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杰
摘 要 改善提案活動是為了激發全員的積極性,對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完善公司各項管理提出建議與方法。本文從財務角度為改善提案活動提供具體的方向,使員工圍繞降低成本、節約費用、提高利潤方面作出努力,提出高質量的改善提案。
關鍵詞 制造型企業 財務視角 改善提案活動
一、改善提案活動概述
改善提案活動是在企業發展戰略框架下,系統性地引導各級崗位員工通過精益管理理念以,合理化、舒適化的途徑來改善員工工作的品質及效率,以達到提高生產力,增加企業利潤,進而使企業實現長期可持續發展。改善提案活動源于歐美,在20世紀50年代的日本得以完善,21世紀以來,改善提案活動逐步應用于全球大多數制造企業中,形成重要的管理工具。改善提案活動是為了調動全體員工的積極性,從高層管理者到一線作業者,發揮全員智慧,提高工作效率和產品質量、降低成本、完善企業管理及企業文化的一項長期持續的改進活動。改善提案活動側重于全員參與的改善和提升,從員工身邊小事著手,重視小改善,投入較小,逐漸積累改善成果。員工在積極參與改善提案活動的同時,也能樹立員工的工作價值觀,形成深入思考的習慣,積極參與到企業的管理中,增強企業的凝聚力,形成更具競爭優勢的企業文化。
我國制造型企業的大部分員工特別是一線作業者,傳統的思維模式是接受指令,然后執行。面對企業的改善提案活動,他們也只對自己熟悉的領域,在自己的知識體系及認知里作一些合理有限的改進。但改善提案活動的最終目的是提高企業的競爭力和盈利水平,從財務視角看,最直觀的是使財務報表的利潤總額能夠可持續增長。企業管理者何不利用逆向思維,從實施改善提案活動想要達到的結果出發,從財務角度提供一定的數據信息,向員工提出問題,使員工圍繞問題積極思考,發揮其聰明才智,盡可能地使改善提案活動真正發揮實質性的作用。
二、制造型企業實施改善提案活動的現狀
近年來,我國越來越多的制造型企業開始借鑒日本制造業的改善提案管理制度,大力推行改善提案活動。這項活動的本意是為激發全體員工的積極性,挖掘員工個人或團隊的潛力,使其認真思考企業生產、管理等各個方面,發現問題,提出有效的方法,從而改進工作、完善企業管理、增強企業競爭力。但在實施改善提案活動中存在諸多問題,使改善提案活動流于表面形式,并未起到當初推行這項活動想要達到的效果。
(一)員工知識體系的局限性限制了對事情多維度、深層次的思考
企業管理者推廣改善提案活動之初,只對全體員工搭建了一個大的框架。要求員工盡力發現實際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提出自己的解決辦法,并對優化企業管理提出自己的改進建議。所謂隔行如隔山,員工因為工作范圍、知識體系的局限性和人性本身對所熟悉環境的滿意度,很難跳出固有的思維模式,更深層次、多維度思考問題。例如,一個一線員工,其只負責幾臺機器的運轉,其只熟悉機器本身的性能、工藝流程,面對改善提案這項活動,其思考的范圍大概是如何使工藝流程更流暢,使機器運轉更高效,而對于如何把機器、工藝流程與降低成本、節約費用之間有效聯系起來,并沒有進行深入的思考及探究,從而背離了實施改善提案活動的初衷。
(二)推行改善提案活動的方法限制了改善提案的質量
管理層在實施改善提案活動時,所推行的方法之一是規定每人或每個部門每月需要完成改善提案的件數。員工把完成提案的件數當成了工作任務,在追求數量的道路上往往忽視了改善提案的質量。員工在沒有具體的、明確的改善內容的前提下,以完成改善提案件數為目標,結果只能是絕大部分人或部門只是為了完成工作任務而提出所謂的改善提案,其內容質量自然無法得到保證。
(三)沒有公平、公正的評價標準篩選最優改善提案
企業一般以降低成本、節約費用的多少為統一標準評價改善提案,由于工作性質及范圍的不同,如果將所有改善提案進行一攬子評價,可能會有失公平、公正。例如,銷售部門的差旅費每月10萬元,改善之后節約1萬元,費用節約率為10%;業務部門每月購入原材料1000萬元,改善之后節約10萬元,成本降低率為1%。這時,既不能因為業務部門的節約成本金額大于銷售部門的節約費用金額,而認定業務部門的改善提案最優,也不能因為銷售部門的節約費用率大于業務部門的降低成本率,而認定銷售部門的改善提案最優。沒有了公平、公正的評價標準及激勵手段,很難提高所有員工及部門的積極性,從而使改善提案活動成為一紙空談。
三、從財務角度為制造型企業完善改善提案活動提供新思路
(一)制定改善提案目標
