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占平
摘 要 我國自改革開放40多年以來,經濟實現了迅猛發展,其中基礎設施建設取得了非常顯著的成效。本文從建筑類企業視角出發,分析基礎設施投資經營人才隊伍建設的現狀,并指出目前投資經營人才隊伍建設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最后結合目前投資經營的實際情況對優化投資經營人才隊伍建設提出相應對策。
關鍵詞 基礎設施 投資經營 人才隊伍建設
一、基礎設施投資經營人才隊伍現狀
(一)基礎設施的概念及投資現狀
目前,我國大多數學者將基礎設施定義為:“為社會生產和居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務的物質工程設施,主要包括交通、郵電、供水供電、商業服務、科研與技術服務、園林綠化、環境保護、文化教育、衛生事業等市政公用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等。”本文所指的基礎設施投資是在建筑類企業(施工總承包方)視角下通過市場公開招投標所招攬的通過PPP、BOT、BT、BOO、股權換施工等形式參與項目施工建設的一種行為。財政部PPP綜合信息平臺顯示,截至2019年2月末,管理庫項目累計8780個、投資額13.3萬億元。面對如此龐大的基礎設施投資市場,投資經營人才隊伍建設顯得越來越重要。
(二)基礎設施投資經營人才隊伍現狀
2014年以來,隨著我國大力推廣PPP項目,中國建筑、中國中鐵、中國鐵建、中國交建、中國能建等建筑類央企逐步完善了內部投資經營人員體系。以中國中鐵為例,在全國各大區域市場成立6家專門的投資公司,這些投資公司人數一般在200~400人,作為中國中鐵的區域總部,代表中國中鐵承攬大型施工項目(包括投資項目與施工總承包項目)。同時,為完善投資經營體系,大部分工程局在本部機關都增設了投資經營部(或者成立投資事業部),幾家工程局成立了投資公司,如中鐵四局、中鐵大橋局、中鐵一局與中鐵隧道局,負責投資營銷、投融資交割、建設管理、投資回收、投資退出。以中鐵隧道局為例,局機關本部投資經營部投資經營人員共5人,工程處投資經營人員2~3名,負責投資營銷、投資融資交割;局投資公司負責投資項目建設管理、投資回收、投資退出,也是投資經營人員選拔、培養的后備力量。
同時,根據筆者與各大央企、國企溝通交流發現,目前投資經營人才隊伍呈現出以下特點:一是需求越來越大,在基礎設施投資總量不斷增長的背景下,中國建筑、中國中鐵、中國鐵建、中國能建等單位對投資經營人員的需要不斷增長。同時,隨著投資項目財務與經濟評價的重要性不斷突出,以及投資類項目融資工具的不斷創新,金融經濟類(投資類、金融類)專業在投資經營人員中所占的比例越來越高,打破了建筑行業經營隊伍中工經類專業一支獨大的局面。二是投資經營人員隊伍學歷層次不斷提高。據招聘市場了解,在目前人才緊缺的背景下,幾家建筑類央企在投資經營類新引進人員校園招聘時更加注重應聘者的學歷,很多公司投資經營類崗位要求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學歷。
二、基礎設施投資經營人才隊伍存在的問題
(一)具備金融經濟與工程管理知識的復合型人才供需失衡
投資經營不同于傳統的承包經營,涉及的知識面非常廣泛,對從事經營人員相對來說專業技術要求比較高。目前從投資項目操作實務上看,同時具備金融經濟與工程管理專業的復合型人才短缺,供不應求。目前國家學科體系中暫無結合這兩類學科知識的專業,很多學金融經濟類(如投資專業、金融專業)的人不懂規劃設計、工程管理,學工程管理類專業的人對項目融資體系不了解,導致在投資項目經營談判中處于劣勢。
(二)金融投資類人才作用發揮不突出
在國家還未大力推行PPP項目之前,建筑類企業很少會招募金融經濟類畢業生,即使招募進來的金融經濟類畢業生也大多從事財務管理工作。眾所周知,基礎設施投資項目融資是決定項目成敗的關鍵,目前各大央企投資經營部門都會配置1~2名金融經濟專業人才,用于解決在項目實操過程中涉及融資事項的辦理。但據市場招聘人員處了解,很多具備金融經濟知識的投資經營人員作用發揮不是很突出,具體來說,是鍛煉機會不夠,缺乏實操鍛煉,導致光有其名,不見其效。其深層次的原因在于:建筑類企業很難從基金、信托等金融機構中引進經驗豐富的金融人才,大多金融經濟類投資經營人員都是通過校園招聘引進,這些新引進的金融經濟類人員對金融工具(如產業基金、信托、融資租賃)的運作僅僅掌握了理論知識。
