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玲玲,李妮蓉,譚 琥,易亞喬,楊世玉,秦莉花
(湖南中醫藥大學,湖南 長沙 410709)
混合式教學(Mixed Teaching,MT)是人們對網絡學習進行反思后,出現在教育領域尤其是教育技術領域的一個術語,其主要思想是把面對面(Face-to-Face)教學和在線(Online)學習兩種學習模式整合,以達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目的的一種教學方式[1]。2003年何克抗從學習方式和師生關系角度,對混合式學習概念進行界定,認為混合式學習就是把傳統學習方式的優勢和數字化或網絡化學習(e—Learning)的優勢結合起來,既發揮教師引導、啟發、監控教學過程的主導作用,又充分調動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主動性、積極性與創造性[2]。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應用,可以使學生在課堂內外、網上網下進行學習,以學生為中心是其課堂組織形式的重要特點[3],其突破了傳統教學模式對學習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近年來混合式教學被高度關注,一些高校開展與推廣“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而這也是我國教學改革的一種趨勢。但目前關于混合式教學效果評價,缺乏客觀證據。為獲得比較客觀的評價結果,本研究采用Meta分析方法,收集關于混合式教學模式與傳統教學模式的對照試驗,對混合式教學效果進行系統評價,為今后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推廣提供參考。
計算機檢索CNKI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碩博士論文全文數據庫、中國重要會議論文數據庫、維普數據庫、萬方數據庫,搜集關于混合式教學模式和傳統教學模式應用效果的文獻,檢索時間為建庫至2019年8月,檢索詞主要是“混合式教學”“混合式教學與傳統教學”“混合式教學與傳統教學對比分析”“混合式教學實踐探索”“線上線下教學”。文獻篩選與數據提取由兩名研究人員獨立完成,其依據納入與排除標準,瀏覽題目及摘要,選擇相關文獻,對納入文獻進行全文閱讀。若兩人對某一文獻持不同意見,雙方則進行討論并交換意見或由第三名研究人員決定是否納入。文獻最終的提取內容:研究人員的姓名、出版時間、平均值、標準差、樣本量等。
(1)研究對象為在讀大學生;(2)實驗組和對照組分別采取混合式教學模式與傳統教學模式進行教學,且以閉卷考試成績,比較兩種教學模式對教學效果的影響;(3)隨機對照試驗或類隨機對照試驗研究。
(1)研究對象為研究生和已畢業的大學生;(2)沒有設對照組和實驗組;(3)數據不足或重復發表的文獻;(4)結局指標不符。
文獻質量評價遵循Cochrane循證醫學中心對隨機對照試驗的評價原則,評價標準包括6個方面:隨機分配、分配隱藏、盲法、結局指標數據完整性、選擇性報告研究結果及其他偏倚。評價選項為“偏倚低風險”“偏倚高風險”“不清楚”,文獻質量由高至低分為A、B、C共3級。若完全滿足以上質量評價標準,則為A級,發生偏倚的可能性小;若部分滿足以上質量評價標準,為B級,發生偏倚的可能性為中度;若完全不滿足以上質量評價標準,為C級,發生偏倚的可能性大。
采用ReMan5.3軟件進行Meta分析,異質性檢驗:若P>0.1和 I2<50%,采用固定效應模型進行Meta分析;若P<0.1,I2>50%,選用隨機效應模型進行Meta分析。本研究所有變量均為連續性變量,計量資料采用標準化均數差(STD Mean Difference,SMD)作為效應尺度,區間估計均采用95%可信區間(95%CI)表示。通過敏感性分析檢驗結果穩定性,如果結果較為一致,表明結果穩定;反之,則結果不穩定,便需進一步進行亞組分析,發表偏倚則采用倒漏斗圖來評價。
通過計算機檢索關鍵詞,共檢索出相關文獻1 458篇,根據納入標準與排除標準,閱讀文獻題目及摘要,剔除與本研究不符的文獻,納入文獻82篇;然后通過閱讀全文,剔除與結局指標不符、數據不完整的文獻,納入文獻17篇;最后通過敏感性分析方法檢驗結果穩定性,最終納入文獻為8篇[2-9]。累計學生3 090人,其中混合式教學組共1 502人,傳統教學組共1 588人,結局指標是考試成績,文獻篩選流程見圖1。

圖1 文獻篩選流程

表1 納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表2 納入研究的質量評價
2.4.1 異質性檢驗 共有8篇[2-9]文獻比較了混合式教學模式與傳統教學模式的應用效果,共納入學生3 090人,其中混合式教學組1 502人,傳統教學組1 588人。異質性檢驗(I2=84%,P<0.1),即以兩組考試成績為研究指標的結果之間存在異質性,故采用隨機效應模型進行Meta分析,結果見圖2。
2.4.2 分析結果 隨機效應模型的結果顯示,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混合式教學模式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與學生學習成績,SMD=0.78,95%C(I0.57,0.99),I2=84%,P<0.05,見圖2、3。
2.4.3 敏感性分析 對上述結果進行敏感性分析,結果較為一致,說明結果穩定。但研究指標結果存在較大異質性,進一步進行亞組分析,因為數據較少,因此僅進行描述性分析。結果顯示,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混合式教學模式對學生學習效果的影響更大。

圖2 兩組考試成績對比的Meta分析森林圖

圖3 兩組考試成績對比的Meta分析漏斗圖
倒漏斗圖顯示,各點基本呈對稱性倒漏斗分布,表明研究文獻存在明顯發表偏倚的可能性小,結果可靠,見圖3。
傳統課堂教學注重系統知識傳授,教學模式是填鴨式的,教師講授,學生做筆記,教師主導課堂,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缺乏主動學習的動力。這樣的教學模式導致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比較缺乏[2]。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混合式教學模式具有以下特點:可給師生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有利于學生學習突破時間和空間限制;促進師生、生生交流;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1]。學生可以利用網絡學習平臺查找更多與課堂相關的資源,了解更多社會問題,進行拓展性學習,提高自學能力。研究表明,學生對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滿意度比傳統教學模式高18%左右。可以認為,接受混合式教學的學生對教學滿意度更高[10]。本研究結果顯示,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混合式教學模式有利于提高學生專業知識掌握程度、自主學習能力、分析及解決問題能力、溝通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和理論成績。
混合式教學模式既能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能體現教學過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與創造性[9]。混合式教學模式強調自主學習和協作學習,注重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大限度地內化知識。但混合式教學模式也有不足的地方,如學生學習過程缺少教師監管,學生容易產生惰性心理,導致原先學過的知識輕易忘記,而且缺乏學習新知識的動力[9];網絡學習平臺存在功能有限等問題;學生學習時間延長,學習負擔加重;線上線下學習時間分配不合理。
雖然Meta分析是循證醫學最常用的統計學方法,但本研究仍存在以下不足:(1)目前發表的關于混合式教學的研究性論文較少,從而導致本研究納入文獻數量較少、文獻質量不高等,而這會對本研究結論有一定的影響;(2)部分納入文獻在研究過程中的隨機化程度不高,在是否實施盲法等方面,表達不清楚,可能對本研究結論有一定影響,還需要更高質量的隨機對照試驗來支持;(3)本研究結論僅在國內適用;(4)納入文獻結果存在學科差異,有的用于網絡教學,有的用于英語教學,可能對本研究結論有一定影響。
綜上所述,采取混合式教學模式,雖然可以提高學生學習成績,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因此,在不影響教學效果的基礎上,需要任課教師花更多精力安排學生學習任務,減輕學生學業負擔,同時根據教學內容難易程度,合理分配線上線下教學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