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孟柯
【摘 要】養老問題一直都是人們生活中的熱點問題,因此關注老年人的養老生活,解決養老問題,提高服務質量,這對于社會養老來說是至關重要的。熱播電視劇《都挺好》,劇中父親蘇大強處于原生家庭養老,三個性格迥異的子女在養老問題上存在著很多的矛盾,這與原生家庭教育是分不開的。
【關鍵詞】《都挺好》;養老;原生態
中圖分類號:C915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20)07-0223-01
一、《都挺好》存在的養老問題
(一)傾家蕩產式的育兒觀念
許多中國式的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夠享受到最好的東西,因此不惜一切代價為孩子考慮,甚至為了子女傾家蕩產。劇中大兒子蘇明哲為了考研,畢業后在家復習兩年,斯坦福大學的學費又耗掉父母一間房;二兒子蘇明成的工作花掉父母一間房,結婚又花掉父母一間房。劇中蘇媽媽去世前,老兩口家徒四壁,舍棄自己成全子女。對于父母來說,為孩子過度透支自己,不僅造成家庭關系緊張,還產生了很多家庭養老問題。作為父母,理應為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和成長環境,這是父母應該承擔的責任,同時作為兒女也理應幫父母分擔,只有父母與子女保持一種平衡狀態,才有利于家庭的和諧穩定,否則可能會產生一系列的家庭矛盾。
(二)養兒防老的傳統思想
在中國式的傳統家庭教育觀念里,人們普遍認為養兒防老。男尊女卑的思想在老一輩人那里是根深蒂固的,很難改變。人們通常認為養兒可以養老,然后為家族傳宗接代,而女兒遲早都要嫁出去,因此可能從很小的時候就無法受到平等對待,這就是重男輕女的思想所造成的不公平感。現如今,人口老齡化問題不斷加劇,養老問題是關乎民生的大問題,應該予以重視。劇中的蘇母特別偏袒兩個兒子,為了兒子可以賣房,可以傾家蕩產,但是為了女兒甚至連一本練習題都不舍得買,有些事情不是用錢來衡量的,而是父母那顆一碗水要端平的心,無論貧窮與富貴,凡是要講究一視同仁。
(三)隔代之間存在代溝
劇中的蘇父是個典型的自私、軟弱、精神依賴子女的老年人形象。由于兩代人所接受的教育、價值觀念不同,因此在很多方面都存在代溝,而蘇父又是個利己主義者,遇到事情只考慮自己,進而不斷激化兩代人之間的矛盾。在二兒子家居住的時候,私自用兒媳的毛巾等生活用品,在子女看來是長輩不講衛生,生活習慣差,而蘇父覺得是子女嫌棄自己,這就是價值觀念不同所產生的隔閡。二兒子和妻子平時上班比較忙,一日三餐基本都是點外賣,而蘇父認為是子女不歡迎自己,心存抱怨,這就是兩代人生活方式不同而導致的矛盾。因此選擇和兒女同住的家庭養老方式往往會出現很多生活上的矛盾,這就需要彼此之間的理解與溝通。
二、養老的主要方式
(一)機構養老
有些家庭子女經常外出工作,老年人無人照顧,這種情況下一般都會選擇養老服務比較專業的機構進行養老,包括養老院、養老公寓等。喜歡過群體生活的老年人,尤其是孤寡老人居住于養老院,選擇養老機構的老年人一般精神生活比較豐富,一般的機構都會組織一些活動,以此來豐富老年人的空閑時間。
(二)社區養老
社區養老是一種老年人在家里居住和社會化服務相結合的一種新型養老模式。這種養老模式是政府提倡的,子女以及社會服務部門都能夠各盡其職,各取所需,是十分理智的養老方式。這種養老方式相對來說是養老的主流方式,父母、子女以及社會服務部門各司其職,共同為美好的明天而奮斗。
(三)居家養老
居家養老是十分傳統的養老方式,這種養老方式一般較適用于那些生活不能自理或者不喜歡群居的老年人。但是居家養老的老人希望子女能夠陪伴在身旁,這對子女的工作與生活考驗較大。因此這種養老方式應該予以反思,對于經濟能力較好的家庭來說是可以選擇的,但是對于經濟能力較差的家庭來說,是一種沉重的負擔,政府應該予以政策補貼和幫助。
三、結語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農村青年勞動者都紛紛進城打工,這樣逐漸就會產生許多的留守兒童和留守老年人,長此以往老年人的生活質量無法得到保證,兒童的教育會出現問題,再加上人口老齡化的趨勢不斷加劇,這種現象會日益嚴重。傳統的居家養老方式需要子女有一定的經濟能力,并且長期陪伴老人,如果子女因為工作的原因不能陪伴老人,可以選擇社區養老的新型養老方式。對于經濟能力較弱的貧困家庭,國家應該提供一定的政策支持,盡量在經濟方面給予照顧補貼,維護社會和諧穩定。要實現老有所享、老有所養、老有所依,就需要社會共同努力。子女努力工作實現經濟獨立才能夠盡可能擺脫啃老,使父母減輕生活負擔;父母精神獨立不要過分依賴兒女,使兒女減輕養老負擔;政府加大補貼力度,盡可能幫助那些貧困家庭,使社會整體的養老質量水平得到保證,維護社會和諧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