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婷婷?劉玉娟

摘 要:發展型學生工作體系是基于“學生發展”理念的學生工作體系,該體系更好地強調教育活動過程中對學生主體成長發展的高度,重視關注學生發展現狀和發展需要,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最終實現高職院校大學生自我發展。構建發展型學生工作體系視角下的輔導員勝任力特征模型有利于輔導員隊伍的職業化、專家化發展,保障學生全面、持續、協調發展。發展型輔導員勝任力模型采用洋蔥模型,把輔導員勝任力特征分為核心勝任力、內生勝任力、外顯勝任力。
關鍵詞:發展型學生工作;輔導員;勝任力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6年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做好高校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傳統學生工作通常忽略了學生發展的個體需要,過于強調統一化、標準化培養。構建發展型高職學生工作體系針對傳統學生工作模式的局限而提出,將教育目標與學生實際需要統一起來,致力學生全面、持續、協調發展。輔導員工作制度是我國高校學生管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探索發展型學生工作體系視角下的輔導員勝任力特征模型,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1 發展型學生工作體系及學生工作隊伍
發展型學生工作體系是基于“學生發展”理念的學生工作體系,該體系更多強調教育過程中和教育活動中對學生主體成長發展的高度,重視關注學生發展現狀和發展需要,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最終實現自我發展。發展型學生工作體系是高等院校學生工作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完善當代大學生成長機制的歷史要求,它是國際化背景下大學生培養的一種新探索。
發展型學生工作隊伍是指專職從事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發展、養成、提高學生政治、思想、品德、心理、性格素質和指導學生正確行為的教育、管理和服務工作的人員。輔導員作為發展型高職學生隊伍的主要力量,承擔著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日常事務、心理輔導、職業指導、成長指導等工作,在發展型學生工作體系下,輔導員隊伍必須要向職業化、專家化方向發展,在意識、知識、技能、途徑等方面體現專業自主性、不可替代性。輔導員勝任力特征是發展型高職學生工作隊伍的研究重點,也是構建發展型學生工作體系的基礎。
2 發展型學生工作體系下輔導員勝任力特征初探
勝任力研究國外開始的早,研究多,針對不同的個體或組織開展,并且有了較成熟的體系。在人力資源管理領域中,有代表性的模型有McClelland博士提出的“冰山模型”和Boyatzis提出的“洋蔥模型”。 冰山模型把勝任力特征分為技能、知識、社會角色和價值、自我概念、個性特征和動機六個層次;洋蔥模型把勝任力分為核心層、中間層、和外圍層三個層次。發展型學生工作體系下輔導員隊伍勝任力研究用洋蔥模型更適應于分析輔導員的勝任特征的內在聯系,也有利于對其工作內容進行系統整合和說明。發展型輔導員勝任力特征研究根據發展型學生工作內容,把輔導員勝任力特征分為核心勝任力、內生勝任力、外顯勝任力。(圖1)
2.1 核心勝任力
發展型輔導員的勝任力洋蔥模型的核心層、核心勝任力為思想政治素養。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要求高校要強化思想理論教育和價值引領,培養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革命文化、深入開展公民道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輔導員的核心工作,這就要求輔導員自身必須具有較強的思想政治素養,要有堅定的社會主義政治信仰以及較高的政策水平,做黨的教育方針堅定的貫徹者,始終堅持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一根本任務,始終堅持服務社會主義現代化、服務人民這一根本要求,始終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工作方針,只有具備這種核心勝任力才能成為大學生健康發展的指導者和引路人。
2.2 內生勝任力
發展型輔導員的勝任力洋蔥模型的中間層,也是模型中的內生勝任力,是指輔導員的研究能力。傳統學生工作體系下的輔導員主要用自己一般性的經驗解決學生存在的個別問題,這種工作方法在面對新時期學生紛繁復雜的問題時會捉襟見肘。發展型輔導員的內生勝任力要求輔導員對學生進行理論和實踐研究,將學生工作中的問題進行提煉,查閱學術方面的相關資料,加以分析,同時在科研團隊里探討和分享,最終形成理論性的學術論文、專著和實踐中行之有效的經驗方法。
2.3 外顯勝任力
