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蕾
摘 要:國有企業審計整改工作是審計成果轉化利用的根本途徑,也是發揮審計“免疫系統”功能的重要環節。本文從國有企業內部審計工作實踐出發,以審計整改為突破口,通過分析審計整改工作的意義和國有企業審計整改的現狀及原因,探索完善審計整改工作機制的途徑,推動國有企業經營管理水平的不斷提高。
關鍵詞:內部審計;審計整改;審計問責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國有企業作為國民經濟支柱,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隨著國有企業不斷成長壯大,企業內部體制機制也逐漸健全起來,為了提升國有企業審計監督的有效性,保障國有企業經濟發展效益,審計整改工作變得越來越重要,因此,亟需構建一套完整的審計整改長效機制,才能更有效地落實審計整改方案,推動國有企業持續健康發展。
一、審計整改工作的意義
審計整改是指國有企業審計部門對內部各部門及下屬子公司進行審計檢查后,做出審計報告,提出審計意見,對于審計過程中發現的違法違規問題進行糾正和改進,被審部門針對提出的審計意見進行落實,進而提高企業管理水平的行為。審計整改工作是否能夠有效開展,直接關系到國有企業內部審計和整改工作的最終目的和價值體現。如果被審部門對于審計過程中提出的問題不能及時進行有效整改,企業內部風險依舊存在,那么審計整改的目標就沒有完成,企業內部審計工作也就失去了意義。審計整改工作的意義包括以下幾方面:
1.審計整改是完善公司治理的有效途徑
國有企業開展內部審計工作的目的不僅僅是查找出問題,而是將審計整改過程中查找出的問題進行整改落實,把漏洞堵住,避免將來企業經營管理中潛在的風險,涉及到企業體制機制方面的問題,要從根本上出發,完善企業制度和公司治理結構,改進體制機制、杜絕隱患、規范經營管理行為、防范經營風險。
2.審計整改可以倒逼提升審計質量
審計查出的問題只有事實清楚、定性準確、引用法規條款恰當合理,才能得到被審計單位的認可,只有提出具體可操作性、有針對性的相關建議,才能更好地實現審計整改工作的效果。因此,審計人員只有嚴把審計質量關,做到嚴謹細致,使每個審計意見建議都切實可行,才能實現審計整改的目的。
3.審計整改有利于實現審計的最終目標
國有企業審計的最終目標是既要真實反映被審計對象的情況和問題,找出問題,查清原因,也要解決問題,對癥下藥,審計整改效果的好壞是評價審計工作開展效果的重要指標,也是規范企業內部運轉機制,進一步提升國有企業生產經營管理水平,促進企業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手段。
二、審計整改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雖然近些年國家針對審計整改工作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來確保審計監督實效和整改落實。但是國有企業審計整改存在的問題仍然很多,比如被審計單位對審計整改工作存在抵觸情緒,對審計發行的問題拒絕執行整改意見,還有一些企業對審計整改問題不重視,關于整改落實工作一拖再拖,有些企業屢改屢犯,雖然對已經發行的問題進行整改,但后續審計時仍然發現存在類似問題。影響企業內部審計整改未能有效落實的因素有很多方面,但大致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
1.考核問責機制不健全
