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世祺 羅志勇 黃源 李秋健
摘要:依托“互聯網+”技術,落實國務院“放管服”改革,建設中山防雷安全信息化監管平臺,實現全市防雷安全工作動態監管,著力打造監管“統一門戶”、信息化監管“一張網”,利用GIS技術形成防雷安全重點單位分布圖、防雷檢測機構圖、雷電災害分布圖“三張圖”,建成防雷安全重點單位信息庫、檢測機構信息庫和執法人員信息庫“三個庫”。利用大數據實現雷電災害風險管理、安全生產經營企業管理、防雷服務機構管理、安全監管與執法管理和雷電高風險場所管理“五大模塊”功能,提高我市防雷檢測質量管理規范化、智能化、信息化水平,切實加強防雷安全事前、事中、事后監管提供技術支撐。
Abstract: Relying on "Internet+" technology, it implements the State Council's "streamlining administration and decentralization, innovative supervision and efficient services" reform, builds a Zhongshan lightning protection safety informationization supervision platform, realizes dynamic supervision of the city's lightning protection safety work, and strives to create a supervision "unified portal" and informationization supervision "a net", uses GIS technology to form a distribution map of key units of lightning protection, a map of lightning detection agencies and a distribution map of lightning disasters, establishes an information database of key lightning protection safety units, an information database of inspection agencies and an information database of law enforcement personnel, uses big data to realize the "five modules" function of lightning disaster risk management, management of safe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 enterprises, management of lightning protection service agencies, safety supervision and law enforcement management and management of high-risk lightning places, improves the standardization, intelligence and informatization of lightning protection quality management in our city, and strengthens the before, during and after supervision of lightning protection safety to provide technical support.
關鍵詞:“互聯網+”技術;防雷安全;監管
Key words: "Internet+" technology;lightning protection security;supervision
中圖分類號:P429?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6-4311(2020)05-0226-03
0? 引言
隨著國務院“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的深入推進, 防雷檢測市場穩步放開, 氣象部門安全監管責任加重,如何科學有效監管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針對防雷安全監管工作的現狀,利用“互聯網+”技術,探索防雷安全監管新模式,實現“線上可看,線下可查,查看結合”,大大提升防雷安全監管水平。
1? 防雷安全監管現狀和必要性
1.1 提高防雷風險監測工作需要
中山市位于雷暴多發區,年均雷暴日為75.8天,年雷暴日最多達115天。中山市因雷擊造成的停電、停產、建筑物及設備損壞、人員傷亡等事故屢有發生,對工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造成嚴重危害,據不完全統計,中山市每年因雷電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達數千萬元。隨著防雷檢測業務開放,越來越多的防雷檢測企業進入中山。有一些防雷檢測機構與建筑企業的施工方存在千絲萬縷的利益關聯。“左手施工、右手檢測”的情況偶有發生。為了降低和減少我市雷電災害風險,落實防雷安全主體責任,對進一步加強和規范檢測機構檢測行為以及防雷裝置檢測業務的監管非常關鍵且必要。
1.2 監管更加規范化
隨著中山防雷檢測業務的開放,越來越多的防雷裝置檢測公司進入中山開展相關業務,如何落實防雷服務市場的“放”得開、“管”得住、“服”務高效,有必要采取科學高效規范的管理手段。
1.3 監管更加信息化
