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宏 孫曉男 陳新宇 林璐
摘 要:隨著科技與人工技術的不斷發展與完善,視頻資源在高校教育中的普及也越來越廣泛。錄播課程作為視頻資源應用最為常見的展示手段之一,已經為眾多高校所應用。本文通過介紹其概念、分類、應用范圍、組成等方面內容,對課程錄播系統在高校教育中的應用做系統性概述,以期待給其后續的應用提供新思路。
關鍵詞:錄播系統;課程;高校教育
視頻資源以其自動化、易于存儲、種類多樣化的優勢與特點,逐漸成為我國教育資源中的熱點之一。而在國內各高校的教育體系中,以視頻作為重要載體的課程錄播系統所扮演的角色也愈發重要。自教育部2003年下發《教育部關于啟動高等學校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精品課程建設工作的通知》后,課程錄播系統在高校教育中的應用更加頻繁與廣泛,也正式拉開了課程錄播建設的帷幕。據統計,全國共有超過30個課程錄播系統生產商為全國各高校提供錄播系統安裝與維護服務[1],到2018年,全國超過90%的高校已經將課程錄播系統應用于教學一線。
1 錄播系統概述
錄播系統,廣義上講就是使用電子技術對客體(Object)進行視頻錄制,根據實際情況及需求制成一個或幾個數字視頻后,進行針對客體的視頻播放的智能數字系統,具有安全性高、適配性好、可維護性強、實用性優異的特點[2],可大體上分為傳統的拍攝系統、單機自動錄播系統、半自動錄播系統和全自動錄播系統。狹義上看,錄播又分為“錄”與“播”。“錄”即錄制,可分為單個的獨立畫面錄制和多個畫面錄制;“播”是對客體進行視頻播放,其播放形式可大體分為直播或點播。
錄播系統由于其強大的適配性,不僅在高校教育中可廣泛應用,包括高校精品課程建設、遠程教育于繼續教育、公開課、課程評比等。甚至可以應用于企事業單位的培訓于會議、司法系統的電子遠程模擬法庭、醫院的遠程醫療等方面,足見其應用范圍之廣[3]。
2 課程錄播系統的基本組成
就課程錄播系統而言,基本組成包括教室端子系統和主控中心子系統,兩部分一般通過校園網進行連接[3]。教室端子系統是課程錄播系統的主體,包括多媒體教室子系統,課堂教學視、音頻信號采集子系統和全自動錄播子系統。主控中心子系統則包括主控中心顯示子系統,網絡實時直播、點播子系統,課件的集中存儲、智能編輯子系統和遠程管理控制子系統。
3 課程錄播系統的優勢
錄播系統是可以實現對客體(Object)進行視頻錄制和播放,根據需求生成一個或多個數字視頻文件,具有各種硬件設備和應用軟件的一體化的智能數字系統,錄播系統的使用不僅有利于學習者的在線學習和移動學習,也有助于資源的永久記錄和保存[4],在教學授課過程中具有其得天獨厚的優勢。
1)安全性高:由于在系統設計過程中,商家可以充分利用電子信息技術,設置諸多防盜及數據的備份與恢復功能,令數據的安全性較其他老式的系統有了較大的提升;此外,使用者還可以通過注冊不同的用戶角色,對個人數據的隱私性及個人信息權限的保護有了很大的提升。不僅如此,管理員還可通過設置密碼,更加提高了其安全性與嚴密性。
2)適配性好:在設計系統時候,針對不同的教學目的與不同程度的教學硬件設備設置型號,使得不同型號與工作需求的設備都能安裝最適合其使用目的與自身功能的系統。
3)可維護性強:由于系統本身操作起來簡單易懂,并配合不同類型的說明書,使得系統在定期升級、后臺數據庫的更新維護等方面具有很強的操控性,大大提升了該系統的可維護性。
4)實用性強:在高校教學一線,如何將課堂內容完整而生動的呈現給學生,以提升學生對知識接納速度與對的興趣至關重要。課程錄播系統一方面在可以在課堂上完整呈現課堂師生互動、教學內容等細節,使教師跳出自身局限進行自我診斷與反思,促進自我提升[5];另一方面,通過錄播視頻,可以讓學生對課堂教學內容得以反復的復習,達到溫故而知新,不僅能加深學生對課堂學習內容的理解記憶,更能通過反復思考提升學生的學科創新型。
