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凌鵬
摘 要:全域旅游作為一種以旅游業帶動和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新區域協調發展理念和模式,全國各地正紛紛以此為主線推進旅游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也對旅游專業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適應發展變革,高職院校旅游專業應當對人才培養方案進行不斷的革新,加強實訓教學,持續提升學生專業技能、綜合素質與創新能力。
關鍵詞:全域旅游;旅游專業;實訓教學
“全域旅游”被《人民日報》列為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治國理政的100個新名詞之一。李克強總理在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要“創建全域旅游示范區”。國務院辦公廳也印發了《關于促進全域旅游發展的指導意見》。推進全域旅游是我國新階段旅游發展戰略的再定位,是一場具有深遠意義的變革。旅游職業教育,在人才培養上理應走在發展之前,為全域旅游發展提供人才保障。但面對變革,高職院校旅游專業理論教學與實訓教學之間,問題卻日益突出,無論是課程建設還是師資隊伍建設,都跟不上時代的步伐了。這其中除了教師和學生的原因外,也有院校硬件設施及人才培養模式滯后的原因,但重點還是實訓教學的不足。本文意在探索全域旅游背景下高職旅游專業如何開展實訓教學。
一、旅游專業實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旅游業的發展,具有巨大的帶動作用,其在國民生產總值中所占的比例,逐年提高,因為旅游消費能帶動食、住、行、游、購、娛等諸多行業的發展。“這正是全域旅游下旅游產業發展的最終目標,以旅游為主旨促進地區其他產業共同發展”。但在發展全域旅游的背景下,高職旅游專業的實訓教學,明顯跟不上時代了,這主要表現在:
(一)實訓教學不受重視
現階段各高職院校旅游專業的實訓教學,并未得到足夠的重視。在各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標準中,實訓教學所占比例雖然都有明確的規定,但實際教學中仍多以理論為主,教學模式難有創新,教學目標也缺乏針對性。很多學校因經費原因,建幾個實訓基地應付檢查,但實際使用率并不高。實訓成了教學的輔助或是面子工程,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對理論知識的實踐能力,很難得到提高。
(二)人才培養方案沒有針對性
旅游專業包含的課程很多,甚至可以繼續細分專業,但要具體看針對什么方向。從許多高職旅游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上來看,各院校似乎并沒有意識到高職該突出的是職業技能,卻向普通高校看齊,課程設置上往往只注重廣,而不注重精。學生什么都學,什么都會,但嚴格說來,卻是什么也不會。這既不利于學生的專業發展,也不利于學生的就業。
(三)人才培養目標與市場需求脫節
旅游業綜合性強,市場化程度高,受政治、經濟和自然等因素的影響較大。而發展全域旅游,使旅游業向開放的“旅游+”融合發展方式轉變,加強了與其他產業的融合力度。瞬息萬變的且關聯性很強的旅游市場,對人才需求的可變性很大,但許多高職院校并沒有把握住市場需求的變化,這直接影響到了學生今后的就業與發展。
(四)專業教師自身能力的欠缺
旅游專業的實訓教學講究專業性、實踐性和技能性。但大部分高職院校在聘任專業教師時,多數是先看教師的學歷,而對教師的從業經歷和資歷卻并不重視。因此就造成了專業教師多數是普通高等學校高校的應屆畢業生,理論一堆,但技能缺乏。還有一些院校的領導,甚至認為旅游專業教學不存在什么專業性,于是很多半路出家的非旅游專業教師,就因為旅游專業招生情況好于其他專業,只經過簡單培訓后,就改專業從事旅游教學了。由于對實訓教學的輕視,以及很多教師本身就缺乏足夠的實踐經驗,那么旅游專業實訓教學的效果,便可想而知了。
(五)校企合作不夠深入
旅游專業作為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實用性學科技術,更要加強校企合作模式,實現專業教育與崗位需求的無縫對接。但實際上很多高校對校企合作并不重視,這種人才訂單式培養模式還沒有得到廣泛的普及,很大一部分院校缺少為學生提供實習實踐的平臺,或者說院校雖然與企業有聯系,但合作并不深入,缺乏長期性與經驗性的合作模式,很多企業不愿意承擔學生實習任務,也不愿意為相關對口專業的學生提供有利于其成長與發展的學習環境,如此一來就導致院校教學內容與行業要求不相符。甚至有些企業將學生視為廉價勞動力,實際上并未給學生提供專業對口的實訓環境。
