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娜
【摘要】博物館是社會文化設施中的重要組成,其具備文化旅游的功能。博物館的不斷發展,不僅有效保護了歷史文物及歷史古跡,還有助于提高國民素質。文化旅游為博物館帶來全新的發展機遇,旅游者成為博物館的重要參觀者。本文主要探討博物館旅游資源的有效開發。
【關鍵詞】博物館 旅游資源 開發
現代化的博物館旅游模式主要是依托博物館實現文化的傳播,集觀光、文博活動及研究等各項功能為一體的全新文化旅游形式。相比于其他類型的旅游模式,前者的特征在于直觀性、真實性、知識密集且文化內涵較高。隨著國內旅游業的快速發展,博物館旅游受到很多游客的青睞,但在發展中也存在一些問題。
一、博物館旅游的重要意義
博物館旅游的不斷發展能夠直接體現出區域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的發展情況,在區域內部經濟文化的發展中發揮積極促進作用。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對旅游的需求不再局限于傳統的觀光旅游模式,更多關注旅游產品的新穎感與創新性。因此,特色旅游產品受到人們廣泛關注。博物館旅游便屬于特色文化旅游產品,能夠極大滿足旅游者對特色旅游的需求,同時博物館旅游中包括了飲食文化、民族文化,能夠提升大眾的文化素質,實現大眾文博知識的全面普及。
傳統旅游產品與模式大都受到天氣、時間等的影響,但是博物館旅游卻不會輕易受時間、空間、自然因素的影響,游客可以長時間在博物館里參觀游覽,因此加大博物館旅游的開發力度,不僅能夠促進區域經濟的快速發展,還能夠有效彌補傳統旅游模式及產品的缺陷。
二、博物館旅游資源特征
1.直觀性與真實性。博物館是收集、保護人類發展見證的重要場所。其中陳列了各種類型的藝術品以及歷史文物等,特點在于實物性、真實性以及直觀性,所以也被叫作移動式的教科書。
2.密集性。博物館是傳播歷史文化的重要場所,博物館內部的藏品文物非常珍稀,是人類智慧的結晶,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藝術價值及科研價值,可以給參觀者提供各個方面的知識,包括歷史知識、軍事知識、藝術知識等,因此博物館是知識信息數據庫。
3.文化交流性。博物館是開展文化教育的重要社會機構,帶有一定的公益性,主要職能就是收藏、教育以及研究等。我國的博物館主要強調其在民族文化的傳播以及民族意識的增強等方面的功能。
在我國旅游業快速發展的基礎上,博物館旅游成為旅游行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現代社會中文化交流傳播的重要手段。博物館能夠舉辦形式、內容不同的展覽活動,能夠滿足各個文化層次的參觀者的實際需求。
4.固定的地域范圍。在初期建設現代化博物館的時候,設計人員與管理部門就已充分考慮到可持續性的發展需求,部分博物館的整體占地面積比較大,在設計與建設的階段便預留有后期發展需要擴建的空間。事實上,博物館本身就是一個封閉的建筑區域空間。在一定時期內,博物館的地域范圍可以保持基本不變。
三、博物館旅游資源開發存在的問題
1.欠缺創新。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創新的作用越來越凸顯,而欠缺創新性是我國目前開發博物館旅游資源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①展陳、展覽技術不夠創新。因為我國大部分博物館都是在古建筑的基礎上建設的,各個方面的基礎條件落后,同時運營資金有限,導致大部分博物館無法有效改進及創新展陳技術,科學技術研究投入不足,無法讓展陳效果達到最佳。
②欠缺創新性的展陳內容。大部分博物館內部展陳內容長期沒有優化改變,展陳形式主要以傳統的櫥窗式為主,展品在層次分布、文化內涵等方面都略有不足。
③博物館內部展覽以及陳設的管理手段比較落后。部分博物館內部工作人員數量不足,素質不高。在保護、管理藏品時主要利用人工操作模式,很少采用現代化的電子技術,難以達到安全保護管理的標準,存在一定隱患。
2.旅游產品不夠豐富。博物館旅游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博物館旅游的核心需求是文化感知與文化體驗,我國目前博物館旅游開發出的旅游產品難以滿足廣大游客與參觀者的需求。
①欠缺優質的旅游產品,無法充分滿足游客的參觀需求。博物館開發的旅游產品比較單一,一般都是明信片、紀念品等,沒有開發帶有文化特點與地域特色的旅游產品。
②旅游服務基礎設施比較落后,影響游客體驗。一般而言,博物館內部旅游基礎配套設施都存在一定不足,提供游客休息、餐飲的基礎設施數量不充足,因此對游客體驗造成一定影響。
③對文化內涵的開發不足。普遍欠缺可以體現出博物館豐富精神內涵的旅游產品,很難滿足游客在文化以及精神上的需求。
3.欠缺市場化經營理念。我國博物館普遍欠缺市場化的經營理念與思路。
①博物館運營欠缺市場化的經營理念。由于傳統觀念影響,很多博物館是公益性質,欠缺經營意識,沒有明確的經濟效益目標以及發展方向。
②對博物館旅游宣傳不足。目前我國大部分博物館都對宣傳工作重視不夠,很少在媒體上看到有關博物館旅游的宣傳,部分博物館不具備宣傳的創新途徑與手段,依舊“蒙著神秘面紗”。
4.類型增加,特色不夠鮮明。隨著我國文化事業的快速發展,博物館建設類型也在不斷增加,國內的博物館類型包含了綜合類、社會歷史類、革命史類、軍事類、名人類、藝術類、自然類、地礦類、科技類、產業類以及民族民俗類等各種類型,可以說博物館的類型正在不斷增加。然而,綜合類與歷史文化類博物館的數量占總數的70%左右,具備鮮明的行業特色以及獨特的地域特征,還有獨特的個性,而和地區發展能夠有效融合的專題類的博物館數量卻非常少,甚至部分地區沒有這一類型的博物館,因此無法滿足社會大眾對于博物館參觀的多元化需求。