(三)人才培養投入明顯不足
2018年,PPP項目經歷了PPP項目庫清理、“資管新規”、央企PPP投資管控、銀保監會的職責整合,組建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等系列政策的出臺,直接引發了PPP項目的規范整改。但由于大多數建筑類企業對經營投資人才培養力度不足,使投資經營人員對產業基金的設立、債轉股業務、資產證券化理解僅局限于基礎層面上。例如,2018年4月28日“資管新規”出臺后,多層嵌套被禁止,滾動發行受限,資金池操作明令禁止,傳統借用信托通道的基金投入模式受到限制。在此情況下,建筑類企業對投資經營人員進行系統培訓不夠,很多經營人員只是簡單知曉PPP項目資本金融資停滯,但對于其為何停滯、傳統融資方式觸碰了哪些政策監管雷區以及后續融資路徑還處于理解不深入、不全面狀態。
(四)激勵機制尚未健全,人才流失比較嚴重
盡管已有不少建筑類企業意識到了投資經營工作的重要性,但未健全投資經營激勵機制,人才流失比較嚴重。目前,建筑類企業的投資經營系統大多是從企業經營、財務系統中抽調出來獨立形成的部門,很多投資經營系統部門的考核激勵體系不如經營系統健全,導致投資經營人員在薪資待遇上不如經營系統人員,嚴重影響了投資經營人員的積極性,導致人才外流。
三、優化人才隊伍建設對策
(一)大力引進——打好人才隊伍建設的根基
如今,PPP模式管控逐步規范化,專業人才緊缺成了無法逃避的問題。沒有基礎設施投資人才,建筑類企業的轉型升級猶如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因此,筆者建議建筑類企業在投資經營人才培養上實施“四個一批”:一是社會招聘一批成熟人才,包括有豐富經歷的在基金、證券、信托等金融機構工作的從業者,在政府投資發展部門任職的體制內人員;二是校園招聘一批對口人才,重點引進本科專業是工程建筑管理或規劃設計,研究生專業是金融經濟類的復合型人才;三是轉型一批內部人才,具備項目現場3年以上工作經驗,對有志從事投資經營的市場、法律、工經、財務、稅務等提供轉型機會;四是借助中國中鐵內部已進入運營維護的投資項目,通過調研、培訓,培養一批運營維護管理人才。
(二)科學培訓——搭好人才隊伍建設的梁柱
根據人力資本理論,人力資源具有能動性和高增值性,也具有可變性和再生性,引進人才之后,本著“缺什么,學什么”的原則,按照“重理論、多實操”的理念,開展了多批次、全覆蓋的技能培訓,把投資經營人才培訓納入企業發展規劃中,建立經費保障制度,創建“學習型團隊”。目前,在建筑類企業投資經營執行層人員中,最缺乏投資項目全生命周期的復合型人才。因此筆者建議建筑類企業應分層級開展多層次的投融資培訓,同時組建運營維護管理專業化團隊,讓投資經營人員從辦公室“走出去”調研,更好地服務企業投資項目的開發。
(三)競爭留用——砌筑人才隊伍建設的主體
光有人才引進,而無競爭留用的體系制度也不利于企業的發展壯大。筆者建議,在建筑業企業中也應對投資經營人員實行量化績效考核機制,對表現優良、業務水平突出的投資經營人員應該在薪資及管理職務上給予更多傾斜,杜絕好壞一個樣、干多干少一個樣現象。
四、結語
未來我國基礎設施領域市場空間巨大,基礎設施投資市場前景也非常廣闊,也意味著建筑類企業未來基礎設施投資人才隊伍建設任重而道遠。建筑類企業應該順勢而為,把投資經營人才隊伍建設規劃思路付諸實踐,不馳于空想、不騖于虛聲,腳踏實地。
(作者單位為中鐵隧道局集團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1] 劉兆慶.資管新規后PPP項目資本金融資路徑分析[J].經濟管理,2019(2):239-240.
[2] 劉薇. PPP模式理論闡述及其現實例證[J].改革,2015(1):78-89.
[3] 王剛,何利輝.我國PPP項目的融資困境與對策建議[J].宏觀經濟管理,2017(1):75-85.
[4] 黎毅,邢偉健,魏成富.規范運作背景下PPP項目資本金融資的反思及重構[J].經濟問題,2018(8):32-39.
[5] 財政部綜合信息平臺官網[DB/OL]. http://www.cpppc.org/.
[6]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建設部.建設項目經濟評價方法與參數(第三版)[M].北京:國家計劃出版社,2006.
[7] 丁玲玲.淺析我國城市軌道交通投融資[J].鐵道建筑技術,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