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和文 楊菲 王夢媛 楊華
摘要:
本文借鑒社會存在的家風家訓的經驗,探索適合培養大學生道德養成的途徑,有利于加強當代大學生道德修養,將大學生道德文化修養與家風家訓的內容相融合,深層次挖掘傳統家訓家風教育之長處,注重當代家風家訓的的時代意蘊,充分發揮傳統文化的有效作用。
自從央視春節期間開展了題為“家風是什么”的調查,“家風”成為社會熱詞。有家的地方就有家風,家風有好有壞,有嚴有寬,不同的家庭就有不同的家風,家風并非千篇一律,而是如人生百態,各有千秋。大部分家庭的孩子受到良好家風家訓的教化,秉承著“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想信念,努力學習,盡職盡責,一以貫之回報祖國,但是有的子女受家風影響自私自利、不能吃虧,有的受家風影響迷信不良的社會潛規則,投機取巧、托關系走后門、欺詐失信,好吃懶做、驕奢淫逸、長幼失序……身為一名當代大學生,我們必須堅持以身作則,加強每一個小家的家風文化建設,繼承和弘揚優秀的家族文化,進而促進大學生道德修養的提高。
一、 家風在學生心目中的影響。
家風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因此調研小組分了三個部分進行討論:家風對個人的影響、家風對家庭的影響以及家風對社會的影響。問題1:您覺得家風對個人有什么作用?(多選題)。結果顯示有81.82%的大學生認為家風可以引導人的心理健康,以及家風可以促進三觀建設;70.45%的大學生認為家風有助于確定人生方向;另外,還有少部分大學生選擇了家風的消極影響,認為它會固化思維,限制發展,這部分人數占比達29.55%。調研結果可以看出,絕大部分同學都贊同家風具有促進個人發展的積極意義,由此不難發現,對于大學生們來講,家風是值得進行傳承和發展的。但是少部分同學認為其具有固化思維,限制發展的的影響,這就需要我們在家風傳承中需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問題2:請問您認為家風家訓對家庭會起到什么作用?(多選題)結果顯示,81.82%的大學生認為家風會維護家庭良好的關系和促進親人和睦,有79.55%的大學生認為家風可以促進家中優秀的文化傳承,將近72.73%的大學生認為家風會使老有所養,幼有所教,尊老愛幼不再是嘴上的一句空談。問題3:請問您認為家風對社會有哪些影響?(多選題)其中,72.73%的大學生認為家風可以促進社會安穩,有84.09%的大學生認為家風可以提高社會道德教育,有86.36%的大學生把家風當作是中華民族世代相傳的精神源泉,大約70%的大學生認為家風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保障,還有75%的大學生認為家風會促進傳播中華文明正能量。
大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貫徹執行家風的力度。問題4:請問您是否牢記家風并在生活中貫徹落實?(單選題) 34.09%的大學生他們會始終牢記并嚴格貫徹;有27.27%的同學認為自己能夠牢記但是貫徹不夠徹底;36.36%的大學生表示自己對于家風記憶模糊,還有2.27%的同學說有自己無關。由此可以看出,大部分的同學對于家風是極其重視的,并且能夠在生活當中嚴格要求自己;但是,仍有極少的同學思想有些消極,將家風看作脫離實際的東西,認為與自己無關。對于家風家訓傳統文化的弘揚,我們可以重點提高這一小部分同學的思想覺悟。
問題5:請問您認為應該怎樣去弘揚和傳承家風?(多選題)其中,81.82%的大學生認為家風的傳承需要祖祖輩輩代代相傳,65.91%的大學生認為家風的傳承可以借助于學校教育,有52.27%的大學生選擇了家風的傳承可以輔以媒體的大力倡導,65.91%的大學生認為國家的積極弘揚對于家風是極其重要的,還有34.09%的大學生認為開始演講報告等渠道來宣傳弘揚家風家訓文化。70%左右的同學還是認為家風的傳承需要從國家社會層面開始倡導,輔以積極宣傳,最后落實于祖輩的言傳身教,如此才能達到家風的傳承。
二、當代大學生接受家風家訓教育的情況以及對未來的展望。
問卷顯示,超過一半的人在日常生活中會主動了解家風的知識,這說明當代大學生對家風是有一定的認識與了解,愿意主動去了解,這無疑是當代社會對家風這一傳統文化的肯定,家風猶如一種磁場被人們深深的感受到,并發自內心的服從和遵守。家風作為一個家族世代流傳下來的處世之道,是祖先歷經世事之后的經驗之言,我們并未曾忘記過它。不僅沒有忘記,絕大部分人認為即使是在21世紀,仍要繼續傳承優良的家風,為后代茵福。家風是一家的主旋律,無論是好的家風還是不好的家風都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后代,子子孫孫世世代代相濡染,相延續。家風是一個家的精神糧食,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所以我們不論如何,都應繼承家風,傳承家風。“家儉則興,人勤則健,能勤能儉,永不貧賤。”“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仁義禮智信”等等,都是我們心目中的家風,這些古信仍歷歷在目,千年不隕。當代大學生對家風的重視由此可見一斑。對家風的重視并不是隨口一說,而且我們既要認識到家風的存在,家風的意義,然后以這些信條去規范自己的行為,去升華自己的思想,讓家風在我們身上得以真正提現。家風可以成冊,可以言傳,無論是哪種形式,都是對兒孫的諄諄善誘。而我們現在還可以通過現代科技手段,報刊書籍,校園宣傳等等方式了解家風,認識家風,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可以利用多種多樣的途徑了解家風,雖渠道增多,但未曾改變過對家風的重視程度。我們依舊認為優良家風需要不斷傳承,推廣。渠道增多只是讓我們以更多的方式了解到家風。
家風對每個人的影響是根深蒂固的,家風影響著個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時代在變化,而老祖宗保留下來的歷史經驗與當代的處世之道是否相悖呢?我相信,不論時代如何變化,老祖宗的有些經驗永遠值得傳承,我想類似“仁義禮智信”這樣的信條不論世界如何改變永遠值得我們去傳承它;而有些卻隨著時代的改變,沒落在歷史長流中,因為它們已不適用于當今時代潮流的發展。家風并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應與時俱進,跟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們要不斷的更新家風,創造家風。家風,是家的風范,也是國家的脊梁。社會,學校,家庭都要努力創造良好的家風,讓孩子們從小接受家風的熏陶,成為一個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基金項目:上海市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2019-1025-6067)。
(作者單位:1.上海電力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2.3.4.上海電力大學環境與化學工程學院,上海? 200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