以前采用比較傳統的手工記錄、人工傳閱的方式,明顯不符合政務管理與服務高效、便捷的要求。目前防雷減災工作面臨新形勢、新要求,迫切需要創新防雷安全監管模式,全面提升防雷安全監管能力,從監管模式多元性管理的要求角度,有必要建設一套中山創新防雷監管可視化平臺進行風險管理和行業監管。
2? 創建防雷安全監管新模式
①構建防雷安全責任體系,落實防雷安全主體責任。建立“一崗雙責、齊抓共管、失職追責”安全責任體系,利用互聯網+技術手段,使氣象部門更好履行防雷監管職責,有效落實防雷減災責任和措施。
②健全防雷安全的社會共治體系,提升全社會防雷安全法治意識。
③建立責任到位、全面覆蓋防雷安全隱患排查治理體系,不斷提升防災減災能力。通過平臺制定綜合自動評價企業防雷安全風險情況,在地圖和列表中用“紅、黃、綠”三種顏色顯示“整改、提醒、合格”三種狀態,線上就可查看重點防御單位的防雷安全檢測和隱患排查情況,有利于對防雷安全工作進行動態管理。
④完善雷電風險預警和應急處置體系,強化防雷安全風險防控能力。
可以對接廣東省防雷安全監察平臺等,將易受雷電災害影響敏感區域的重點企事業單位納入平臺,及時推送雷電預警信息,提高重點場所的安全防范意識和應急處置能力。
⑤健全防雷安全法規標準體系,提升防雷安全法治保障能力。
3? 基于互聯網技術的監管理平臺研究
系統架構
按照總體設計思想,整個體系分為八個邏輯結構、四個邏輯層次?;A設施層包括了操作系統和數據存儲,這個部分基于電子政務云。應用支撐層包括應用服務、基礎應用組件和容器組件。業務支撐層包括業務基礎組件(工作流、動態表單等)和業務功能層。展現層包括了瀏覽器端和移動設備端。系統維護管理和信息安全管理為系統提供運行保障。管理員可以在辦公環境通過桌面瀏覽器訪問平臺系統,同時監管人員和檢測機構人員可以通過手機APP根據權限要求和身份驗證訪問平臺。
平臺網絡拓撲(圖1)。
技術路線(圖2)。
本平臺實現“一門戶、一張網、三張圖、三個庫、五大模塊”,構建防雷服務新業態,提升防雷服務質量和效益,更好地發揮防雷減災服務公共安全的作用。(圖3)
3.1 采取統一 “一門戶 ” 監管
提供統一入口訪問各種資源信息,可以查看通知公告、政策法規、抽檢抽查信息、企業信息“紅黃綠”榜、檢測機構“紅黑榜”等, “一門式”“、一網式” 使防雷監管更直觀、更清晰。
3.2 “一張網”、“五模塊”信息化管理
實現雷電災害風險管理、安全生產經營企業管理、防雷檢測機構管理、防雷安全監管與執法雙隨機管理、雷電高風險場所管理(五大功能模塊)、防雷GIS地圖管理(三張圖)、基礎數據維護管理(三個庫)、統計報表管理、系統管理等。
3.2.1 雷電災害風險管理
建立中山市雷電災害數據庫,便于開展雷電災害事故調查、鑒定、分析、統計查詢和應急處置工作,有利于提高我市防災減災能力。
3.2.2 防雷檢測機構管理
建立檢測機構信息模塊,對檢測機構情況一目了然。使用百度地圖,結合單位基本信息,在地圖上進行單位的定位、基本信息的顯示等,查看指定區域內的單位信息。
檢測機構檢測行為進行監管。技術人員將檢測現場的實時信息,利用移動終端采集的照片、視頻等信息的上傳,實現遠程實時監控?,F場人員使用智能移動設備,將現場設備情況以拍照、視頻的形式進行信息采集,通過手機APP應用上傳至服務器,內部辦公人員可在電腦設備上查看現場當前的狀態信息,實時作出反饋和處理。為了有效監管,將根據是否按要求開展檢測活動、遵紀守法、誠信經營、信用、質量考核結果、抽檢抽查等方面進行考核,并對防雷裝置檢測機構實行“紅黑名單”管理,顯示到一張圖上,使我們監管更有針對性?!凹t黑名單”的健立健全是防雷檢測機構管理和市場監管機制的重要舉措,對切實履行防雷監管職責、提高防雷監管的針對性、有效性具有重要意義。
3.2.3 雷電高風險場所管理
基于百度地圖的防雷重點單位信息管理:使用百度地圖,結合單位基本信息,在地圖上進行單位的定位、基本信息的顯示等,查看指定區域內的單位信息??赏ㄟ^地圖的方式,直接修改單位信息,實現單位信息的一致性。制定綜合自動評價企業防雷安全風險情況,在地圖和列表中用“紅、黃、綠”三種顏色顯示“整改、提醒、合格”三種狀態。其中,“綠色”表示該企業目前防雷安全管理符合有關規定,無風險隱患;“黃色”表示企業防雷裝置年度檢測將在1個月內到期,到時會通過電話、QQ群、短信等方式提醒企業及時申報年檢,并要求在取得檢測報告后及時報備;“紅色”表示企業存在制度建設缺失、年度檢測過期或已知隱患未整改等重大防雷安全風險,直至隱患排除恢復“綠色”。
3.3 手機端應用
3.3.1 監管機構APP手機端應用
功能主要包括:抽檢抽查、監督檢查、高風險場所檢查、查詢、任務處理反饋等。
3.3.2 檢測機構APP手機端應用
功能包含檢測任務反饋、檢測任務簽到、檢測任務查詢(待辦/已辦、辦理中)、消息提示、通知公告、檢查機構自查反饋。
3.4 微信公眾號
對社會公眾人員及企業進行雷電雷電災害的科普宣介、發布防雷新聞與預防措施、宣傳政策法規、并且提供隨拍上傳功能全民參與防雷減災工作。
4? 總結
根據國務院“放管服”改革新要求,依托互聯網技術推動“互聯網+防雷監管”,探索推行以遠程監管、移動監管、預警防控為特征的非現場監管,做到“線上可看,線下可查,查看結合”,“一門戶、一張網、三張圖、三個庫、五大模塊”,構建防雷服務新業態,使防雷安全監管更加規范化,做到了執法留痕,檢查有跡可循。通過大數據比對,對企業進行實時風險評估,動態調整風險等級,實現防雷安全風險監管,提升防雷服務質量和效益,更好地發揮防雷減災服務公共安全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廣東省人民政府關于批轉省氣象局〈廣東省全面深化氣象管理體制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粵府函〔2014〕185號).
[2]中山市氣象局防雷設施檢測所轉制脫鉤改革方案.
[3]張凌云,賀亞雄,李敬媛,等.榆林市防雷安全監管信息化平臺簡介[J].陜西氣象,2018(6):35-38.
[4]李家啟,王月賓.構建“五個體系”創新防雷安全監管模式[J].重慶行政(公共論壇),2017(01).
[5]吳瓊,王斌飛,李欣穎,郝思丞.盤錦市氣象局防雷安全監管系統設計[J].農業科技與信息,2018(16):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