四、博物館旅游資源開發的有效對策
1.創新與優化博物館基本功能。博物館開發創新功能應當基于實物藏品,利用藏品的陳列構建起歷史記憶,并增添互動、娛樂等各種現代化功能。與此同時,博物館還應不斷完善基礎服務設施,不斷豐富博物館旅游項目的參觀內容。博物館內部單一且傳統的藏品陳列方式會讓參觀者出現審美疲勞,對參觀者的文化旅游體驗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
①重視展覽形式的創新與優化。充分考慮區域內部博物館發展的具體情況,不斷創新及優化展覽形式,可以圍繞藏品主題設立主題展覽,讓游客親身參與互動,利用現代化的科學技術,營造出聲、光、影交錯的真實場景,開展沉浸體驗式的展覽活動,不斷提升游客的參觀體驗感。
②重視展覽技術的創新與優化。根據博物館內部的實際情況,利用現代化的科學技術實現空間布局、藏品造型上的創新,開展光色處理、聲像結合以及場景再現等各種形式的展覽活動,提升展品的藝術性,使參觀者能夠有全新的體驗感,達到知識性、生動性及藝術性的結合,營造出深厚的人文氛圍,加深游客對展覽內容的記憶。
2.促進旅游業之間的合作。博物館免費開放前期,參觀者主要來自于附近居民,通過參觀真實感受到歷史發展的變化。
現代化的博物館發展應當加強旅游業之間的合作,將博物館旅游資源規劃到旅游路線中,吸引更多的外地游客,不斷擴大博物館的文化影響力。
3.注重核心旅游產品的開發。博物館應當注重核心旅游產品的開發,旅游者參觀博物館的共同目的是感受博物館的人文氣氛,獲得某個方面的知識。所以,博物館在創新旅游產品時,應當重視核心旅游產品的開發。可以根據博物館內部藏品的實際情況播放背景音樂,圍繞某一主題布置陳列室,設置相應的服務設施,服務人員身著特色服飾,開展特色講解。
博物館開發核心旅游產品主要是為了提升自身的核心競爭力,使其能夠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中生存發展,因此博物館應當重視旅游資源產品的個性化開發,在設計博物館旅游內容時,充分挖掘館藏藏品的特殊文化內涵,充分展現最新研究成果,使游客在博物館中體會到趣味性。
4.加大宣傳力度,擴大影響范圍。博物館承載著厚重的文化,博物館旅游應該變成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博物館屬于社會公共文化基礎服務中的重要機構,能夠滿足大眾的文化需求。目前,我國大部分博物館實施免費開放,博物館應當拉近和大眾之間的距離,更好地提供優質服務。
①積極和旅游企業建立合作關系。博物館應該和旅游企業共同開發創新型的旅游產品,實現優勢互補,互惠互利。旅游企業能夠及時給博物館提供游客的實際需求數據,方便博物館按照自身的實際情況與市場需求調整發展方向。同時,博物館也能把展覽內容等各種信息完整傳遞到旅游企業中,以便后者進行旅游線路的設計。
②積極和中小學及大中專等院校建立合作。博物館應大力建設教育基地、實踐教學基地。博物館與學校之間建立互動,對學生專業認知以及實踐能力的提升都非常有利。鼓勵學生主動走進博物館中參觀學習。
③不斷地擴大宣傳范圍。博物館應該利用電視媒體以及網絡,及時宣傳博物館和各種展覽活動。也可以在公交車等公共設施上投放廣告,定期到社區、學校進行宣傳,投放宣傳冊,利用贈票、優惠等政策吸引更多的參觀者。
5.發揮博物館在文化旅游中的效用。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日常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對于精神世界有了更高的追求,文物資源具備不可替代的功能與優勢,對于旅游資源的開發同樣發揮著重要作用。
我國博物館旅游提供了保護與利用相融合的運營模式。博物館不僅能對各種珍貴歷史文物進行有效保護,還能夠為參觀者提供高品質的文化旅游與參觀體驗,從而在最大程度上發揮博物館所具備的社會教育功能。
對博物館文化旅游資源的開發是社會發展的需求。構建博物館文化體系,達到對資源的最大化利用,使博物館變成文化旅游資源中的重要內容。
五、結語
綜上所述,博物館屬于文化旅游中的重要資源,在開發博物館旅游資源的過程中,應該明確目前資源開發中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加以解決,優化展示手段、豐富產品內容、創新宣傳方式,不斷地提升參觀者的文化體驗感,推動博物館旅游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作者單位:朝陽博物館)
【參考文獻】
[1]廖一潔.基于博物館視角對檔案館展覽的幾點思考[J].檔案學研究,2018(3):77—80;[2]董紅娟,謝志昆,董瑤.基于3D可視化技術的教學資源設計開發研究——以文物與博物館學課程為例[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9(13):169-173;[3]王金寧.博物館天然適合非遺文創產品開發U].文化月刊,2018(10):91-92;[4]肖蘭.新時代下博物館文創產品的開發策略研究[J].藝術品鑒,2019(6Z):101-103;[5]關滿春,賈田苗.安康戲曲資源的旅游開發研究[J].安康學院學報,2019(4):1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