國家印發的《關于加強審計工作的意見》中明確提出“對審計發現的重大問題,要依法依紀作出處理,嚴肅追究有關人員責任”。但是實際情況是對于有些審計發現的問題并沒有認定責任主體或者界定責任主體很難,對未能按期完成整改及整改不力的單位問責追究不到位,考核力度不夠,造成個別單位對審計整改主觀上不重視,積極性不高,整改結果不理想。此外,對于一般的審計發現問題進行處理的很少,造成處罰違規成本低,屢審屢改屢犯問題就會時常發生。在實際工作中,很多國有企業每年對企業內部及下屬單位進行多次審計檢查,被審計單位都對審計過程中發現的問題確定了整改計劃完成時間,但是由于考核問責機制不健全,很多單位在未能按期整改的情況下,往往只是簡單地將計劃完成時間進行拖延。究其原因,這主要是由于考核問責機制并未嚴格追究無正當理由未按期整改的責任,造成被審計單位對審計整改落實不夠重視,也缺少動力和積極性去主動整改。
2.未能形成全員整改的機制
審計整改不僅是發現問題,還需要被審計單位貫徹落實審計意見,這些工作可能涉及到多個部門,因此這就需要企業內部各層級及相關部門之間相互配合才能更有效地進行整改。多數被審計單位認為審計整改只是審計部門的事,但在實際審計整改工作中,很多審計問題都會直接或間接地涉及到多個相關業務部門。因此要想較好地完成審計整改工作,實現審計目的,則需要所涉及的相關部門之間積極配合,此外還需要相關領導的協調和支持,假若沒有高層領導的重視、支持,審計整改工作就會出現整改乏力、律政屢改的情況。
3.被審計單位的認識不足
對于審計整改提出的意見建議多數情況下是由分管領導召集相關部門研究決定,參與具體工作、了解實際情況的人員無法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從而使審計整改落實方案在實際工作中缺乏可操作性。不論是被審計單位的相關領導,還是具體執行此業務的工作人員,都存在對內部審計整改工作的認識不足,不能正確認識到企業內部審計工作的重要意義和作用,沒有認識到內部審計的最終目的,從而在主觀上對審計整改工作不積極、不重視,對審計部門針對整改提出的意見建議置之不理或拖延,最終使整改問題不能從根本上得到有效解決。
4.審計整改缺乏長效性
有些國有企業對于審計整改工作,僅僅停留在審計發現問題的表面,而沒有從源頭上進行治理,治標不治本,也有些企業尚未充分認識到審計整改跟蹤檢查工作的重要性,重審計輕整改,缺乏長效性。審計部門作為審計整改的督辦責任主體,僅僅依靠部門內部力量有限,部分企業審計人員配備不足,對被審計單位整改落實工作未能及時有效的跟蹤檢查,導致審計整改工作落實不到位,未能真正發揮督辦的作用。很多審計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只是進行簡單、暫時的處理,發現一個處理一個,審計整改不深不透,尤其是對審計反映的典型性、普遍性和傾向性的問題,沒有從體制機制和制度層面進行深入分析,也沒有針對審計整改意見開展體制機制改革和制度完善等整改工作,導致審計出來的問題重復性、雷同性較高。
三、完善審計整改工作機制的對策與建議
1.建立審計問責機制,完善審計考核體系
審計整改落實不到位要進行責任追究,這一環節是審計整改工作中的重要一環,是督促被審計單位積極進行整改的有效措施和約束,因此,對于國有企業來說,應該建立健全一整套的整改責任追究制度和辦法,明確問責的形式、流程、標準及需要考核問責的具體事項等,將未能有效落實審計整改責任追究納入到單位年度工作考評中,對存在拒絕執行或消極應對審計整改意見而對企業造成嚴重后果和損失的,則要追究有關人員及相應領導的責任,從根本上解決審計整改不力問題,才能切實推動審計整改工作成果的有效運用。通過建立企業內部審計問責機制,才能提高企業內部和權屬單位對審計整改工作的重視程度,增強整改工作的剛性約束機制。
2.建立審計整改聯動機制,強化審計整改監管合力
由于審計整改工作涉及多個部門和下屬單位,因此要建立國有企業內部審計整改聯動機制,才能提高各個部門及下屬單位的主體責任意識和工作主動性,加強企業內部上下左右的協調溝通力度。對于一些歷史成因復雜、涉及面廣的審計問題,更是需要集合企業內部各個方面的力量共同解決。一是要根據企業內部規定和相應的管理范圍,明確界定國有企業內部審計整改的責任主體。二是加強上下聯動和指導協調。對于應由下級單位負責的整改工作,上級單位也要進行指導協調。三是加強部門之間的溝通協調。企業在開展審計工作時要明確整改工作責任主次和整改責任牽頭以及配合部門,通過溝通協調和信息共享機制,實現審計整改信息暢通,也才能杜絕部門之間相互推諉、阻礙整改工作的現象出現。在審計整改過程中,審計部門與相關部門及被審計單位積極進行溝通,召開專題會議討論研究,制定出相應的審計整改方案,保證整改方案的可行性、科學性和合理性,通過落實整改方案,既能實現預期整改目標,又能得到企業內部人員普遍認可和接受,充分發揮審計部門咨詢服務職能。
