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行
課題項目:課題名稱:吉林省高職高專學生創新創業問題與對策研究,編號:JGJX2019D671。
摘 要:高職高專院校的目標便是為社會供給大量的綜合型、技能型人才,當前時代,創新創業教育已然成為了學校教育改革的主流方向,但高職高專學校的雙創教育理念仍未全面落實到位,只是停留在表面。主要問題是師資力量匱乏、課程設置不科學、教學手段單一,若想更好更優的開展高職高專院校雙創教育工作,一定要創新教育思想、實事求是,全心全意的為學生服務,掌握當前雙創教育中存在的問題,之后在此基礎上探索出一套切實可行的操作方案,不斷的提升教學水平和教學效率,為學生日后的就業創業奠定堅實基礎。
關鍵詞:吉林省;高職高專;創新創業;教育;問題;對策分析
當前,吉林省高職高專院校雙創人才培養有些差強人意,我們應該找尋到雙創教育運作中存在的諸多弊端和不足,然后想方設法去彌補,不斷的優化課程、強化師資、創設平臺,全方位、多角度的提升廣大高職高專學生群體的綜合水平,使其在未來發展道路上能夠越走越好,為國家和社會做出應有的貢獻。
一、吉林省高職高專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現狀分析
通過對省內5所學校1500多名學生的創業教育問卷調查,和學校創業教育管理部門的創業教師進行溝通交流,總結出了省內高職高專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的基本情況。
在創新創業教育認知層面,通過對高職高專創新創業教育調查發現,8%的學生對創新創業教育很了解,34%的學生只是對創新創業教育少有了解,剩余的58%學生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創新創業教育。創新創業教育以新型教育理念形式出現,對現代教育領域的教育觀產生了巨大沖擊。國內創新創業教育仍舊處在初級發展階段,高中高專院校創業教育有待加強。透過高職高專生獲取創業知識來源的角度分析不難發現,他們的創業知識主要源于親自實踐和創業課程學習,通過調查看出,高職高專生創業知識獲取來源分別是親自實踐、創業演講、創業課程、周圍朋友和伙伴、家庭教育、自媒體、讀書、創業培訓以及其他,上述各要素所占額度依次為22.81%、20.62%、15.01%、 11.73%、10.36%、9.95%、7.73%、1.71%、0.08%。由上可知,很多學生的創業知識大都源于實踐經驗和創業演講以及創業課程,同時不難發現,自媒體引導創業教育的力度有待提升,創業書籍的影響力還需要進一步加強。
創業教育課程設置層面,有19%的學生認為現在學校所開設的創業課程,對于創業根本沒有幫助,67%的學生認為學校開設的創業課程對自己創業有一定幫助,14%學生認為學校開設的創業課程對于創業有巨大作用。由此可見,高職高專學校中的雙創教育課程設置方面存在很多不足之處,難以和學生未來發展需求相契合。學生對課程效果不是很滿意,課程質量評價偏低,14%的學生希望創業教育可以成為基礎課,31%的學生想讓創業教育成為選修課,55%的學生想讓創業教育通過實踐活動的形式去呈現出來。
二、吉林省高職高專學生創新創業問題分析
(一)雙創教育理念陳舊
最近幾年,吉林省職業教育行業發展速度不斷加快,各大高職高專院校愈加重視雙創教育,但是因為受到人員供給不足、課程設置不合理、經費難保障等影響,雙創教育始終不見成效。部分學校進行雙創教育時,只是單純的向學生們講解創業教育的一些基本知識,有的學校則注重對學生進行雙創技能培訓和技巧傳授,這就造成雙創教育和基礎知識之間出現了嚴重脫節的情況,雙創教育和專業教育背道而馳。
(二)雙創課程設置不科學
通過對吉林省雙創教育課程設置情況的調研發現,雙創教育就是將傳統經濟管理課程和企業管理課程進行了些許轉變,換湯不換藥。雙創教育課程設置沒有針對性,和其他課程相比不嚴謹,且學時不足。省內高職高專院校雙創教育依舊是教師照本宣科式教學,課程內容長時間沒有更新,都是理論性知識,在一定程度上嚴重忽視了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技能訓練板塊缺失,整個課程沒有創新性和實踐性可言。雙創課程所涉知識結構、內容專業、人文教育存在著單一、狹窄、薄弱的缺陷,高職高專院校不能按照本體需求進行內容選擇,自行組建知識結構更無法達成。盡管諸多院校設置了選修課以及創業大賽等活動,但活動實效性不高,無法上升到理論指導層面,導致只是簡單的活動,和實踐相脫離,活動效果差強人意。
(三)教學手段太過單一
吉林省高職高專現有的雙創教育,依舊以統一教學計劃行事,使用相同的教學模式來施教。教師統領課堂,學生被動聽講,這樣的教學一味突出教師的特點,學生個性此時被嚴重忽略,沒有做到因材施教,忽視了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學生學習興趣不高,厭學情況時有發生。教學手段上,由于學校條件差且教育思想陳舊,教師的教學手段太過單一,雙創教育時進行填鴨式教學,以理論知識灌輸為主,關于創業計劃和創業設計等方面的教育,都是紙上談兵,對未來學生創業發展來說,意義不大。此類教學模式沒有綜合考慮學生創業意向和學生創造性,嚴重削減了學生學習積極性,這樣也更加不能挖掘學生內在創造力。由于教學手段呈單一化,提供給學生的資源也單一,導致不能拓展學生視野,其主動學習能力備受打擊,遏制了其創造意識萌發。