實施改善提案活動的目的之一是降低成本、節約費用。從財務角度給各部門及員工提供具體的改善內容,就有了明確的目標及方向性,做事、思考、改進更有計劃、更有效率,更有針對性、更深入地思考工作中各個環節與目標的關聯性,從而發現問題并改進工作。財務部門依據現有的數據,具體列示“改善項目”,并與各部門實際管理人員研究探討各項目支出的理想“節約目標金額”,列表公布,員工及各部門以此為目標尋求與自己工作中相關聯的改善項目。
(二)以節約目標金額為參考,評價改善提案
員工或部門填寫“改善提案表”(見表2)。以表1中“改善項目”為改善提案類別,每一類別為一個評價單位,以節約目標金額的多少進行評價。一部分改善提案在實施過程中需要很多環節,可以增加“實施提案過程”“實施改善支出”及時跟蹤記錄改善提案實施的過程及費用的支出,可以監督改善提案完成狀況,督促改善提案順利進行。在改善提案實施初期填寫“未改善前支出”,隨時與“實施改善過程支出”相比較,控制實施改善提案費用的支出。改善提案實施完畢,按該項目首月財務賬面金額填寫“改善后項目支出”,用來計算此項改善提案“實際節約金額”。每月或每季度按完成的改善提案按項目分類統計,年度末以實際節約費用多少排名。
(三)推行目標改善提案活動采取的措施
一是給全體員工進行基本的財務知識培訓。非財務人員并不了解“改善項目”是如何分類、歸集、計算的,與成本、費用、利潤是怎樣聯系的。財務人員可以根據不同部門、不同崗位人員,制定相應的培訓計劃,使不同崗位員工將工作內容與財務知識相關聯,對“改善項目”作出解釋的同時,告訴員工從哪些途徑可以降低成本、節約費用、增加利潤。員工有了成本、費用、利潤的知識框架,結合自己的工作內容,在實際工作中可以更深層次、有目的地作出思考和改進,使改善提案更有質量。
二是成立有財務人員參與的改善提案小組。改善提案小組的職責貫穿于從確定改善提案可行性到監督改善提案的實施,以及對改善提案的結果給予評價的全過程。從財務角度出發的改善提案活動涉及企業從生產到管理的各個方面,管理層必須予以高度重視。因此,應由總經理任組長,財務人員及各崗位經驗豐富的管理者任小組成員。財務人員協助各崗位管理者對本崗位相應的改善提案進行調研,給出改善提案的初步意見,在改善提案小組會議上進行討論,綜合各部門意見,作出可行性與否的判定。對不予采納的提案給出說明理由;對采納的提案報企業管理層認可后,安排有計劃的實施。改善提案小組跟進實施進度,改善提案實施后,財務部門按改善后的情況統計數據,參照各自改善項目的節約金額大小,對提案進行排序,將結果交給相關部門進行績效評價參考。這樣就實現了對每個改善提案的閉環管理。
三是制定公平、公正的可持續性獎勵辦法。以每一類改善項目為一個評價單元,節約目標金額最多者為最優,依次評等級。將改善評價及提出改善提案數量相結合,作為績效考評的指標之一,在員工漲工資、獎金、升職中起到作用。對于非常優秀的改善提案,也可以給予一次性現金獎勵,用以持續激勵員工的積極性,挖掘潛能,達到實施改善提案活動的目的。
四是對“改善項目”及“節約目標金額”定期進行調整。隨著企業經營狀況、經營環境的不斷改變,改善提案進一步實施,就有必要對改善項目、目標金額進行及時的調整,以適應企業經營狀況,持續有效地降低成本,節約費用,增強企業盈利能力。
四、結語
本文僅從財務角度給改善提案活動提供一個新的思路,也可以從管理角度、生產角度、業務角度等各個角度,根據企業自身的特點,提出改善項目及目標,使改善提案活動能夠全方位地、有質量地參與到企業的管理中,更大程度上發揮全體員工的智慧,從而增強企業的行業競爭力。
(作者單位為大連富士發英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1] 畢小琴,陸浩凱,周嵐.淺談改善提案在管理提升中的應用[J].經營與管理,2018(5):188-189.
[2] 孫悅,劉晨明.智能型企業轉型中的改善提案制度[J].商訊,2019(6):60-61.
[3] 張詩奎.基于激勵理論的提案改善運行模型研究[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7(5):70.
[4] 陳建華.“互聯網+”模式下企業提案改善平臺設計研究[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2017(5):95-96.
[5] 吳瑜蓉.基于知識與管理服務的改善提案研究[J].商,2015(12):13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