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1世紀是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也是數據共享的時代,在此時代背景下,個人所得稅稽查風險不斷提升,尤其是自納稅信用體系構建以來,相關監管部門所肩負的工作壓力更加沉重。要求其在實踐工作中有效利用相關政策,做好相應的規劃與管理,逐步減少稽查風險,同時做好風險防范等多項工作。
關鍵詞:大數據時代;個人所得稅;稽查風險防范
個人所得稅是現階段我國四大稅種中的重要組成,最近幾年來,我國個人所得稅呈現逐年遞增趨勢。自進入21世紀以來,人們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這也使得個人收入來源越發多元化,一定程度的增加了稅收監管難度。據可靠數據顯示,僅2018年我國個人所得稅流失金額就已達到數千億元,這就意味著個人所得稅稽查過程中面臨的風險越來越多,在此嚴峻的形勢下,不僅要確保個體經濟收益,同時也要相應做好稽查風險防范等多項工作。隨著稅收大數據時代的到來,稽查風險不斷升級,這就要求相關監管部門積極引入先進的技術手段,獲取有效的技術支撐,進而為個人所得稅管理提供有效的外在條件,減少各類風險所帶來的影響,確保稅收管理的有效性。
一、稅收大數據時代背景下個人所得稅監管的主要特征
第一,隨著納稅信用體系的構建,失信成本不斷增加。正如以上所述,由于個人獲取利益的渠道不斷拓寬,使得稅收稽查與管理工作的落實面臨諸多風險,2014年,我國針對個人所得稅稽查與管理中的問題針對性地建立了納稅信用體系,通過此體系的構建對個體納稅信用進行評估,對于級別較高的個體給予相應的激勵,主要體現在涉稅事項以及發票領用等多個方面。對于信用等級較低的納稅人,則會針對性的加大管理力度,尤其體現在稅務檢查、發票零用等多個方面。納稅信用體系的構建不僅僅增加了失信成本,同時也對納稅人提出了間接性要求,如若納稅人信用評級低,那么其資質審核以及投融資等均會受到相應的影響。
第二,個人所得稅監管工作中增加了個人所得信息的獲取等內容。自進入21世紀以來,稅收大數據的發展趨勢越發明顯,同時也逐步構建了現代化稅收征管體系,其中涉及納稅人的個人所得信息,包括財產登記數據、自行申報數據以及企業基本信息數據等等。上述信息均會借助物聯網以及互聯網等技術進行數據歸納與整合,同時做好信息披露與數據更新等多項工作。這也就意味著納稅人在納稅的過程中相關數據已存儲到稅收大數據體系內部,供多項監管部門參考并比對。與此同時,在此稅收大數據時代背景下,稅務監管范圍也在不斷拓展,現已包括個人所得信息的獲取等相關內容,要求納稅人根據自身的所得如期繳納個人所得稅,通過這樣的方式降低監察與管理過程中的風險。
第三,提高了對于個人所得稅監管方面的重視。值得一提的是,自國地稅合并以來,資源信息得到了有效統一,真正實現了數據的共享,這一發展形勢下,信息采集更加完整、更加真實,也大大提高了稅收效率,一定程度的減少了稅源流失。不僅如此,監管部門也提高了對于個人所得稅監管方面的重視,在實踐工作中不斷的總結經驗優化管理模式,以期提高納稅服務質量,使得納稅服務模式更加完善。
二、稅收大數據時代背景下個人所得稅稽查風險所造成的負面影響
第一,未能有效區分職工免稅福利。個人所得稅稅法中明確提出要求,個人所得稅主要指的是個人在認知過程中獲取工資、獎金以及津貼等的相關所得。無論是薪金還是工資都將列入職工個人收入中,稅法規定的減免稅收入則予以剔除。2009年所頒布的國家稅務總局關于企業工資薪金及職工福利費扣除問題的通知中做出相關規定,其中明確提出個人所得稅中的職工福利費不被納入個人所得稅的征稅范圍,上述現象將導致職工免稅福利與個人所得稅無法有效區分,從而造成個人所得稅少繳等問題。
