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輝
摘要:
聲勢律動是指通過拍手、跺腳等豐富多樣的人體運動傳達聲響,從而達到傳遞的目的。在音樂教學活動中,初中生對于聲勢律動的反應是更為突出的。配合學生在不同年齡層次對不同傳達方式的接受程度,改變音樂教學方法,是聲勢律動融入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的重要內容。
關鍵詞:聲勢律動;年齡層次;教學方法
音樂是反應人類現實生活感情的一種藝術表現形式,舞蹈也是通過身體表達感情的一種方式,聲勢律動介于舞蹈和音樂之間,是一種教學形式,同樣,也表達了教學者在當下的一些情感體現,對于音階、旋律、節奏等,教學者都有自己的解讀和傳達,聲勢律動可以更為直觀的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在音樂中的個人理解和音樂的變化。
一、初中階段學生對聲勢律動教學的接受特點
初中處于學生稍顯朦朧的階段,該年齡段的學生對音樂的聽力和辨析能力正在逐步強化,個人克制能力還稍顯不足,遇到稍微興奮一點的事情較容易團體化和情緒化。而且由于進入了初中階段,學生們開始有羞澀的感覺,在初中階段的音樂課程里也不善于自我推薦和認可,音樂課堂的逐漸沉悶是當前教學的一個急需突破的課題。學生更多的希望通過學習得到更多的活躍感和新鮮感,文化課的“課業負擔”使學生在上音樂課時,精神是屬于稍顯疲憊的,舒緩的音樂和激昂的音樂對于學生的刺激都是不同的,學生的接受程度也是不同的。此時,聲勢律動教學方法的介入,可以帶動學生更多的興趣,帶領他們跟隨節拍進行身體的互動,營造良好的學習氣氛,可以更好對音樂形成自我的理解,身體的協調性和律動性也進一步的調動。
二、聲勢律動教學的具體體現
在上課前期,教師可以提前按照本節課的歌曲編排,放一些類似的節奏片段,在前期給學生一個固定的節奏印象,控制學生的情緒和課堂紀律。隨后,播放《黃河船夫曲》、《烏蘇里船歌》,教師可進行《烏蘇里船歌》的引唱導學,并在引唱過程中,進行身體的擺動,做出劃槳、拉纖等動作,這種動作需要教師提前規劃好,在全面挖掘和訓練節奏感的同時,要考慮干凈利落和風格情緒,甚至可以帶領學生們一起進行團體的互動。在這個過程中,聲勢律動融入了教學過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到快樂,引起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在律動中逐漸記住旋律和演唱方法。
三、聲勢律動教學的運用原則
由于初中學生的活潑、好動,大部分教學結束后,還會存在學生沉浸在表演角色中無法自拔,導致課堂秩序無法維持的情況,教學效率由此下降。例如,在講解《青春舞曲》的時候,有的教師用活潑歡快的舞蹈進行講解,并且跳完整曲,在長時間的教學展示中,初中學生的不可控性在課堂上就有可能出現。因此,我們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把握住聲勢律動的頻率和方法,它僅僅是學生學習音樂的一個手段,它的本質是為了讓學生更好的進行記憶和理解,所以需要適度的運用,不要適得其反。
對于教師而言,理性的設計聲勢律動的課程,與教學大綱保持一致。比如過于激昂的音樂可以選擇不使用聲勢律動,以免學生出現無法控制的情況。《人民解放軍進行曲》一類的曲子,教師在進行聲勢律動教學的時候,就應注意,動作不宜過大,聲音不宜過響,這類曲目的旋律本身就足夠引起學生的共鳴和節奏感,不需要過多的應道。另外,柔美、抒情的音樂是可以采用聲勢律動教學方法的,比如《桑塔.露琪亞》中,微風撫動的鏡頭等,可以用舒緩的動作來解釋,動作簡單易學,旋律溫和,適合學生的理解和身體擺動幅度。
在民族舞曲的學習中,是否適合聲勢律動教學,要視民族舞曲的旋律及課程場地而定的,某些動作幅度較大,較為夸張的動作,不宜使用聲勢律動,但某些動作代表了特殊的意義的,教師可以進行演示,不需要學生跟學,例如蒙古舞和傣族舞,就是很好的對比例子,學生在學習民族舞曲的時候,更多的需要學習的是民族文化和內涵,而不是將過多的注意力放在舞蹈本身。
四、聲勢律動教學的意義
聲勢律動教學不僅僅是為了提升學生的肢體協調和律動性,更多的,是在提升學生學習的興趣之余,通過肢體動作的表達,提高學生的創造性,從而增強學生的記憶力,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性。并且,在教學過程中,由于加入了聲勢律動,學生可以更快的掌握正確的音樂學習方法,學生成績也會有所提高。
聲勢律動教學中對于學生的肢體協調培養能力有著很重要的意義,學生對音律的節奏判斷和初步理解,都是來自于老師的節拍判斷和音樂理解的,學生通過相關的學習,逐步形成自我音樂人格的塑造以及體態的初步形成,了解音樂的動感和韻律,對今后的生活有著重要的意義。
在初中音樂教學的實際運用中,聲勢律動不僅僅是教師的一種教學方式,有的時候甚至學生和教師同時發生的,不自然的體態律動。這是人類的天性,也是學習的方法。教師在掌握聲勢律動教學的基本方式以外,要將其合理的融入到音樂課堂之中,從而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音樂認知能力,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音樂素養和審美水平,促進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資志江,流談音樂教學中律動教學方法的運用同遼寧高職學報,2009,(11):65.
[2]李顆,李潤月探究聲勢在音樂教學中的運用同或才之路,2014,(19):78.
[3]曾齡靜感受音示中的舞辯律動——找本課程《形體舞貓》的教學感悟,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3,(31):206-206.
[4]劉場,聲勢律動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的運用研究,中國教師,2016(S1):149-149.
[5]丁雪蓮,聲勢律動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的運用研究.教育教學論壇,2015(15);242-244.
(作者單位:甘肅省隴西縣文峰初級中學,甘肅 定西? 74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