發展型輔導員的勝任力洋蔥模型的外圍層的外顯勝任力是指創新創業精神培養、專業化學生事務辦理、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發展型學生創新創業體系以傳承創業精神、培養創新意識為導向,通過創新創業理念教育、創業實踐平臺建設,培養學生創業意識,提高學生創業能力,實現以創業帶動就業、以創業教育促進創新發展的新模式。發展型學生事務服務體系強調服務性的同時,也強調自我服務性,實現學生服務學生、學生管理學生。發展型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包括生活輔導、學習輔導、職業輔導、人格輔導,注重學生潛能的開發,學生創造能力的培養,健康自我形象的確立,情緒管理與壓力處理,人際交往訓練等,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為大學生成長打下了堅實的心理基礎。這就要求輔導員培養路徑從單一走向多樣、有零散走向體系轉變。輔導員要提升這些外顯勝任力,為大學生全面發展提供保障。
3 構建發展型學生工作體系下輔導員勝任力特征模型的意義
構建發展型學生工作體系下的輔導員勝任力特征模型具有重要的意義,有利于分析輔導員能夠勝任本崗位工作的個性特征,有利于輔導員拓寬自身工作的專業化、職業化、專家化的發展道路,為建立健全輔導員選聘機制、發展機制、培養機制、研究機制、評價機制、和保障機制提供重要的理論參考和實踐途徑。
3.1 優化輔導員選聘培養機制
構建發展型輔導員勝任力特征模型,有利于高校通過科學規劃、合理統籌,結合各自學校學生工作的實際情況與特點,在選聘輔導員的過程中重點選擇復合型人才,進一步完善輔導員選聘機制,建立統一的輔導員職業資格準入機制,制定明確的輔導員從業資格標準。同時,有利于高校制定輔導員選拔培養長期規劃,進一步優化輔導員隊伍的學歷結構、職稱結構、年齡結構、學科結構等,有利于推進高校輔導員隊伍的健康、可持續發展,鼓勵高校以職業化、專業化為引領,積極引導和鼓勵輔導員參加與學生工作相關的培訓,切實提高輔導員隊伍的實踐工作能力和育人水平,不斷將輔導員隊伍的培養考核與學校的發展緊密結合。同時有利于構建內容完善、形式多樣、科學合理的培訓體系,為全面提高輔導員隊伍服務、高等教育質量提升和高校學生全面發展的能力奠定堅實基礎。
3.2 拓寬輔導員學習發展空間
構建發展型輔導員勝任力特征模型有利于建立輔導員長效學習機制和拓寬職業發展空間。輔導員隊伍的職業發展規劃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建立勝任力特征模型有利于解決輔導員自身的職業規劃問題,高校應系統規劃,長遠考慮,著力加大骨干輔導員的培養力度,鼓勵優秀輔導員繼續學習深造,攻讀思想政治教育專項學位,鼓勵開展科研活動,建立輔導員工作室,成立單獨的學科職稱評審組,保證輔導員的發展空間。
3.3 完善輔導員評價保障機制
構建發展型輔導員勝任力特征模型有利于完善輔導員評價機制,對于明細職責,優化隊伍,強化素質,激發積極性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評價考核機制上,輔導員根據勝任力特征實行自我評價,既能肯定自身的成績又能認識到工作中的不足,進行自我監督、自我管理、促使自我成長。同時學校根據勝任力特征制定評價標準,在輔導員自我評價的基礎上,從基本素質、工作職責、工作績效進行組織評價,推動發展型學生工作隊伍的健康發展。
4 結語
基于輔導員勝任力特征與發展型學生工作體系相結合進行研究,為輔導員勝任力研究提供了新的視角,為破解高校輔導員專業化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考維度,同時對于在國際化背景下提高大學生人才培養質量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參考文獻
[1]朱凌云.“敬業”還是“專業”高校輔導員勝任力及其發展支持機制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8.
[2]熊銀.黃曉堅.何以優秀:高校輔導員職業能力發展研究—基于勝任力理論視角[M]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2018.
[3]張志軍.沈威.高飛.陳岑.構建高校發展型學生工作體系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2019.
[4]石婷婷.胡永松.發展型高職學生工作體系構建研究——以成都農業科技職業學院為例[J].時代報告,2019(11).
[5]夏吉莉,劉景剛.專業型與發展型:高校輔導員勝任力的現實訴求[J].重慶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2013,27(12).
作者簡介
石婷婷(1985-),女,漢族,河南濮陽人,成都農業科技職業學院學工部干事,助教,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學生管理。
劉玉娟(1984-),女,湖南龍山人,成都農業科技職業學院園林園藝分院講師,教育碩士。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學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