第二,個人所得稅申報不合理。僅以公務相關的個人所得稅申報為例進行分析與探討,可知公務活動相關的個稅申報存在不合理現象。公務活動相關的補貼涉及通訊費補貼、差旅津貼等等。由于公務活動的性質存在差異,很多時候個人所得稅的申報過程中有失準確性與合理性,很難保證申報的有效性與真實性。
三、個人所得稅稽查風險防范方案
稅收大數據時代背景下個人所得稅的稽查與管理風險不斷增加,自納稅信用體系構建以來,致敬成本有所增加,在納稅人繳納個人所得稅的過程中,要求相關部門從戰略性角度入手,針對性的落實制度完善、資源管理以及政策提供等多項工作,加大個稅稽查風險的防范力度,降低風險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第一,有效運用稅收政策,加大管理強度。要求相關管理人員嚴格參照稅收政策對個人所得稅數額正確,督促納稅人自覺履行扣繳義務,進而減少稅收管理方面的資金投入。
現階段,國家稅務總局以及財政部門都以針對創新創業提供了稅收優惠政策。基于此,企業可有效利用政策優勢,降低人力資源演進過程中的資金投入,從而降低人力成本。
如,企業聘用殘疾人可享受相關員工聘用過程中100%的所得稅前加計扣除優惠。與此同時,相關員工的勞動報酬也可以減少50%的個人所得稅,這一優惠政策應引起相關企業的重視。
第二,制定激勵機制。企業需做好自我定位,針對員工的工作情況設置相應的激勵制度,制度的落實環節,同樣要做好個人所得稅繳納方面的記錄,避免出現漏繳等問題。
企業管理人員應制定完善的激勵制度,結合企業內部員工的 工作情況,制定科學的激勵制度,尤其針對業績突出的內部員工,應給予旅游活動等獎勵,旅游活動中所產生的費用均計入受益個人應稅所得,而其他未能達到激勵指標的員工則要嚴格參照勞務報酬所得予以征收個人所得稅,以企業所得稅前扣除的方式,大大提高員工的工作積極性。
第三,制定發展性方案。稅務處理過程中要求相關管理人員始終秉承全局性發展理念,從多方面入手,確保個人所得稅扣繳的統一性,尤其是住建部門、社保部門以及金融管理部門等應保持高度一致。
應將全局性思維融入到人力資源管理工作中,做好個稅稽查風險防范工作。要求企業管理人員提高對于醫療保險、員工工資、五險一金以及職工福利費優化方面的重視,切實考慮個人所得稅,明確上述費用是否應納入到個人所得稅中,在優化與落實的過程中嚴格參照相關法律法規,確保工作的嚴謹性與嚴肅性。
例如,銷售管理工作中企業選擇性地將外購產品或自產商品作為員工福利,贈予個體員工,抑或是將贈品贈予企業以外的個人,如若額度達到一定標準,那么同樣要以增值稅處理的方式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
再如,企業在激勵制度的建設環節,都會結合員工的日常工作表現以及工作業績等等提供一定的獎勵,以激勵員工的工作積極性。這一過程中,如若額度達到個稅標準,同樣要結合稅法規定內容,代扣代繳相關的個人所得稅,從而確保個人所得稅征收的合理性。
結束語:
綜上所述,文章主要針對大數據時代背景下個人所得稅減少風險防范的意義相關問題進行分析與探討,闡述了相應的見解。希望相關企業提高個稅風險防范意識,并結合大數據時代背景對于個稅稽查方面的要求,制定完善的風險防范措施,減少不必要的經濟損失。
參考文獻:
[1]馮秀娟.稅收大數據時代下的個人所得稅稽查風險防范[J].稅收經濟研究,2018,23(5):63-68.
[2]潘維勤.地方稅收信息化外包風險及防范研究——以河南地稅為例[D].山東:中國海洋大學,2019.
作者簡介:齊慶(1992-),男,中國注冊稅務師,中級會計師,會計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