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反義詞是指意義相反的詞,然而反義詞除了在意義上進行相反,在音節數量上,意義范疇,色彩意義和構詞方式上基本達成一致性,反義詞之間是矛盾的對立統一體,正所謂“反中有同,同中有反”。
關鍵詞:音節數量;意義范疇;色彩意義;構詞方式;反中有同
作者簡介:陳瑤(1985-),女,漢族,廣西南寧人,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學科教學(英語)。
[中圖分類號]:H13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20)-05--01
一、引言
根據《現代漢語詞典》,反義詞是指意義相反的詞,如“好”和“壞”、“成功”和“失敗”等[1]。對于反義詞的定義依然有許多研究者進行探討。如由胡裕樹教授主編的《現代漢語》中定義的反義詞是語言中詞匯相互矛盾、對立的詞[2],石毓智教授認為反義詞是比較域為整個概念范圍、詞義之間是相對相離(反對)或相接(矛盾)關系的詞叫反義詞[3],江榕培教授認為反義詞是詞類相同而意義相對立的詞[4]。從這些研究者給出反義詞的定義中得知反義詞表示彼此對立的詞,但是它們之間有著不可割裂的聯系,是在相同點的基礎上進行意義相反,可以稱之為“反中有同,同中有反”。
二、反義詞的“反中有同,同中有反”之同論
(一)反義詞之一同:音節數目對稱
反義詞經常用于對比,進而產生鮮明的對照作用,能讓人腦中產生強烈的印象,這就要求反義詞在形式上盡量是對稱的,人們也總是習慣上將音節數量上相同的詞構成一組反義詞。如一個音節構成的反義:多-少,大-小,強-弱;兩個音節構成的反義,如:安全-危險,干凈-骯臟,明亮-黑暗;三個音節構成的反義,如:亮堂堂-黑乎乎,暖洋洋-冷冰冰,喜洋洋-氣沖沖;又如四個音節構成的反義:整整齊齊-歪歪扭扭,清清楚楚-迷迷糊糊,馬馬虎虎-認認真真。反過來再看,“貴”和“便宜”,“夜”和“白天”,“丑”和“漂亮”等等,即使有相反的對立的意義,卻由于在音節數目上的不對稱不相等,在實際的語言的很難構成反義詞組。由此可見,反義詞之存在共同點之一有音節數目上對稱。
(二)反義詞之二同:意義范疇相同
基列耶夫,來自蘇聯的語言學家,就說過“反義詞在意識里很容易聯想到是配置在一條鎖鏈兩端的兩個環節。”可見,互為反義詞是基于同一條鎖鏈上。例如,好-壞為質量評價,愛-恨表情感的對立,高-低為高度的對立,長-短為長度的對立,等等。如果這些詞不屬于同一個意義范疇的,很難構成反義詞組,如好與恨,壞與愛,又如長與低。又比如盟軍與敵軍,別人與自己等都是屬于人范疇;精裝房對毛坯房,都是屬于房子范疇;高齡對低齡都屬于年齡范疇。包括新時期新生反義詞中,基本也是建立在同一范疇上進行新生反義詞,不管是在經濟生產類中,內需-外需,升幅-降幅等,還是股票證券類中,開盤-收盤,牛市-熊市等,又或者是文化教育類中,如主場-客場,擴招-減招等。
(三)反義詞之三同:色彩意義相同
反義詞之間的在表達色彩意義上基本是保持一致的。如在表達感情色彩方面,“謙虛”與“驕傲”,“善”與“惡”,“愛”與“很”,“歡歡喜喜”與“悲悲戚戚”都是具有感情色彩的;而“多”對“少”,“長”對“短”,“大”與“小”,這些反義詞雙方都是屬于中性詞。反義詞之間是保持在感情色彩上的一致性。
(四)反義詞之四同:構詞方式相同
從構詞方式上來看,反義詞之間也有一致性。例如:反義雙方為主謂式:年輕-年老,膽壯-心虛,國盛—國衰;反義雙方為述賓式:關心-忽視,用功-偷懶,留神-麻痹;反義雙方為偏正式:輕視-重視,相愛-相恨,飛快-緩慢;反義雙方為聯合式:美麗-丑陋,冷靜-沖動,弱小-強大;反義雙方為動賓式:增肥-減肥,降溫-升溫,有面子-沒面子。蔣昭愚教授在對構成反義詞的條件提出兩個,一個基本條件是同一語義范疇,另外一個是語用條件,這是構成反義詞的重要條件。那么反義詞之間符合一致的語用條件,才是嚴格的反義詞。所以在構詞方式上,反義詞之間如能達成一致,才算是嚴格意義上的反義詞。
三、結語
綜上所述,反義詞總是互為前提,它們之間存在共同性,是意義相反上的“同類詞”,無論是從音節數量上和意義范疇,還是從色彩意義和構詞方式上,都是趨于一致,正所謂“反中有同,同中有反。”
由于本人學識疏淺,對于反義詞之間的相同點認識僅限于皮毛。
參考文獻:
[1]現代漢語詞典[M].商務印書館 ,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 1996.
[2]現代漢語[M].上海教育出版社,胡裕樹著,2011.
[3]同義詞和反義詞的區別和聯系[J].石毓智.漢語學習 ,1992 (01).
[4]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國外英語詞匯學研究給漢語詞匯學研究的啟示[J].汪榕培.外語與外語教學,2001(02):7-13+18.
[5]現代漢語反義詞的特點[J].謝文慶.語言教學與研究,1985(02).
[6]論新時期新生反義詞[J].楊振蘭.山東社會科學,2009(05).
[7]現代漢語反義詞探討[J].張弓.
[8]現代漢語反義詞的關系[J].謝文慶.語言教學與研究,1987(02).
[9]同義詞和反義詞的幾個問題[J].蔣紹愚.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