合點越來越多。很多企業意識到,畢業季招聘的人才規模和質量很難滿足企業需求。越來越多的企業把和高職院校深度合作納入企業發展戰略中。例如跨境企業參與跨境電商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的擬定,參與從大一開始的企業認知、專業基礎課程、核心課程的教學,選擇優秀的大二學生進行崗位能力培訓,參與項目運營,和大三的學生進行雙向選擇,留住人才。整個過程中,企業和院校教師進行橫向課題的研究、共同開發課程、教材等實用教學資源,共育共享使產教深度融合漸漸得以實現。
四、結語
“新商科”教育是新商業時代下各類人才培養的客觀需要和必然趨勢。在新商科領域中的重要跨境電商人才培養方面,通過改革人才培養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模式,深化校企融合,以教促創、以賽促創、以踐促創、校企研創等途徑,培養出符合新商業發展要求、富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新商科跨境電商創新創業人才。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關于公布2020年高等職業教育專業設置備案和審批結果的通知.中國教育部網站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moe_9 53/202001/t20200122_416286.html.
[2]2019全球跨境電商市場與發展趨勢研究報告.網經社.http://www.100ec.cn/detail——6511299.html.
[3]汪永華.新商科人才創新創業教學改革實踐初探——基于“互聯網+商學院”協同機制[J].工業和信息化教育,2018(07).
[4]王璐瑤.新商科背景下高職院校教學工作診斷與改進的探索[J].課程教育研究,2018(08).
作者簡介:陳昕(1971.07- ),女,江蘇省沛縣人,副教授,碩士,無錫工藝職業技術學院經管學院電子商務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跨境電商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