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敏
摘? 要:《潘神的迷宮》是由吉爾莫·德爾·托羅編劇的一部西班牙語奇幻作品。作品以1944年二戰期間的西班牙為背景,雖然并未正面表現反戰,但通過幻想與現實二維敘事模式展開故事情節,以各種意象作紐帶,運用象征手法,以隱喻為主要手段作象征化表達,塑造了兩個平行世界側面表現戰爭給人民帶來的影響,尤其是對兒童心理的影響。本文將從作品的敘事結構和象征的敘事手法的角度出發,探討作品的深刻內涵。
關鍵詞:《潘神的迷宮》;二維敘事;象征;意象;隱喻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20)-05--01
一、敘事結構
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說:“結構就是由具有整體性的若干轉換規律組成的一個有自身調整性質的圖式體系,舍此就不是結構而是聚合體。”[1]結構是敘事作品中的重要部分,一篇敘事作品的結構往往是這篇作品的骨架,能超越具體的文字。編劇在創作劇本的時候,在對劇本內容進行組織的過程中,能夠體現出編劇的主觀意圖和對世界、人生以及藝術的理解。
該作品采取了二維敘事模式,以女主人公奧菲莉亞為紐帶串聯了童話與現實,以迷宮為坐標模糊了童話與現實的界限。在作品里兒童和成人是兩個并行的敘事維度,奧菲莉亞幻想的童話世界是第一個敘事維度,也是故事的主線,法西斯軍官維達的世界也是奧菲莉亞殘酷的現實生活是第二個敘事維度,是故事的副線。雙線敘事并行,豐富了故事情節,使得作品空間極具張力。另外與一般的童話作品不同,在《潘神的迷宮》里奧菲莉亞想要回去的地下王國是遠離人類社會的,而在傳統的童話題材作品中,男女主人公都是歷盡千辛萬苦重返人類社會,比如《納尼亞傳奇》。
二、敘事手法——象征
象征主義作為一種文學流派,其方法、意義等對文學創作有著深刻的影響,典型特征就是運用象征來替代直接表述。象征的作用在于具體和抽象的結合,日常生活中有很多象征,比如,鴿子象征著和平。但是一般來說,在文學作品中,象征沒有共同的社會認同標準,它是作家為表達作品的內涵而采用的一種創作手法,通常是用某種具體事物表示某種特殊意義,并且這種意義只有在作品的具體語境中才能被理解。象征是以某種特定的具體形象展現某種觀念或情感,而這種難以言喻的觀念或情感的表述是通過讀者對作品中具有象征意義的意象的再創造完成的,因此不同的讀者對同一篇作品中的同一象征意味的意象的解讀也許會完全不同。此外,象征的表達也離不開隱喻,在文學作品中,象征和隱喻往往同時并存,關系密切,象征表達的最主要手段就是隱喻。
西方關于隱喻的鉆研很早,最早可以追溯到亞里士多德時代,最初隱喻一直被當做一種重要的修辭手段來研究,如今常常出現在文學作品中。作為象征表達的一種重要的手段,它以各種意象為媒介,與敘事結構互相配合,目的是為了更好地揭示人物性格或者作品主題,將藏匿于故事情節背后的關于作者對世界、人生、藝術等復雜的情感細膩地表現出來。
吉爾莫·德爾·托羅在創作中利用嫻熟的二維敘事技巧和寓意深刻的象征手法,以隱喻為主要手段,通過一個又一個具有象征意義的意象物營造出了多種耐人尋味的意境。以作品中的典型意象懷表為例,這個特殊的懷表在作品中一共出現了五次:第一次出現在奧菲莉亞和母親卡門到達營地時,維達低頭看了懷表;第二次出現在當天夜里,費拉羅醫生跟維達匯報卡門的身體情況時,維達正在修那塊懷表;第三次出現在營地谷倉被盜時,維達率領部隊上山圍剿游擊隊,在作戰過程中將懷表掏出來看了一眼;第四次出現在游擊隊大反攻之時,在和部下討論完潰敗的軍情后,維達又看了一眼懷表;第五次出現在維達臨死時,他又將懷表掏出來看了一眼。這五次足夠可以清楚地了解懷表對于維達有著特殊的意義,作品通過一場晚宴的情節提到了懷表的來歷,原來懷表是維達的父親韋度的隨身物品,韋度也是一名法西斯軍官,在戰場臨死之前砸裂了懷表,好讓維達知道自己死于何時以及怎樣犧牲。對于父親的遺物維達十分珍惜,不僅隨身攜帶,而且還會時常修理,在這部作品中懷表象征著傳承,父與子之間的法西斯主義精神的傳承,也象征著法西斯軍人的榮耀和家族的榮耀,所以維達經常會在覺得自己有危險的時候看看懷表,目的是為了暗示自己戰死才是最光榮的,懷表給了他勇氣。同時,在這部作品中,懷表意象也起到了暗示人物性格的作用,例如在第一次出現的時候,維達皺著眉頭看了看懷表,說的第一句話就是“遲到了十五分鐘”,在他眼里妻子只是給他生繼承人的工具,另外也能看出維達做事十分周密,喜歡按著計劃行事,因此這塊懷表也是維達典型的法西斯軍人刻板性格的象征。懷表意象的象征意味在這部作品中很有特色,并不是絕大數人所認同的作為時間的象征,比如《美國往事》中,懷表在這部作品中就是時間的象征,象征著時間的流逝,在這部作品中懷表一共出現了四次,跨度為四十七年,見證了世間的恩怨情仇。因此,同一個意象在不同作品中的象征意義只有基于作品的具體語境才能理解,不同讀者對作品主題的把握不同對意象的象征內涵的理解也會不同。
注釋:
[1]皮亞杰. 結構主義[M].倪連生、王琳譯.商務印書館.1984:1-11.
參考文獻:
[1]劉瑩.從《潘神的迷宮》看魔幻城堡的造型隱喻[J].電影文學,2017(17):57-59.
[2]朱全國.論隱喻與象征的關系[J].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04):167-169.
[3]李攀攀.淺析英美文學中的象征主義[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2016,13(10):1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