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俊
慢性淺表性胃炎是臨床消化內科非常常見的慢性病,在中醫中屬于“胃脘痛”、“心下痞”的范疇。西醫認為,慢性淺表性胃炎是各種病因綜合作用下產生的胃黏膜慢性炎癥,而幽門螺桿菌(HP)感染則是慢性淺表性胃炎的主要發病原因。綜合臨床數據分析,60%以上的慢性淺表性胃炎患者均存在HP感染的現象。患有慢性淺表性胃炎的患者如果不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將會演變為萎縮性胃炎,更有發展成胃癌的可能。它與胃癌之間存在的聯系已得到了臨床驗證,所以面對該病癥切不可大意。
幽門螺桿菌感染是造成慢性淺表性胃炎最常見的原因。這種細菌可以通過“產氨作用”分泌空泡毒素等有害物質,將會對細胞造成一定程度的傷害。這一過程中產生的細胞毒素能讓人體內的蛋白質出現強烈的炎癥反應,如果問題得不到及時有效的解決就會使患者出現胃粘膜出現炎癥。患者在感染幽門螺桿菌之后,免疫系統也將對這類細菌失去“抵抗作用”。所以患者多表現為長期、持續的慢性胃炎,也有少部分患者會由慢性非萎縮性胃炎發展成慢性多灶萎縮性胃炎,如果治療不及時個別患者甚至有可能發展成胃癌。經臨床研究表明,因幽門螺桿菌而引起的胃炎中有20%左右的患者會發生消化性潰瘍的癥狀。此外,因受地域環境、飲食習慣等因素的影響,不同地區人群的不同個體在感染該細菌后的表現是不同的,這是由細菌、宿主和環境三者相互作用的結果。患者在配合醫生治療以及后期恢復過程中也需要做好區分。
日常飲食中,如果食物中含有較高的食鹽或缺乏新鮮蔬菜,則會造成胃粘膜萎縮、腸化生,更有可能會引發胃癌。除了喜鹽和缺乏新鮮蔬菜之外,經常飲用對胃部會造成強烈刺激的咖啡、濃茶,過量使用辣椒等刺激品也會引發慢性淺表性胃炎。此外,患者如果長期精神緊張、心情郁悶將會對餐后胃內食物的消化。對胃炎患者來說,這種做法無疑會加重癥狀。
由于自身免疫缺陷而導致的胃炎主要表現為富含壁細胞的胃體黏膜萎縮等癥狀。患有該病癥的患者有可能會產生橋本甲狀腺炎等其他免疫系統疾病。其發病原因主要是患者體內的抗體攻擊壁細胞,從而導致壁細胞總量不斷減少,這方面的變化也將影響到患者的胃酸分泌功能以及內因子和其抗體的結合。臨床研究證明,該病癥還會影響維生素B12的吸收狀況,從而導致惡性貧血。
具體來說,慢性淺表性胃炎的臨床表現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①上腹疼痛。上腹不規則疼痛是慢性淺表性胃炎最常見的癥狀,當熱這種疼痛其實與飲食并無直接關系。通常表現為彌漫性上腹部脹痛、隱痛、灼痛。個別患者也有可能表現為絞痛,且疼痛癥狀會向背部放射,因此在檢查時如果不能綜合考慮其各項癥狀,醫生也有可能會將其當做簡單的心絞痛來處理,因此患者要與醫生做好溝通、直截了當的向其闡述癥狀,從而幫助其作出準確的判斷。②噯氣。因為缺乏足夠的胃酸,所以食物在胃部消化時產生的氣體會堆積在胃部,進而產生“噯氣”癥狀。臨床統計有50%的慢性淺表性胃炎患者均存在噯氣癥狀。隨著氣體的過度堆積,胃部的氣體最終會從食管排除,雖說上腹部的? 飽脹感會因此暫時緩解,但隨著新氣體的產生飽脹感又會再次出現。所以只有在醫生指導下進行專業的治療才能夠擺脫這類問題的影響。③食欲不振、惡心、嘔吐、便秘。該類病癥患者的食欲會因為病情的變化而時好時壞。而惡心和嘔吐等癥狀則是由于胃黏膜受理化以及生物刺激的影響而導致的。結合實際臨床治療經驗分析,大部分慢性胃炎患者其實都或多或少的有便秘的癥狀,但腹瀉卻并不多見。
慢性淺表性胃炎患者在日常飲食中要做到營養均衡,無機鹽、脂肪、蛋白質、維生素和糖分均需要齊全攝入并合理搭配。這從源頭上避免了消化不良而導致的貧血。此外,還需要保證食物的酸堿平衡,以降低其消化過程對胃黏膜造成的負擔。在食物的選擇上,患者應以高維生素、高蛋白質的食物為主,從而避免由于缺乏維生素而造成的消化道黏膜變性,合理控制胃炎的癥狀。
具體來說,魚肉、蔬菜、面條、米飯等食物因為相對軟糯、有助于消化,所以可以適當多吃。而餡餅、玉米餅以及年糕等食物因為沒有經過發酵,所以慢性淺表性胃炎患者要盡量少吃。對于癥狀相對嚴重的患者,筆者建議可以多吃一些南瓜粥、藕粉、米湯等相對軟糯的食物,在進食時要做到“細嚼慢咽”。此外,患者還應當適當吃一些水果,并從菌類食物中攝入一定的膳食纖維。
用藥過程中,患者要盡可能少用皮質刺激類藥物。像如洋地黃以及利血平等藥物如果一定要服用,那么一定要遵醫囑飯后服用。在服用此類藥物的同時還應當服用適量的抗酸劑以及具有胃黏膜保護功能的藥物,這樣才能夠最大限度的避免損傷胃黏膜。
患者在進餐時要放松心情,以避免負面情緒或壓力影響到食物的消化或吸收。在進食時,如果出現了憂郁、緊張等負面情緒,則應當有意識的轉換、調整自己的心情。面對慢性淺表性胃炎,患者需要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多注意休息,要做到有規律的生活并配合適當的體育鍛煉,這樣才能夠強化胃功能,為醫生的治療用藥打好基礎。
如果患者存在嚴重胃痛的癥狀且不存在禁忌癥,那么醫生多半有要求其服用阿托品等解痙劑。而酵母片、多酶片則是在患者消化不良的狀態下服用的。如果患者胃酸過低、致使胃內細菌大量繁殖,則應及時服用黃連素以及氟哌酸等藥物,該癥狀的患者還需要配合服用具有調節中樞神經功能的藥物。患者需嚴格遵照醫囑控制好所服用藥物的劑量,對于消炎藥的服用尤其需要與醫生做好溝通,避免對胃黏膜造成二次傷害。
慢性淺表性胃炎的患者會出現惡心、嘔吐、消化不良以及大便異常等癥狀,嚴重影響到了患者的身體健康。鑒于其對身體健康造成的危害,患者需提高對這類病癥的關注度,在日常生活中做好預防措施并配合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相信在學習慢性胃炎的發病原因之后,患者都能夠擺正對于該病癥的認識,那么只要做到調整好自己的情緒、遵醫囑治療,就會盡早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