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揚
【摘要】目的:此次研究中詳細觀察了全胸腔鏡肺葉切除術中局部應用洛鉑治療肺癌的臨床療效。方法:現將我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期間接收的60例肺癌患者進行了分組治療,分組方式采取電腦隨機選取法,共分成觀察組30例、對照組30例,對照組患者治療采取全胸腔鏡肺葉切除術,觀察組患者在手術治療中添加了洛鉑治療,對比兩組最終治療效果。結果:同對照組的各項指標數據比較發現,觀察組患者近期治療總有效率較高,患者術后1、3年的生存率也均較高,組間的數據差異已存在明顯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肺癌患者手術治療中采用洛鉑進行治療,可使疾病得到良好控制,從而提高患者的生存期。
【關鍵詞】肺癌;全胸腔鏡肺葉切除術;洛鉑;效果分析
【中圖分類號】R734.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1-0082-02
目前全胸腔鏡下部分肺葉切除術在臨床治療肺癌疾病中的應用率較高,該手術具有創傷性小和術后恢復快等優點,通過手術可使患者的病情得到良好控制。但為進一步提高臨床治療效果,本文中將肺癌患者采取全胸腔鏡肺葉切除術中局部應用洛鉑治療的臨床效果進行了研究,希望能為肺癌疾病的治療提供更多有價值的參考數據,詳情如下文所示。
1.1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我院接收的肺癌患者60例,將所有患者平均分成觀察與對照兩組,每組30例患者。觀察組共有17例男患者,13例女患者,平均年齡(44.0±3.5)歲;對照組男女患者各有16例、14例,平均年齡(44.5±3.6)歲。組間基本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
1.2方法
給予對照組患者全胸腔鏡肺葉切除術,對患者行全麻處理,常規消毒鋪巾后,采取3孔法操作,在患者的第7-8肋間腋中線上取1cm操作孔,置入胸腔鏡;然后在患者的肩胛線下第8-9肋間取2cm操作孔,最后在第4-5肋間取6cm操作孔,通過胸腔鏡詳細探查病灶情況,隨后進行肺葉切除,用常規慕絲線對切磋端血管進行結扎,并將淋巴結徹底清除,最后進行切口縫合;術后對患者進行抗感染治療;觀察組在此基礎上添加了局部應用洛鉑治療,在手術過程中,清掃淋巴結結束時,在患者的瘤床、淋巴結清掃區以及可疑區域進行多點噴灑上生理鹽水溶解洛鉑10ml,各胸腔組織確保充分浸入化療藥物后,將多余的藥液吸出,隨后操作同對照組一致。
1.3觀察指標
采取隨訪的方式記錄觀察與對照兩組患者術后1、3年的生存率并進行對比。
1.4治療效果判定標準
近期治療顯效=治療后患者病情控制較好,腫瘤徹底清除,未發生轉移情況;近期治療有效=治療后患者病情得到良好控制,病灶清除率大于30%,有輕微轉移情況發生;近期治療無效=治療后患者原有病灶改善較差或發生明顯轉移。治療總有效率判定結果=(總例數-無效例數)除以總例數×100%。
1.5統計方法
此次研究中所有數據分析使用的統計學軟件為SPSS19.0,計數資料=n(%)描述和x2檢驗,兩組患者各項指標數據差異在統計學上顯著,P<0.05。
2.1兩組計數資料對比
觀察組30例患者治療后僅有1例無效,其近期總有效率結果為96.7%(29/30例),對照組患者30例中達到顯效和有效標準的僅有24例患者,其近期治療總有效率80.0%,組間數據對比之下發現,觀察組近期治療效果較高(P<0.05),見表1。
2.2兩組計數資料對比
觀察組術后1年生存率、3年生存率分別為96.7%、80.0%,其數據結果已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0.0%、53.3%,兩組之間的數據對比存在較大差異(P<0.05),見表2。
肺癌是一種高發的惡性腫瘤疾病,該病若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治療,隨著病情發展,會直接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所以針對肺癌患者應盡早采取手術治療,及時控制病情發展,才能最大限度延長患者生存期。全胸腔鏡肺葉切除術是目前臨床治療肺癌的常用手術方式,該手術具有創傷性小、手術效果佳及術后疼痛輕等優點。但由于肺癌具有一定的隱匿性,大多數患者確診時均已達到了中晚期,因此導致單一手術無法達到最佳效果。為提高患者的生存期,近年相關研究中對肺癌患者采取全胸腔鏡肺葉切除術中局部應用了洛鉑治療,并取得了較好的臨床治療效果。洛鉑為第3代鉑類抗腫瘤藥品,可對DNA的復制起到較強的抑制作用,其與第一及第二代鉑類藥物相比,藥物的穩定性更強,并且能夠對RNA與蛋白質合成起到抑制作用,從而達到阻止癌細胞生長發育的目的。在本文結果中也顯示,采取全胸腔鏡肺葉切除術中局部應用洛鉑治療的觀察組患者與采用單獨全胸腔鏡肺葉切除術治療后的對照組患者相關數據相比,觀察組患者近期治療總有效率得到顯著提高,患者的術后1年生存率、3年生存率也較高。
綜上所述,肺癌患者采取全胸腔鏡肺葉切除術中局部應用洛鉑治療方案,取得的近期治療效果較理想,可使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延長患者生存期,該治療方案建議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