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鑫
摘? 要:白先勇先生喜愛昆曲,昆曲對他的創作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小說《游園驚夢》是白先勇《臺北人》中的經典,是昆曲與文學藝術高度融合的著作。小說以戲點題,重要情節也是圍繞《游園·驚夢》這支曲子發展的,戲曲是小說發展的潛在敘事話語。本文重點從藝術特色、女性意識、影響價值等研究戲曲對小說的滲透性影響。
關鍵詞:湯顯祖;白先勇;游園驚夢;戲曲;昆曲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20)-05-0-02
引言:
戲曲《游園·驚夢》作者是明朝湯顯祖。湯顯祖受科舉制度的壓迫,在科舉之路上屢屢受挫。由于他針砭時弊觸怒神宗被貶回鄉,于是他把時間和精力投注于戲曲創作之中,開始創作《牡丹亭還魂記》;小說《游園驚夢》作者是作家白先勇。白先勇的父親是國民黨高官將領白崇禧,所以他從小就生活在上流社會,看透了人世的滄桑和歷史的變遷。受自身身份和經歷的影響他的作品對于貴族生活的描寫十分精致,流露出一些撤離到臺灣的大陸人那種失根的無奈。白先勇從小就喜愛中國的民間文學和古典文學以及中國地方的戲曲,這些傳統文化對他的創作產生了重要影響。
一、“游園驚夢”[1]藝術特色之比較
小說《游園驚夢》講述的是女主人公藍田玉(昆曲名伶)受邀參加昔日姐妹竇夫人的生日晚宴回想起當年她為竇夫人慶生的情景,今昔對比,內心的失落感油然而生。想當年她被錢將軍納為填房夫人時多么風華翩躚,享盡榮華富貴,而今錢將軍去世,她的地位也一落千丈,讓人不禁感嘆世事無常,物是人非。小說《游園驚夢》將昆曲與文學高度融合,不僅僅是在作品情節上穿插昆曲藝術更注重在人物形象描寫以及寫作技巧主題思想等方面融入,表現出深刻的主題內蘊。
1.劇情結構的滲透
首先小說結構及敘事節奏上與戲曲《游園·驚夢》切合。戲曲《游園·驚夢》的“游園”和“驚夢”是兩個獨立的部分,小說《游園驚夢》也是由兩出“戲”組成。小說“游園”指的是錢夫人來竇公館參加晚宴,游的便是竇公館,小說中著墨于藍田玉的現實情況描寫,采用第三人稱的寫作手法將錢夫人的所見所聞展現在讀者面前;戲曲“游園”指的是官家小姐杜麗娘在丫鬟的慫恿下,趁父親不在家,獨自去游賞自家后花園,感受春日的花香美景。
小說“驚夢”意為藍田玉在竇公館內驚醒:人生如夢,榮華富貴皆為過眼云煙。小說的“驚夢”也是和戲曲一樣在游園的鋪敘下展開的,小說采用意識流寫作手法,當藍田玉入席被勸酒后,酒力涌出,意識流隨之展開,她想起了昔日和錢將軍在一起生活的場景,錢將軍對她的疼惜,想起自己曾經在舞臺上演唱時因發現妹妹月月紅和情人鄭彥青在一起而導致她當臺啞嗓的往事,以及錢將軍去世時的情景,藍田玉情緒的高低起伏是隨著昆曲演奏的發展而變化的,小說中不斷穿插戲曲《游園·驚夢》并且高潮時更引出柳夢梅和杜麗娘;而戲曲講述的則是官家小姐杜麗娘在游園時對于愛情的覺醒,感嘆青春的可貴,光陰如過隙耳。
小說中蔣碧月一句話把錢夫人從過去的回憶中拉回現實,“五阿姐該是你‘驚夢是時候了”一語雙關,一是把藍田玉拉到現實,二是讓藍田玉上臺表演“驚夢”。并且“驚夢”驚醒的不僅是戲曲中杜麗娘的夢,也是小說中錢夫人的夢,使戲里戲外達到了內在的統一,更加深了小說的悲劇內涵。
2.主題思想的滲透
