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萍 姚志龍
摘 要:環境微生物學是微生物學的分支學科,也是環境類專業的重要基礎課。根據地方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本文結合環境微生物學教學實踐及學校的實際情況,從教學內容、教學形式等幾個方面進行了探討,為環境微生物學教學改革提供一定的建議及參考。
關鍵詞:環境微生物學;教學改革;理論;實驗
基金項目:隴東學院教育教學研究項目(項目編號:2019-26)。
環境微生物學是農業資源與環境等環境類專業的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課程具有涉及面廣、知識面寬、應用性大、實踐性強的特點[1-2]。學生在掌握學習了無極化學、有機化學、生物化學和生態學的基礎上,通過學習環境中微生物的類型和形態、生理生化、分類和生態,為本專業后續課程(土壤學、環境監測、環境化學等)的學習奠定了基礎。然而在環境微生物學的教學中還存在一些問題:1)理論課時少、實驗課時不足;2)課堂教學吸引力不夠,達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3)大部分學生重理論、輕實踐,實驗課重視程度不高。因此,如何提高學生對環境微生物學課程的學習興趣和吸引力以及如何改善教學效果一直是環境微生物學相關老師關注的熱點[3]。為滿足新時代人才培養的目標,我們不斷從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了教學改革探討。
1 優化課堂內容,改進教學形式
環境微生物學的研究對象是個體十分微小、結構特別見、必須要在顯微鏡下才能看到的微生物,對于學生而言是沒有任何直觀印象的,如果不采用豐富的多媒體課件、合理的教學體系,課堂的教學效果就會大打折扣。教師在平時也要注意通過網絡補充和更新知識,掌握國際專業動態,收集相關的最新的科研成果和素材,比如現階段最新研究的微生物、最新的微生物學分類系統,豐富他們的專業信息。如在講述第一章緒論部分,可以適當地加一下微生物與我們人類生活和人類健康相關的知識;第二章病毒部分,可適當地講述2003年SARS病毒、HIV病毒以及人們經常感染的流感病毒等;第三章真菌部分,可涉及腳氣等,還可以將生活中微生物的相關照片帶入課堂,比附發霉的衣服和食物;同時結合最新的環境熱點,指出微生物在污水處理、土壤修復中的作用。在整個的教學過程中,充分合理地利用多媒體技術,用豐富的動畫圖片形象地向學生展示多種微生物放大的照片,吸引學生的興趣,并提高學習效率[4]。
學期內,可適當去聽相關專業的其他課程,增加聽課頻率,對其他專業的課程也有一定的了解,同時與相關專業的老師經常進行溝通、交流,對本門課的教學內容和重點難點適當地進行調整,與其他專業課良性互補[5]。
2 合理安排教學課時
按照新的教學大綱、課程內容和課程特點,在有限的學期內增加環境微生物學的理論課時,同時對現有的實驗課程加以改革。在此之前的實驗課大部分都是一些基礎性實驗:顯微鏡的使用、培養基的制備和滅菌、細菌的革蘭氏染色等,雖然都是基于學生的理論課學習,但微生物在環境領域中的應用尤其是在污水處理及環境生態修復方面的應用沒有得到很好的體現。可在現有實驗課基礎上,增設兩到三個與環境保護相關的綜合性實驗,讓學生切實感受到微生物在環境中的作用。同時在期末考核的平時成績中也要重點突出實驗課時的比重,增強學生對實驗課的重視程度,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平時的實驗中來。
3 在教學課堂上有效利用翻轉課堂
傳統的課堂教學就是教師為主打填鴨式教學模式,學生對于教學內容的理解沒有更深入地消化,以致學生學習興趣不斷下降。翻轉課堂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可將環境微生物學知識點劃分板塊如下:微生物形態與功能、微生物的生理、生化、分類和生態。將每個板塊的知識框架及主要知識點制作成圖文并茂的ppt課件,并利用視頻錄制軟件做成講授視頻。學生通過在線就可以在課前進行觀看學習,即便學生臨時請假沒有上課,也可以在空余時間銅鼓視頻將落下課程補上,提高學生對微生物的全面認識,同時大大提高了他們的學習興趣。還可以組織學生對所觀看視頻中部分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制作成ppt,給班上其他同學講解,這樣在上課時老師也會針對性地對重點和難點進行講解和詳細解答。這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大大活躍了課堂氛圍,也讓學生都參與到課堂中來,由原來的被動接受變為主動學習,同時學生之間的互動以及師生之間的交流也得到進一步的增強。
4 鼓勵學生參加創新創業項目和各種科研實踐
高校要培養高素質的創新型人才,就需注重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學生一方面可以直接參與到教師的科研項目,為自己的畢業論文做基礎;另一方面積極申報各類學校、學院組織的創新創業項目,這一類項目的宗旨就是鍛煉和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尤其是團隊合作的能力和實踐能力以及科學思維的培養,同時也是將書本上的知識進行了更好地利用。這也是我們這門課理論和實踐相統一的特點。
隨著我們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環境類專業特別是環境微生物學的發展也突飛猛進。如何上好這門課需要我們進一步完善教學內容以及相關實驗實踐。在教學過程中,會對存在的問題及時進行調整和改進,通過師生一致努力,教學效果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學生對理論課和實驗課的掌握和操作的能力也都有了相當大的進步,學生的綜合素質也進一步得到提高和培養。
參考文獻
[1]王洋洋,李方方.環境微生物學課程教學探索[J].高師理科學刊,2016,36(7):101-103.
[2]周秀杰,魏淑英,王馨,等.淺談環境微生物學實驗教學改革[J].淮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8,39(4):87-90.
[3]王進軍,梅麗娟,胡健.環境微生物學研究性教學實踐與探索[J],教育現代化,2017(41):30-32.
[4]蔣麗娟,王曉琳,肖琳,等.環境微生物學翻轉課堂教學改革探索[J],微生物學通報,2018,45(7):1597-1602.
[5]王洋洋.環境微生物學教學改革與探索[J],高師理科學報,2019,39(6):95-97.
作者簡介
韓萍,碩士,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