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雪蓮 邱悅
摘 要:目前,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農村金融需求越來越多樣化,農村合作金融市場需求空間巨大且發展前景廣闊。黑龍江省農業自然資源豐富,農業發展較好,但也存在著金融服務不足的問題。因此本文從農村合作金融創新的角度入手,擬引入一種“農合聯+金融”的創新合作模式,來助力于黑龍江省的農村合作金融創新。本文從金融生態角度出發,運用數學模型層次分析法和模糊綜合評價法對“農合聯+金融”創新模式的可行性進行分析,進而對“農合聯+金融”模式在黑龍江省的實現路徑進行探究,即健全農村農合聯金融生態主體、優化金融生態環境、完善農合聯金融生態調節機制。
關鍵詞:黑龍江省;農村合作金融;農合聯+金融;金融生態
一、研究背景
共贏是合作的初衷,創新是發展的動能。在我國農村,農民數千年來以傳統的小農生產方式保障生活。隨著城鎮化和城鄉一體化進程的不斷發展,城鄉二次元結構矛盾十分突出,農村人口不斷趨于老齡化,傳統的小農生產已無法滿足生產與發展的需求。伴隨著生產的提高和生產規模的發展,當今時代對農業提出了現代化的要求。要實現農業的現代化,便需要農業走規模化、集約化、產業化發展道路。規模化經營就意味著合作的重要性與旺盛的金融需求。再加之中央近幾年的中央一號文件中都指出要鼓勵農村金融合作,加快農村金融創新,給予很大的支持力度。黑龍江省農業自然資源豐富,農業發展較好,但也存在著金融服務不足的問題。所以,通過本項目關于在黑龍江省引進“農合聯+金融”的研究對于黑龍江省農村合作金融創新具有重要意義。
針對當前以上我國的社會問題,本項目基于黑龍江省農村合作金融的面板數據,擬引入一種“農合聯+金融”的創新模式,對于黑龍江省農村合作金融發展、創造農民幸福感具有重要意義。
二、從金融生態角度進行引入可行性分析
黑龍江省的農村合作金融起源較晚,目前已存在較多發展中的問題,因此我們通過查閱資料和實地調研擬引入一種“農合聯+金融”創新模式。在引入該模式之前,我們從金融生態角度利用層次分析法和模糊綜合評價法對其引入可行性進行了量化分析。
1.指標的確定
運用層次分析法構建金融生態評價指標體系:
2.構建模型
(1)構造矩陣及確定權重
設置指標權重時采用AHP方,分別得到兩個層次指標的判斷矩陣。利用Matlab計算出各級指標的權重(如表3所示)。
(2)各指標綜合排序
通過以上一級指標權重和二級指標權重的測算,可把黑龍江省農村合作金融的金融生態評價指標進行綜合排序,結果如表4所示。
從表當中可以看出,融資能力和法律環境對黑龍江省農村合作金融的金融生態的影響最大,其次是信用環境,政策環境和外部監管的權重非常接近,分列四、五名。
(3)確定評價集V
將農村合作金融的金融生態的水平分為優、良、中、較差、差五個層次,評價集可即記為V={V1,V2,...,Vk}。如果將水平等級用1-5尺度來表示,則評價等級。
(4)確定隸屬度矩陣
在此根據問卷結果和查閱文獻對黑龍江省農村農合聯金融生態體系的各項指標打分,據此確定指標隸屬度矩陣,指標的隸屬度矩陣如表5所示。
(5)模糊綜合評價
B=W*R
根據最大隸屬度法,黑龍江農村合作金融在V4等級得分最高,為0.445624,在V3等級得分次之,為0.314526,說明模糊綜合評價得出的結果是黑龍江省農村合作金融的金融生態水平評價級別為中等。
3.本章小結
融資能力和法律制度對農村合作金融的金融生態影響最大,接下來是信用環境,政策方針和外部監管分別排在第四、五名,但二者的權重十分接近,人員素質、經濟情況和內部治理相繼排在第六、七、八位,影響權重最小的為盈利能力,
三、“農合聯+金融”創新模式實現路徑探究
