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曼璐



摘 要: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江蘇省是我國的經濟大省,突破經濟高質量發展“拐點”,率先實現經濟發展模式轉型是江蘇省的使命,也是江蘇省作為發達省份為我國經濟發展方式轉型升級道路進行探索與總結的必然要求。本文首先對經濟高質量發展“拐點”進行了定義,然后通過江蘇省與廣東、浙江、北京等先進地區的經濟發展情況進行對標分析梳理江蘇省經濟發展的短板,最后對江蘇省如何跨越“拐點”提出了政策建議。
關鍵詞:江蘇省;經濟高質量發展“拐點”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江蘇省是我國的經濟大省,2018年江蘇GDP達9.26萬億元,占全國總量的10.3%,位居全國第二。因此思考如何跨越從“高速增長”到“高質量發展”的江蘇省經濟增長“拐點”,探索符合江蘇經濟轉型發展的模式,是江蘇省率先實現經濟發展模式轉型的使命,也是江蘇省作為發達省份為我國經濟發展方式轉型升級道路進行探索與總結的必然要求。
一、江蘇經濟發展現狀
就2018年江蘇經濟發展情況來看,江蘇經濟總量呈現出繼續增大的趨勢,經濟活力持續增強。2018年江蘇省GDP總值超9萬億元,與去年相比增長了6.7%。就一、二、三產業所占比重來看,2018年江蘇省第一產業增加值超4千億元,同比增長1.8%。第二產業增加值超4萬億元,較去年增長5.8%。第三產業增加值接近5萬億元,增長了7.9%。江蘇省人均地區生產總值超10萬元,比上年增長6.3%。
2018年江蘇經濟發展的一大特點是更加重視技術進步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創新是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動力,抓住了創新,就把握住了江蘇經濟高質量發展動力機制的核心。2018年江蘇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迅速,科技創新能力持續增強。2018年江蘇省組織實施省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專項資金項目100余項,省資助資金投入8億多元。新認定國家高新技術企業8000余家,大中型工業企業和規模以上高新技術企業中90%均擁有自己的研發機構。國家級企業研發機構達到145家,在全國名列前茅。就科技創新能力來看2018年江蘇省專利申請、授權數量近100萬件,其中發明專利申請量比上年增長了6%,發明專利授權量比去年增長了1.2%。PCT專利申請量達5500件,較去年同期增長了20%。
二、江蘇經濟高質量發展“拐點”定義
江蘇經濟“高質量”發展“拐點”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經濟體量與經濟發展質量的提升,二是區域結構、產業結構等層面的結構優化。
首先,江蘇經濟要突破“高質量”發展拐點就既要保持一定的經濟規模,也要堅持在經濟發展質量上有所轉變和突破。這主要包括要素質量的提升,科學技術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應該逐漸凸顯。同時也包括了需求質量的提升,如消費作為“三駕馬車”之一,其對經濟的拉動作用應穩定提升;供給質量的提升也是江蘇經濟突破“高質量”發展拐點所不可缺少的一環,產品、服務的質量應達到較高水平等等。其次,就結構優化來說,在宏觀層面應對產業結構、區域結構、城鄉結構、開放結構等進行有效的調節,微觀層面主要包括企業素質等問題。
三、江蘇與其他發達地區經濟結構與經濟發展模式對比
1.各地區經濟發展形勢
就四個地區的2018年的GDP總量來說,廣東2018年的GDP達9.7萬億元,位居全國第一;江蘇2018年的GDP也超過了9萬億元,位居全國第二。就各地區名義GDP的增速來說,2010年以來,各地區之間的名義GDP增速差距不大,近年來廣東省的名義GDP增幅最高。就各地區的經濟發展形勢來看,名義GDP增速有下降趨勢,這主要的原因是需求方,比如出口需求的增速下降,第二是投資的下降。但是從人均GDP以及潛在經濟增長率的層面來看,江蘇省未來的經濟走勢應向好發展。首先,從人均GDP來看,江蘇的人均GDP已經超過了中等偏上收入國家和地區水平。2017年江蘇人均GDP首次超過10萬元,2018年達到了11.5萬元。按照美元計算,2012年,江蘇人均GDP首次超過了1萬美元,至2018年達到已經1.74萬美元,在全國處于領先水平。但與發達國家相比,江蘇的人均GDP仍有較大的上升空間,江蘇的工業化也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其次,從支持經濟增長的人力資源、資金、技術這些要素的供給潛力方面進行研判時,江蘇的潛在經濟增長率將遠遠高于實際經濟增長率。
2.各地區產業結構
就產業結構來看,各地區均實現了產業結構“三二一”的標志性轉變。建國初期,第一產業占江蘇省GDP的比重高達52.7%,工業比重僅為15.8%。改革開放以來,江蘇以工業、制造業為主的第二產業保持了持續快速的發展。隨后,隨著改革的全面深化,以服務業為代表的第三產業得到了快速發展,最終江蘇省的產業結構實現了“三二一”標志性轉變。2017年、2018年第三產業占江蘇整體GDP的比重均穩定在50%以上,分別為50.3%、51%。北京第三產業占整體GDP的比重最高,達81%。2018年北京第三產業產值較去年增長了7.3%,高于北京整體GDP增速0.7%,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87.9%。其中,金融、科技、信息等優勢行業占北京GDP總量的比重超40%,貢獻率近70%。
