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喆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類型高血壓患者的特征以及失眠及抑郁癥發生情況,為類似患者的臨床治療干預尋找新方向。方法:以我院收治的183例高血壓患者為研究對象,根據患者高血壓的類型進行分類之后,統計患者一般資料,評價高血壓患者的特點以及抑郁癥/失眠情況。結果:本次研究發現,不同類型的高血壓患者在性別構成上存在數據差異,其中穩定性高血壓、持續性高血壓以及白大衣高血壓患者中男性比例高于女性;而在隱匿性高血壓中女性患者高于男性,P<0.05。在比較不同類型患者的血壓水平以及失眠例數、抑郁評分后,組間數據差異顯著,其中隱匿性高血壓患者失眠、抑郁情況最嚴重的,其次為持續性高血壓、白大衣高血壓、穩定性高血壓,組間數據差異顯著(P<0.05)。結論:不同類型高血壓患者的抑郁癥/失眠的發生情況存在差異,在未來臨床干預階段應該重點關注隱匿性高血壓患者,此類患者出現抑郁癥/失眠的概率最高,因此需要及時通過一系列干預手段改善患者心理精神狀態,為提高生活質量奠定基礎。
【關鍵詞】高血壓;抑郁癥;失眠;精神狀態
【中圖分類號】R541.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1-0149-02
前言:高血壓作為臨床上常見慢性病,對患者精神狀態產生直接影響,并且我院研究也發現,高血壓患者普遍伴有失眠以及輕度抑郁癥情況。而現代研究認為,不同類型的高血壓患者在精神狀態上存在差異,可能與高血壓類型存在關系,因此本文以我院收治的183例高血壓患者為研究對象,相關資料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收治的183例高血壓患者,病例入選時間為2018年1月-2019年8月,在保證患者臨床或門診資料完整的基礎上,對患者基本資料進行分析。本組患者年齡均超過18周歲,并滿足高血壓臨床診斷的標準。
1.2研究方法
在收集患者一般資料的基礎上,了解患者睡眠情況,判斷患者是否存在抑郁癥、失眠情況等。(1)常規監測患者血糖、血壓變化,每天定時測量患者血壓,并根據血壓變化形成動態圖。(2)在睡眠質量評估階段,對于每周4天以上睡眠狀態差或者經常需要借助安眠藥入睡的患者視為失眠。(3)在抑郁癥評估階段,采用CES-D(抑郁量表)對患者的精神狀態進行評估,得分大于16分視為明顯抑郁。
1.3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2.0軟件對本組高血壓患者的各項臨床資料進行處理,以t值、x2值檢驗數據差異,當P<0.05時認為差異顯著。
本次研究發現,在不同類型的高血壓患者中其性別構成存在數據差異,其中隱匿性高血壓患者的女性比例高于男性,其余均為男性比例更高,組間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資料如表1所示。
同時在比較患者的血壓、失眠以及抑郁量表評分后,發現組間數據差異顯著(P<0.05),資料如表2所示。
高血壓是臨床常見病,而由于現階段臨床上缺少根治高血壓的治療手段,導致患者在確診后面臨終身治療。對患者而言,長期治療不僅會造成身體機能下降,高血壓合并并發癥也會影響生活質量,因此高血壓患者普遍會出現失眠、輕度抑郁癥等癥狀。本文針對這一問題展開了分析,詳細討論了不同類型高血壓患者的特征以及抑郁癥失眠情況。根據本文研究結果可以發現,在穩定性高血壓、隱匿性高血壓、白大衣高血壓、持續性高血壓類型患者中,只有隱匿性高血壓患者的女性患者所占比例高于男性,考慮其原因可能與患者人際關系、焦慮、工作壓力等存在關系。
同時根據表2資料可以發現,四種類型高血壓患者的失眠以及抑郁情況存在差異,其中持續性高血壓、隱匿性高血壓患者的失眠與抑郁情況明顯高于穩定性高血壓、白大衣高血壓,考慮其原因為:(1)隱匿性高血壓患者中女性所占比例較大,而女性思維細膩,在發病后容易過多考慮預后以及高血壓治療等問題,一旦治療效果不滿足預期,將會導致患者的精神狀態下降,出現焦慮、抑郁情況,最終引發失眠等。而持續性高血壓患者一直遭受病痛影響,造成生活質量下降,因此患者更容易出現負性心理。(2)穩定性高血壓與白大衣高血壓患者的高血壓情況相對穩定,患者在遵醫囑積極治療后血壓控制效果理想,對生活的影響小,所以患者所承受的心理負擔更小,出現失眠以及抑郁的概率更低。同時根據表2的資料可以發現,在四種高血壓患者中,穩定性高血壓、白大衣高血壓患者的血壓水平優于持續性高血壓、隱匿性高血壓,組間數據差異顯著(P<0.05),也說明了穩定性高血壓、白大衣高血壓患者的血壓控制效果更理想,因此患者出現負性心理的情況更少。
綜上所述,不同類型高血壓患者的特診以及失眠抑郁情況存在差異,在臨床干預階段應該重點關注持續性高血壓以及隱匿性高血壓患者,采取多種措施改善患者精神狀態,這樣才能進一步提高患者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