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雅麗
摘 要:隨著時代的發展,除了需要物質方面的滿足之外,更需要的是精神文明建設。利用音樂課堂來弘揚民族音樂文化,是學生通過學習民族音樂,可以了解我國的傳統文化,從而增強民族意識。但是隨著文化的逐漸融合,民族音樂也受到流行音樂文化的沖擊,很多學生熱衷于學習流行音樂,對于傳統的民族音樂文化卻嗤之以鼻,尤其是在高職音樂課堂教學中,對于傳統音樂文化的學習內容偏少,從而影響到了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揚。鑒于此,本文對民族音樂文化融入高職音樂課堂教學進行分析,以供參考。
關鍵詞:民族音樂;高職音樂;教學
隨著我國時代的不斷發展,我國傳統文化受到了巨大的沖擊,民族音樂作為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促進傳統文化傳承與發展的重要作用。所以在當今迅速發展的世界,如何傳承民族音樂文化成為我們當下應該考慮的問題。在高職音樂課堂中融入傳統音樂,讓學生對傳統音樂文化有所了解,并且希望新一代年輕人通過傳承民族音樂來帶動我國傳統文化的不斷發展,為我國傳統音樂文化的傳承增加一份力量。
1 民族音樂文化融入高職音樂課堂的必要性
高職教育看重的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更重要的是通過知識來學習到其中包含的文化,以此來提高自身的應用能力,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民族音樂作為傳統的文化之一,對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促進文化傳承有著必不可少的作用。這種傳統文化的傳承需要通過教育來實現,民族音樂的內涵比較豐富,民族音樂中包含的許多作品對學生提高音樂素養有著很大的幫助。隨著世界文化的逐漸融合,我國的音樂文化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沖擊,應該保持住民族音樂文化帶來的豐富內容,并且希望通過在高職音樂課堂中融入民族音樂,可以豐富高校的音樂教學內容,給傳統的流行音樂中融入不同的色彩,從而發揮音樂對人的教化作用,促進高職生形成積極的愛國情懷,傳承傳統文化。
2 當代高職音樂課堂教學的現狀
2.1 師資力量不夠
教師是民族音樂文化傳承的主要力量,對影響學生學習民族音樂有著重要的作用。由于外來文化的沖擊,使得民族音樂文化的學習不夠純粹,大多數的教師都是兼顧流行音樂以及民族音樂,而真正對民族音樂深入研究的教師卻少之又少。再加上很多高校的音樂教師年齡較大,雖然他們有很好的授課經驗,但是由于年齡差的影響,很多教師在音樂教學過程中不能夠把握住學生的心理思想,使得學生對于民族音樂的興趣無法提高,因此直接影響到了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
2.2 缺乏有效的校本教材
眾所周知,高職院校通過對校本教材的開發利用,能夠有效融入少數民族音樂文化,并且加強學生的實踐教學。但是根據相關的實踐調查研究我們可以看出,在當前的高級音樂教學過程中,大多數院校所選擇的教材具有極強的相似性,很多院校為了節約成本會直接選用其他本科或同級別院校的教材,沒有充分立足于自身發展的實際情況,對校園中的教學資源也沒有進行有效的整合,這在一定程度上直接阻礙了少數民族音樂文化的融入及成效發揮。
3 促進民族音樂文化融入高職音樂課堂教學的措施
3.1 深入了解,激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想使民族音樂文化積極的融入到高職音樂教學課堂中,首先要激發學生對于民族音樂文化的興趣。可以先從介紹民族音樂開始,民歌屬于民族音樂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也是具有代表性的一種民族音樂。在音樂課講解時首先要讓學生了解,通過播放幻燈片的形式,比如藏族民歌,蒙古族民歌,高山族民歌,朝鮮族民歌等形式,讓學生初步了解不同民歌形式的特色;然后教師通過講解的形式來激發學生對于民族音樂的興趣,在民族音樂教學時,要多方面查閱資料,尤其是對于細節性的問題,比如民歌中“啊索啊索馬里拉”的意思,要充分幫助學生理解少數民族的風土文化,讓學生感受民族音樂的意境;隨后,可以給學生展示民族的風情特色,同時通過PPT向學生傳達傳統文化的特色,從而讓學生直接感受音樂,產生共鳴,調動學生對于傳統民族音樂的積極性與興趣,豐富學生知識。最后就要開始真正的表演了,因為民族音樂的律動性較強,這時可以通過帶動學生舞蹈和歌曲同步的形式,來活躍課堂氣氛,鼓勵學生對民族音樂產生興趣,促進民族音樂的傳承和發展。