3.各地區產業創新驅動發展情況
隨著中國經濟從高速度增長向高質量增長的轉型,各地區的科技投入力度不斷加大,創新實力也得到了顯著增強。江蘇和浙江兩省R&D經費基本持平,并呈現出較快的增長趨勢。就江蘇省來說,江蘇省R&D投入基本保持了年10%以上的增幅,蘇南自創區的設區市保持年均12%以上增幅。2018年,江蘇省R&D內部支出超2500億元,R&D內部支出占江蘇省GDP的比重達2.70%。在加大研發經費投入的同時,江蘇省科技人才隊伍也在不斷壯大,人才素質得到了進一步提高。截止2018年,江蘇省研發人員進80萬人,年均增長8.7%。但就規模以上企業R&D人員來看,近年來江蘇企業R&D人員的增幅有所放緩,而廣東省規模以上企業R&D人員增速呈現出加速增長態勢。
在加大人力物力投入的同時,各地區科技成果產出豐碩,創新產出得到了大幅增加。2018年江蘇省共申請專利60萬件,較去年增長了21%。其中發明專利申請數為近20萬件。就規模以上企業專利申請數來看,廣東省企業的專利申請數量最多,江蘇省排名第二。
4.對外經濟貿易情況
江蘇省和廣東省均是我國傳統的外貿強省,但兩者對外貿易總額仍有一定差距。2018年廣東進出口總額超1萬億美元,江蘇省2018年進出口總額雖然也達到了6千億美元,但較廣東仍有上升空間。2009年以來,世界經濟開始了國際金融危機之后的深度調整,外貿由高速向中高速轉換。在此情勢下,江蘇省持續進行以WTO規則為基礎的全面改革,以創新精神大力發展對外貿易。就進出口比重來看,出口仍是江蘇對外貿易的主要組成部分。江蘇外貿出口額從2000年起已連續19年位居全國第二位。江蘇省形成了以機電、高新產品為主要商品,一般貿易為主要方式,外資企業和私營企業雙主力軍,開發區為主要載體,歐盟、“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美國、日本、韓國和東盟為主要市場的基本格局。
四、江蘇經濟“高質量”發展拐點突破建議
江蘇省要率先實現黨中央提出的“為全國發展探路”要求,就必須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走在前列,加快跨越由“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的“江蘇拐點”。經濟高質量發展是江蘇“六個高質量發展”的重中之重,是決定江蘇高質量發展全局的關鍵環節。
要順利突破江蘇經濟高質量發展拐點,就要堅持以下幾項原則。首先要堅持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導。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現在我們迎來了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同我國轉變發展方式的歷史性交匯期,既面臨著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又面臨著差距拉大的嚴峻挑戰”。在江蘇省經濟發展新舊動能轉換的時期,只有掌握數字化、“互聯網+”等技術發展浪潮,抓住科技創新,才能順利突破江蘇經濟高質量發展“拐點”。
其次,實現江蘇經濟“高質量發展”要以現代化經濟體系構建為核心。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要適應江蘇省經濟由“高速”向“高質量”跨越發展的需要。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首先不能忽視以先進制造業為代表的實體經濟發展,要致力于從“制造”向“智造”的升級,將江蘇建設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基地。其次要從江蘇經濟水平出發,加大R&D投入,增強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最后要注意江蘇區域經濟發展不均衡問題,全力促進蘇北、蘇中與蘇南的區域城鄉協調,提升江蘇區域協調發展水平。
參考文獻:
[1]王鳳平,張文鋮.周期性下滑還是結構性拐點?——經濟新常態下我國稅收增速下降的考察[J].經濟問題探索,2019(6):42-49.
[2]夏錦文,吳先滿,呂永剛,等.江蘇經濟高質量發展“拐點”:內涵、態勢及對策[J].現代經濟探討,2018No.437(05):7-11.
[3]陳洪全,張云峰.江蘇沿海經濟發展的區域差異及空間格局演變[J].地理科學,2016,36(2).
[4]李寶慶,張斌.產業轉型升級與勞動力供求:基于江蘇省及其地域差異的分析[J].學海,2013(5):42-48.
[5]吳聲功.當前中國經濟周期呈現的新拐點與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J].江蘇社會科學,2008(02):74-78.
[6]孫明高,吳育華.科技進步在社會進步與經濟增長中的作用[J].科學管理研究,2004,22(5):76-78.
[7]姜照華.科技進步與經濟增長的CSH理論[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0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