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玉梅
摘 要 對擁有豐富生態旅游資源的地區來說,如何將旅游資源優勢轉化為資產優勢,將高品位的資源性資產作為開發生態旅游的資本,加快生態旅游業發展,實現經濟、生態、社會效益的統一協調發展,是當前亟須思考的重要問題。
關鍵詞 旅游經濟 生態保護 協調發展
一、生態旅游環境管理的意義
生態旅游(Ecotourism)是以生態學原理和可持續發展理論為指導,以保護資源,特別是保護生態的多樣性,維護資源利用的可持續性為目的,開展的一種既能使人們獲得生態感受,又能促進生態環境保護、獲得經濟效益的邊緣性生態工程和旅游活動。
二、生態旅游的形式
對擁有豐富生態旅游資源的地區來說,如何將旅游資源優勢轉化為資產優勢,將高品位的資源性資產作為開發生態旅游的資本,加快生態旅游業發展,是當前亟須思考的重要問題。
重新認識審視自我表現和行為方式的必然結果,是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生態環境價值的綜合體現,是以良好的生態環境為基礎,陶冶情操的高雅活動。在20世紀90年代,生態旅游已經逐步成為國際潮流,我國生態旅游資源十分豐富,有自然景觀,也有人文景觀,可謂資源豐富,門類齊全。
三、生態旅游對旅游經濟的貢獻
雖然我國生態旅游發展相比發達國家較晚,但旅游經濟已成為我國經濟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生態旅游經濟的迅猛發展不但提高了生態旅游在我國旅游業中的地位,還吸引了大量境外游客涌入中國境內觀光旅游,給我國的旅游業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
四、生態旅游中存在的問題
生態旅游作為旅游業的一個重要方面,已經滲透到各個方面,從永續發展的觀點來看,生態旅游對環境的正面效益是十分明顯的。生態旅游可以在觀光活動和環境保護之間建立一種和諧共生的關系。嚴格的環境管理可以將生態旅游對環境的負面影響降低到最低水平,保證生態資源的永續利用。但就目前情況來看,我國生態旅游建設還存在諸多問題。
(一)缺乏科學的發展規劃
目前我國開發的生態旅游地普遍缺乏科學規劃,由于沒有規劃的科學指導,所以形成了低水平重復開發建設的情況,使大量生態旅游資源貶值和退化,許多開發建設活動甚至對景區生態環境造成了不可逆的破壞,生態破壞比較嚴重,以及開發區附近的劈山開地、劈林造地、開墾草原為耕地等行為,對當地的旅游資源造成了不可估量的破壞。
(二)缺乏明確的指導思想
生態旅游作為自然旅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依賴優良的自然生態環境而存在,在開發旅游活動時,應尊重自然的權利,維護生態系統的平衡及生態價值,保護自然資源及環境,使其免受破壞。但是目前,一些生態旅游者和開發經營者為滿足自身或當前的經濟利益,毫無節制地開發生態旅游資源,過度、過早地開發一些不具備開發條件或應留給后人開發的生態旅游資源,造成了資源破壞,加劇了環境污染,加快了物種資源的消失,斷了子孫后代的路,使其失去了開發享用生態旅游資源的權利。
(三)管理不力
生態旅游的主要區域為自然保護區、地質公園、森林公園,它們隸屬于不同部門,從保護的角度講,不利于資源的保護和更新增殖。景區內各項開發建設活動的自主性和隨意性較強,缺乏科學合理的論證。生態旅游的各項開發建設活動對生態環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壞,造成了資源的破壞和流失。一些景區擅自開發生態旅游,未經過任何環境影響評價,不斷建設人工景點和旅游服務設施,修建索道,造成難以挽回的生態破壞和景觀質量下降;還有一些景點沒有治理環境的措施,無序經營,造成污水橫流、垃圾遍地,導致景點的環境質量明顯降低。
五、發展生態旅游的對策與建議
(一)確定思路,高起點規劃生態旅游圈
任何一個景區景點的建設和管理都應堅決遵循“嚴格保護、統一管理、合理開發、永續利用”的方針。生態旅游必須處理好資源開發利用與保護之間的關系,既要突出重點,又要拉長產業鏈條,既要突出特色,又要統籌規劃、合理制定生態旅游路線圖。生態旅游的重要特點是其有限制的開發,要保持其自然屬性。
(二)強化管理,確保生態旅游良性發展
生態旅游作為一種新型的生態經濟型產業,要求旅游開發者、管理者和從游者有高度的生態意識,將可持續發展放在首位,正確處理好生態保護和經濟發展的關系,不能對景區無序開發、破壞開發、過度開發,并且游客量不能超過景區的環境承載量。
(三)突出特色,打造生態旅游品牌
發展生態旅游,自然是根本,綠色是主調,“寓教于游”是目的。生態旅游中,應堅持先天保護與后天雕飾相結合、自然開發與人文雕塑相結合、開發建設與恢復生態相結合;實施嚴格保護,統一管理,合理開發,永續利用。在資源保護上,要堅持開發與保護并重、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兼顧、經濟利益與社會利益相統一;在開發中保護,在保護中開發。要建立生態環境保護補償機制,加強對景區景點生態環境的定量考核,綜合整治和恢復重建生態環境,確保生態和諧、景觀完美,增加旅游景觀的吸引力。
(四)抓住重點,改善生態游產業發展環境
利用各種新聞媒體及促銷手段,抓住當前生態旅游熱的良好契機,搞好促銷和宣傳,按照自然景點與人文景觀相結合的整體思路,找準切入點,把分散的景點串聯成線。要大力宣傳生態旅游,充分利用豐富的生態資源,將生態旅游產業做大、做強。
(作者單位為赤峰市克什克騰旗文化旅游體育局)
參考文獻
[1] 張坤民.可持續發展論[M].北京:中國環境出版社,1997.
[2] 劉凱.生態脆弱型人地系統演變與可持續發展模式選擇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