3.2 理解多元文化,深化民族音樂教學
在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下,高職音樂課堂中要深化民族音樂教學。可以通過學習傳統的民族文化,來逐步深化民族音樂,比如在講到“戲曲、曲藝”時,可以先了解不同地區文化的特色,比如粵劇,豫劇等,不同地區對于戲曲的詮釋也是不同的,通過了解不同地區的特色來激發學生學習民族音樂的興趣。也可以通過電影的形式,讓學生深化民族音樂,播放不同年代的電影背景音樂,然后讓學生欣賞,并猜測出這是何種類型,這樣可以引導學生在了解電影音樂種類的同時,還能夠感受到不同民族音樂帶來的不同特色。通過學習民族音樂可以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操,增強民族意識,提高學生的審美觀念,還能夠拓寬學生視野,有利于學生的發展。
3.3 提高教師綜合素質,加強校本教材建設
眾所周知,教師是推動高職音樂教學進一步發展的根本動力。基于此,首先,高職院校應當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積極引入優秀高素質,定期開展教學培訓,從而豐富教師的知識文化儲備,使其深入了解少數民族音樂的主要形式及具體內涵,同時提高其教學能力,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加強對音樂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高職院校應當對少數民族音樂文化進行有效的搜集整理,加強對資源的開發利用,將其有效融入到校本教材的建設及完善過程中;其次,深入民間向相關領域的專家進行咨詢民族文化內涵及表現形式。立足于學生的基本學習能力及音樂教學的主要目標,對教材內容進行有效的梳理規劃,以此將少數民族音樂文化有效融入實踐教材中;最后,隨著社會不斷發展,少數民族音樂文化也隨之改變。只有與時俱進,及時了解民族文化知識的變遷,將其融入到實踐教學過程中,才能加強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論和感悟,提高自身音樂素養。
3.4 音樂的感知能力培養
在高職聲樂的教學中,其教學的目標不僅要求學生對演唱技巧進行良好的掌握,促進學生能夠對相應聲樂作品進行有效的展現,同時還要求他們能夠通過聲樂作品的不斷學習來進行自身聲樂素養和聲樂造詣的提升,因此,這就需要其重視對學生音樂感知能力的培養。在我國傳統民間音樂中,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其在對學生音樂感知能力的培養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我國傳統民間音樂類型也是十分豐富,這為聲樂教育中學生音樂感知能力的培養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如我國傳統民間音樂有陜西民歌、蘇州評彈、京韻大鼓等,這些都具有豐富的民間文化內涵,通過這類作品讓學生進行欣賞和學習,就能夠豐富他們的音樂感知,使他們從作品中進行音樂美的感受和尋找,這對他們的聲樂素養提升具有重要意義。
4 結束語
在新時期環境下,我國傳統民間音樂的發展面臨巨大的考驗,為了實現對我國傳統民間音樂的傳承和發展,高職聲樂教育也是不斷嘗試和傳統民間音樂的融合,而傳統民間音樂具有顯著的特征,對聲樂教育也具有積極的意義,能夠有效的促進學生音樂綜合素養的培養。
參考文獻
[1]朱夢如.高職院校音樂教育應如何弘揚民族音樂文化[J].黃岡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20(06):38-40.
[2]陳湘蕾,易德良.本土民族音樂資源引入高職院校小學音樂教育課程體系的分析與思考[J].戲劇之家,2018(34):163.
[3]王晶.流行音樂在高職音樂教學中的應用路徑探討[J].智庫時代,2018(44):218-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