戲曲《游園·驚夢》所描寫的愛情遠遠超出了愛情的范圍,劇中沖突是封建禮教與人情、人性的矛盾,它倡導追求個性解放,追求自由,珍惜青春。小說《游園驚夢》則在戲曲《游園·驚夢》原有的基礎上表達了人生在世春如夢,青春易逝、世事無常這一悲劇主題。小說的主題是借著昆曲“游園驚夢”而表現出來的。 另外作者在其中也描寫到“錢夫人總覺得臺灣的衣料粗糙,光澤扎眼,尤其是絲綢哪里比得上大陸貨那么細致,那么柔熟”[2]還有對臺灣花雕的不滿等等,作者借藍田玉對臺灣的種種排斥表現對過去生活的懷念更深層的表達對大陸的眷戀。小說選取藍田玉為昆曲名伶這一特定形象特點深意明顯,昆曲名伶在社會的洗滌下走向沒落,昆曲文化的發展也在走向衰亡。
3.人物形象的滲透
昆曲作為小說發展的線索貫穿全文對于環境的描寫以及人物的肖像描寫、服飾打扮等具有重要意義。小說通過對人物服飾妝容和語言的描寫來突出人物性格和形象。小說《游園驚夢》對人物肖像細節處的精致刻畫都融注了昆曲舞臺劇的演出特點,比如描寫蔣碧月的出場“錢夫人又打量了一下天辣椒蔣碧月,蔣碧月穿了一身火紅的緞子旗袍,兩只手腕上錚錚鏘鏘直帶了八只扭花金絲鐲,臉上勾得十分入時,眼皮上抹了眼圈膏,眼角兒也著了墨,一頭蓬得像鳥窩似的頭發, 兩鬢上卻刷出幾只俏皮的月牙鉤來”[3]形象感十分豐滿,人物描寫刻畫十分精致且有舞臺感和畫面感,通過她的穿戴衣服顏色鮮艷妝容也 十分入時表現出蔣碧月是個性格潑辣放蕩愛表現自己的人。 對主人公藍田玉的形象描寫正好也切合了人物命運,開頭短短數語便將她目前的落魄處境展現得淋漓盡致,后又著墨于那件出席宴會的衣服和別的夫人相比竟有些遜色,這也暗示了原本風光的錢夫人現如今的處境。 通過寫竇夫人的著裝“竇夫人穿了一身銀灰灑朱砂的薄紗旗袍。足上也配了一雙銀灰閃光的高跟鞋,右手的無名指上戴了一只蓮子大的鉆戒,左腕也籠了一副白金鑲碎鉆的手串,發上卻插了一把珊瑚缺月釵,一對寸把長的紫瑛墜子直吊下發腳外來,襯得她豐白的面龐愈加雍容矜貴起來。在南京那時,桂枝香可沒有這般風光”[4]表現兩姐妹如今地位的懸殊,錢夫人潦倒落魄,竇夫人雍容華貴,也反映出臺灣“上流社會”的奢侈,更加突顯主題“十年河東十年河西”世事變化無常的人生道理。
4.寫作手法、風格的滲透
①戲曲《游園·驚夢》以文詞典麗著稱,賓白饒有趣味。明呂天稱之為“驚心動魄,且巧妙迭出,無境不新,真堪千古矣!”小說《游園驚夢》中也體現了這一點,作品風格細膩含蓄優雅,語言華麗優美精煉,小說中文言、傳統白話和現代白話糅合,其中不斷出現戲曲唱詞和片段,不僅僅是對古典詩詞和戲曲的精彩演繹,更起到了一些暗示性作用。“原來姹紫嫣紅開遍 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 便賞心樂事誰家院”,杜麗娘唱的這段“昆腔”便算是昆曲里的警句了,這段插詞為后面藍田玉再次啞音埋下伏筆,也暗示藍田玉的命運走向猶如曇花一現。
②小說《游園驚夢》采用傳統的敘述方式和現代技巧的結合,古典和現代幾乎完美地融合在一起。這跟白先勇從小就受古典文化的熏陶和后期出國生活經歷有著極大的關系。小說的題目就出自昆曲《驚夢》一出,這本身就帶有傳統文化的色彩。在小說中,藍田玉一生命運的興衰,與演唱昆曲《游園驚夢》有著重大關聯。因為中意她演唱的《游園驚夢》而被錢將軍娶為填房夫人,后來又是因為在演唱《游園驚夢》是發現自己的情人和妹妹有私情而當場啞音,最后在竇夫人的晚會上也是因為重聽《游園驚夢》而回憶起之前的往事再度啞音。作者在其中時時刻刻穿插古典文化,但也通過錢夫人醉酒巧妙地運用意識流手法將錢夫人復雜的內心世界和沒落感展露無遺。