根據上文我們的分析結果,我們得到融資能力、法律制度、政策方針對黑龍江省農村合作金融水平影響程度較大,且黑龍江省的農村合作金融的金融生態水平為中等。為進一步改善黑龍江省農村合作金融生態狀況,順利引入“農合聯+金融”創新模式,我們接下來從健全金融生態主體、優化金融生態環境、完善金融生態調節三個層次對“農合聯+金融”創新模式的實現路徑提出建議對策。
1.健全農村農合聯金融生態主體
(1)拓寬業務范圍
銀行作為傳統的金融機構,其收入來源及盈利方式(包括利息收入,手續費等)可以為農村資金互助社經營提供借鑒。首先,可以建立靈活的利率制度。其次,農合聯應不斷豐富其功能,充分發揮其金融中介的職能,如便利的匯兌結算業務,提供金融信息的業務,豐富農村金融發展方向。
(2)提高人才素質
人才在農合聯的健康運轉和農村合作金融的發展過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應該重視對人才的培養,對素質的提高。應該加強對相關崗位的宣傳介紹,不斷完善職位的福利待遇,與相關高校建立合作關系,為其提供實習崗位,為未來儲備人才。
2.優化金融生態環境
(1)完善相關法律法規
有效的法律制度可以對主體的行為進行有效約束,從而防止信用惡意行為的發生,保證合作金融的健康發展。從實際行為來說,我國一方面應該積極調整現存的法規,針對合作金融機構的發展出現的問題進行調整,另一方面應該積極促進《合作金融法》等相關法律的出臺,做到有法可依。
(2)提高公信力
農民普遍金融知識薄弱,文化程度不高,所以應著手于提高農民的金融素養。要善于運用各種宣傳渠道例如一些宣傳相關理念的講座、宣傳冊、宣傳視頻,構建有效的互助社信息發布平臺,使得農民能夠積極地參與到合作金融中來。
3.完善農合聯金融生態調節機制
(1)實施有效外部監管
應加快推行中央和地方分級監管體系制度,將農合聯的監管權下放給地方政府,使得農村資金互助社擁有更自由的發展空間,從而促進創新、進步。
(2)提高內部監管水平
要建立嚴格的監督約束機制,建立起完善的農合聯治理機構,以法律的形式明確各級組織相關職責,建立起責權對等的考核機制,同時要加強對農合聯各級領導干部的約束,鼓勵他們不斷學習金融相關知識,提高自身金融素養。
參考文獻:
[1]袁利華.農合聯背景下深化浙江“三位一體”改革路徑研究[J].中國商論,2019(15):192-193.
[2]葉翔鳳,胡義飛.農村合作金融創新的精進突破——基于湖北省枝江市“農合聯+金融”創新模式的調查[J].學習月刊,2017(11):27-30.
[3]邵峰.農合聯是“三農”治理方式的創新[N].中華合作時報,2019-11-19(A04).
[4]吳孔凡.發揮金融服務在“三社”融合中的重要作用[N].中華合作時報,2019-11-19(A04).
[5]陳軼麗.鄉村振興金融需求多元化與農村金融供給側改革[J].農村金融研究,2019(11):41-47.
[6]丁志國.規范發展合作金融,探索農村金融服務創新發展模式[C].吉林大學數量經濟優秀成果匯編(2018年卷):吉林大學數量經濟研究中心,2019:173-182.
[7]羅念一,左暢杭,王金慧.新型農村經濟組織的金融服務經驗與創新研究——以湖北省枝江市農合聯為例[J].納稅,2019,13(25):209+212.
作者簡介:羅雪蓮(1998.02- ),女,四川省綿陽市人,東北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金融學專業,本科生;邱悅(2000.05- ),女,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人,東北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金融學專業,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