(四)師資力量薄弱
雙創教育對教師提出了很高要求,教師學歷和學識、經驗等均需達標,對于教師來說,雙創教育是一項很大的挑戰。雙創教育的終極目標便是讓學生形成創新意識、擁有創業能力,這對學生們的實操能力要求很高,因此負責雙創教育任務的教師,一定要有扎實的管理功底,擁有豐富的實踐經驗。但吉林省高職高專院校中的雙創教師數量稀缺,師資力量無法得到保障。盡管教育主管機構和各大院校都十分重視雙創型教師培養,但目前仍不能滿足學生發展需求。
三、處理吉林省高職高專學生創新創業問題的對策
(一)確定雙創教育目標
高職高專雙創教學目標制定勢在必行,務必要分析好當代社會對雙創型人才的需求,按照社會所需制定教學標準,做好教學規劃。雙創教育目標要囊括知識目標和行為目標以及結果目標:知識目標就是要在教育工作中讓學生掌握知識;行為目標就是要讓學生在創業中有所作為;結果目標便是借助雙創教育讓學生為社會做出貢獻。高職高專院校雙創教育要將培養學生創業意識、創業能力、創業知識、創業特質視為重中之重,轉變以往的固有教學思維與理念,創新教學思想和目標,唯有如此,才能確定雙創教育方向,為后續的教育教學工作順利進行夯實根基。
(二)構筑多樣化實踐教學平臺,全面提升高職高專生的綜合能力
高職高專院校在進行雙創人才培養時,務必要立足于現實,按照學校自身情況和培養目標等,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原則,之后在此基礎上促進學生知識、素質的協調發展,合理制定各專業人才培養計劃,期間要彰顯出高職高專院校辦學特點,循序漸進強化學校自身的內涵建設,最終提升雙創教育質量和水平,為社會供給優質人才。
首先,設立雙創教育課程,培養學生雙創素養。應該創新傳統教學模式和課程,適時增加雙創教育課程,將本課程視為學生必選科目,然后選擇針對性的教學方法去施教。具體教學環節內,教師要在班內營造出民主、輕松的教學環境,假設教師只是按照之前設計好的課程來教學,將學生興趣培養擱置一旁,那么學生學習熱情便會消減,不利于教學質量提升。教育質量評價取決于社會,對廣大高職高專生而言,雙創知識和技能缺一不可,教師要向學生們傳遞小企業創辦、管理的相關知識、技能等內容。課內教師要以創業案例做引,然后向學生直觀展示創業者的精神、作為、素養、方法、規律等,排除學生顧慮,讓他們未來放手去搏。
其次,創設實踐教學結構體系,優化實踐內容。創設嶄新的實踐教學體系階段,需要建立滿足雙創人才培養標準的教學體系。省內高職高專院校要建立起“基礎、專業、綜合”式的三層實踐教學體系,然后形成實驗、見習、實習、課程設計、論文、社會實踐、創業活動等多環構成的教學結構。以層層遞進式方案,每個環節都要有側重點,第一層注重培養學生基本技能,第二層注重培養學生專業技能,第三層注重學生理論和實踐的聯系能力,以學科交叉、文理滲透為基準點,唯有如此才能改變重理輕文的窘境,讓雙創教學變得事半功倍。還有就是要積極借助第二課堂去鍛煉、鼓勵學生創業,積極開展校園創業計劃比賽,開展創業交流活動,誠邀企業家來校演講等,這樣就會豐富雙創教育內容,拓展學生視野,讓那些成功者和學生直談,幫助學生解答創業疑慮,分析他們創業成敗原因,為學生以后的創業之路給予指引。
(三)創建雙師型隊伍,為雙創教育提供保障
首先,對理論教學教師,要鼓勵這些教師深入企業生產一線中去,在實踐操作中提升教師自身的實踐能力,為學生日后的就業和創業提供可行性指導;對實驗實訓類教師,理論培訓必不可少,讓實訓教學從剛開始的經驗型模式向科技型模式轉變;對那些青年“潛力股”教師,要送往知名企業培訓,或深入師資培訓基地進行深造,提升教師綜合素養。
其次,人才引進不失為一個好辦法,要從行業企業中邀請專業功底深厚、實踐經驗豐富、擁有教師基本條件的工作人員來校任職,將行業和技術領域中的新成果、新理念、新知識引入到課堂上,將社會經濟發展中的諸多問題作為案例,然后演示給學生,融洽師生關系,逐步化解高職高專教育和社會需求脫節的矛盾。
最后,誠邀各專業優秀人才入伍,高職高專院校可按照專業設置特點和課程結構需求等,針對性的進行兼職教師選聘。此時,兼職教師可為行業翹楚、楷模等,也可以是行業領域的專家,因為他們知識經驗十分豐富,會幫助廣大高職高專生更深入地了解本專業最新動態和訊息,對學生們進行職業素養培育和創業教育培育,會助力學生不斷提升自身專業技能,對他們未來的就業、創業而言,大有裨益。
結束語:
縱觀吉林省高職高專院校雙創教育現狀來分析,效果差強人意,要知道創新創業教育是一門綜合性課程,不是簡單開設幾門課程就作罷,單一的向學生傳遞和灌輸文化知識內容,實則要做到無死角的滲透,融入教育、教學工作中的方方面面,所以我省高職高專院校的雙創教育工作開展,要從教學理念創新、教學課程創新、教學手段創新上來下工夫,不斷的強化師資力量,從而讓學生們擁有創新思維和創業意識,提升他們創業能力,而后必定會在社會中大展拳腳、展現自我。
參考文獻:
[1]于恩順.吉林省高職院校創業教育促進機制研究——以吉林工程職業學院為例[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7(20).
[2]王紀宏.吉林省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研究[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7(13):15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