4 課程錄播系統存在的問題與不足
1)錄制效果與播放效果與預期不符:由于高校設備硬件存在的固有技術問題,周邊環境、光線影響,以及一些人為影響因素的綜合作用,使得錄播的效果與之前的設想不盡相同。同時,由于人工設計的系統智能化程度有限,也會影響錄制與播放效果。
2)管理與教學系統存在不足之處:由于錄播系統不支持網絡化管理,使得在管理與存在缺陷。與此同時,由于各高校的錄播系統與網絡教學系統不相同,使得兩者沒有相應的接口,導致兩者不能聯合使用,增加了高校學生使用錄播課程資源應用的流暢度。
3)功能的不全面性:由于目前生產廠商的技術有限,使得一個錄播系統生成的視頻文件無法適配所有的高校的播放要求;另外各個高校的設施也存在差異性,尤其是網絡的差異性,如果錄播系統在設計階段忽略網絡因素帶來的影響,學生在使用課程錄播資源時候則會出現無效視頻及收看速度緩慢等不良后果。
4)教學的生動性欠佳:任何教學形式都是以教師在課堂上的授課為主,其他形式的教學手段為輔,因此過都的開發并依賴課程錄播系統,長此以往會一定程度上降低教學的生動性,從而降低學生學習的熱情。
5 建議與對策
針對錄播系統在高校教學中反映出的不足,根據筆者30余年的教學經驗,提出如下建議:
1)各高校要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將本校的教育資源、硬件設備、教師授課水平、學生的學習與接受能力等因素進行綜合而全面的考慮,以便于讓引進的課程錄播系統更加契合本校自身的教學情況。
2)學校應該有階段性的、定期對現有的課程錄播系統使用的滿意程度,分別對教師與學生群體進行調查,以便于及時了解相關反饋信息,對不合適當前教學情況的錄播系統給予更換或更新。
3)各高校應該對一線教師進行課程錄播系統的應用的培訓,以增強教師對該系統的熟悉程度,從而提升教師運用該系統的能力。
6 總結與展望
自教育部制訂的《2003-2007年教育振興行動計劃》后,全國各個高校紛紛積極進行高等學校教學質量和教學改革,課程錄播系統以其高性能、高度自動化、高效率的特點,以其自動錄播、大批量錄制、完善資源開發與存儲等特點,受到廣大高校的青睞。隨著我國教育與教學改革進程的深入,課程錄播系統會越來越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課程錄播系統自出現至今,已經展現出其多元性、多樣化及可塑可調性的特征,也展示了其各種各樣的優勢與不足。無論是全自動、半自動還是單獨個體錄播系統,其關鍵點始終在于能否滿足不同級別、不同地區、不同等級的高校的教學需求。相信隨著新技術的不斷更新與發展,課程錄播系統的功能與性能都會越來越貼合高校教學的需求,最大程度上滿足不同高校、不同類型課程、不同學生需求的差異性。
參考文獻
[1]周貽春, 鄭慶忠, 陳佩妮. 精品課程網絡實時錄播系統的應用與維護[J].科技創新導報,2008,09:229-230.
[2]錄播系統[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2712528.htm?fr=ala0_1.
[3]宋建功,張冀中.課程錄播系統的研究與應用[J].現代教育技術,2010,(8):44-47
[4]宋楚杰,面向高校教學應用的課堂錄播系統設計研究[D].沈陽:沈陽師范大學,2014.
[5]崔亞強,田建林,田貴明,等,高校全自動高清錄播系統探析[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6,07:8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