③小說擅用對比,文章從開始眾人齊聚竇公館就采用了對比手法。“錢夫人到達臺北近郊天母竇公館的時候,竇公館門前兩旁的汽車已經排滿了,大多是官家的黑色小轎車。錢夫人坐的計程車開到門口她便命令司機停了下來。”[5]從來的都是官家小轎車而錢夫人是乘計程車來的這一對比的細節描寫中可以看出來藍田玉地位的落差以及結尾劉副官通報各家的汽車而藍田玉遲遲沒有車子來接對比。另外作者在人物著裝方面的描寫也采用了對比手法。從藍田玉的著裝和其他夫人的對比來反映她如今的地位和現實。
二、“游園驚夢”女性意識的體現
《游園·驚夢》是一部描寫女性愛情覺醒、性欲覺醒的戲曲,強調女子作為一個社會個體有權利追求自己的愛情和幸福,追求自由,而不是應該被困于深閨接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表現了作者對于時代的深刻反叛,對于三綱五常對人們思想的束縛社會現狀的揭露,對于專治的批判,對于自由的向往。小說《游園驚夢》也對女性地位進行了描寫,意在呼喚女性意識的覺醒。女主人公藍田玉在嫁給錢鵬志之前是一個身份低微的歌女,她放棄了自己的愛情以換取生存的砝碼。我們可以看出那個時代依舊是男權社會,女性需要憑夫求榮。作者塑造了一個經典的女性形象,揭示女性生存地位的悲慘現狀,表達了作者對于女性悲慘的命運和生活境遇的深深同情,呼喚社會提高女性地位。另外作者通過藍田玉的個人經歷來表達浮生若夢世事無常的主題,旨在表達女性思想的覺醒,也是“驚夢”的含義。小說在吸取戲曲主題的基礎上,仍然關注女性的社會地位,塑造經典女性形象具有深遠意義。
三、“游園驚夢”價值與影響
小說《游園驚夢》吸收了中國傳統敘事的特點,又融合了西方現代敘事的技巧意識流寫作手法,是古典與現代的完美結合。小說將昆曲融于行文之中,是一個作家對于時代的吶喊,對于昆曲藝術的惋惜。昆曲的衰亡代表著傳統文化的衰亡。作者借戲曲既讓人唏噓杜麗娘與柳夢梅的愛情,又讓人重拾昆曲的美好。在深層意義上深化主題浮生若夢。一夢悲歡離合,一夢愛恨情仇,當初繁華似錦,如今物是人非,人生如戲,且行且珍惜。
注釋:
[1]“游園驚夢”指的是小說《游園驚夢》和戲曲《游園驚夢》
[2]白先勇.臺北人[M]. 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 1999.
[3]白先勇.臺北人[M]. 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 1999.
[4]白先勇.臺北人[M]. 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 1999.
[5]白先勇.臺北人[M]. 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 1999.
參考文獻:
[1]白先勇. 臺北人[M]. 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 1999.
[2]湯顯祖.牡丹亭[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63.
[3]曹雪芹著;無名氏續.紅樓夢[M]. 北京: 人民文學出版社, 1982.
[4]楊小露.論昆曲對小說《游園驚夢》的創作滲透[A].太原師范學院學報 ( 社會科學版),2015.
[5]甄洪永.妙合與超越: 從《牡丹亭》到《紅樓夢》.紅樓夢學刊,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