3.加強溝通和培訓,提高全員對審計整改的認識
國有企業應進一步加強對國家在審計方面出臺的有關制度文件的貫徹落實,切實提高對審計整改工作的認識,加強對相關工作的重視。企業審計部門應通過開展自上而下的宣傳活動,促使全體員工了解內審工作的性質、任務及要求,切實提高企業內部單位對嚴肅審計整改工作的認識,充分發揮審計的監督作用,進一步加強企業規范運營,防范化解潛在的經營風險。一方面在與各單位及各部室進行溝通時,竭力宣傳內審工作及整改的必要性;另一方面定期組織相關審計培訓,邀請外部專家講解審計法律法規文件、結合企業實際分析典型案例,讓國有企業全體人員,當然也包括主要負責人,深刻認識到抓好審計整改工作的重要性,要讓企業負責人切實認識到審計整改工作的必要性。企業負責人要起到帶頭作用,研究部署和溝通協調審計整改工作中遇到的疑難問題,制定相應方案,列出整改任務清單,倒排時間表,始終把審計整改工作作為重點工作來抓,切實達到審計整改的目的。
4.加強后續審計,持續跟蹤督促整改
后續審計對企業審計整改工作很重要,它是檢驗審計整改成效的關鍵。國有企業內部定期開展內部審計整改情況的后續跟蹤審計檢查,可采取專項檢查“回頭看”或后續審計等方式,全面梳理審計問題,建立問題整改臺賬,對整改進度及整改結果進行及時調度。開展后續審計的目的是檢查相關單位是否按照整改方案的要求,及時采取相應措施,檢查整改措施的可操作性及整改成效的準確性和真實性,最終實現對被審計單位的整改成效評估。在內部審計過程中對各權屬單位前期審計整改情況進行重點檢查,審查已完成整改事項是否整改徹底、是否存在屢審屢犯現象。“回頭看”檢查可通過“方案制定、梳理核對、整改落實、重點抽查、專題匯報、重點督導”等環節層層推進,確保前期審計中提出的問題能夠改到底、改到位。此外,對一些影響及后果嚴重的問題列入督查督辦工作,每月進行調度,密切關注進展情況。并通過專題會議及現場調研等多種方式進行持續督導整改,直至所有審計發現問題都實現整改。
5.有效開展體制機制改革,建立有效的審計整改長效機制
國有企業審計整改不僅要解決當前存在的具體問題,還要注重企業內部的長效運轉機制研究。對于審計整改中出現的重復性、典型性問題,要從體制機制和制度層面進行分析。首先,在審計整改過程中要深入分析問題發生的根本原因,明確這些問題發生是個別情況還是普遍現象,是企業內部管理問題,還是體制機制和制度層面的問題。如果是企業內部體制機制和制度缺陷問題,則要加大體制機制改革力度、修改完善制度。其次,要用規范的體制機制和制度體系來固化已經完成的審計成果,避免屢審屢犯。對于審計整改工作,明確責任部門和協同部門,審計部門要做好溝通協調,并及時向領導匯報溝通,確保審計整改工作有序開展。國有企業要從體制機制層面明確審計部門督導職責,要及時督促被審計單位落實審計整改措施,讓審計部門切實發揮審計整改和督辦的作用。對整改不到位、屢審屢犯的部門和下屬公司,要從體制機制層面作出相應規定和處理,對拒絕整改、拖延整改,對企業造成重大影響的相關人員實施問責。開展體制機制改革,進一步規范企業內部運轉機制,完善內部制度,才能切實發揮審計部門作用,對審計整改發現的問題做到切實改正。
參考文獻:
[1]李春艷.國有企業建立審計整改長效機制的路徑探析[J].時代金融,2019(32):71-72.
[2]廖燕.國有企業審計整改存在的主要問題、成因及對策[J].中國內部審計,2017(03):26-29.
[3]史源.對落實內部審計整改提高審計工作質量的一點思考[J].經濟師,2016(03):124-125.
[4]王淑芳.審計整改落實困難的現狀分析及對策[J].對外經貿,2016(11):15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