二、全域旅游背景下對高職旅游人才的新需求
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區域內,以旅游業為優勢產業,通過對區域內經濟社會資源,尤其是旅游資源、相關產業、生態環境、公共服務、體制機制、政策法規、文明素質等進行全方位、系統化的優化提升,實現區域資源有機整合、產業融合發展、社會共建共享,以旅游業帶動和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一種新的區域協調發展理念和模式,是以旅游拉動產業經濟發展鏈條,帶動地區經濟的全面發展。在如此背景下,對高職旅游專業人才的需求勢必將不同于傳統的產業需求,這就更需要在實訓教學方面進行全面而專業的革新。
(一)對專業技能型人才和創新型人才的需求量增大
全域旅游將帶動著整個旅游業的變革,尤其是旅游職業教育方面,第一個變化就是對專業技能型人才和創新性人才的需求量增大。因為對于旅游業而言,專業技能型人才和創新型人才符合旅游業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是提高旅游服務品質,提升游客滿意度,加快智慧旅游和“旅游+”融合發展的關鍵。因此旅游業在人才需求方面,除了需求量的增加,也將更加注重人才的專業性及創新能力。
(二)對高端旅游管理人才及跨行業專業管理人才的需求量增大
“從現階段高校對旅游管理人才的培養機制來看,旅游專業大多以大中專高職學歷為主,旅游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與專業素養也都不高,很難與國際先進水平接軌”,但這并不是高職旅游院校人才培養的重點。在發展全域旅游的背景下,旅游業加大與農業、林業、工業、商貿、金融、文化、體育、醫藥等產業的融合力度,能形成綜合新產能。高職院校旅游專業應當從中看到人才培養的新方向,加強對學生跨學科管理及目的地管理能力的培養。
三、全域旅游背景下高職旅游專業實訓教學策略
(一)加強職業道德與服務意識的教育
旅游業是服務業,在實訓教學中,應當注重職業道德與服務意識的教育。高職院校的部分學生,理想遠大,卻不能腳踏實地,誠信與服務的意識也不強。因此無論在理論教學還是實訓教學中,都必須加強職業道德與服務意識教育。
(二)以企業崗位要求作為實訓教學的目標
實訓教學必須以企業的崗位要求作為目標,將其作為人才培養的標準而不是教學的輔助手段。多開展職業技能大賽或理論實踐一體化大演練等活動,真正做到多種教學模式并存,以行動為教學主導,推行理論學習、實操演練與場景模擬相結合的教學模式,把專業技能資格證書的考核納入教學內容,擴大學生在職業資格證考取與今后持證上崗方面的優勢,全力打造理論知識豐富、專業技術過硬的實踐崗位型新型服務人才。旅游專業的人才培養,除注重以德為先外,應以崗位能力為重,注重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在理論教學和實訓教學中都應當秉承接軌崗位要求,與就業相銜接。
(三)確實實現校企合作,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在全域旅游背景下頭,高職院校應當在人才培養方案、課程建設和師資隊伍建設上實現真正的現校企合作。與其在象牙塔內閉門造車,不如真正走進企業,一個是課程建設要廣泛采納企業意見,根據企業崗位標準與實際用人規格去開發實訓課程;一個是實訓教師應真正到企業掛職鍛煉,提高自身能力。在人才培養模式上,積極尋求專業對口的企業加強校企合作,實現企業崗位實踐教學,強化實訓,推廣現代學徒制、企業訂單式培養、彈性學制和校企聯合辦學等,都是高職院校值得嘗試的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當然,高職院校也應當重視校企合作的模式,要對合作企業的企業文化、工作強度、生活環境、薪資標準和在職培訓等信息認真核查。“對失信企業、有違法經營和偷稅漏稅和重大經濟糾紛及不良借貸的企業一票否決,并堅決不與合作”。校企合作應當以專業對口為主,學生所學專業與企業的經營范圍應當完全一致。最重要的是校方應與企業簽訂規范的校企合作協議,保障學生的實訓教學得以實現,使其在就業前能提前熟悉工作崗位,融入工作環境,能為其自身成長和自我提高提供良好的職業平臺。
(四)培養方向注重于專業型旅游人才
全域旅游背景之下旅游行業內部分工將會朝著越來越細化的走勢發展,這對人才培養的方向、要求乃至專業技能也會更精細化,高校旅游管理專業方向的拓展與培養目標勢必也會在規模化與特色性上有著更高的發展。高職院校旅游專業應把握行業發展趨勢,結合院校優勢及學生特點突出特色做大做強。例如西雙版納職業技術學院旅游管理專業,便以當地建設世界旅游名城及一帶一路建設為契機,將方向準確的定位在東南亞。在實訓教學中,將旅游英語和泰語作為必修課程,以適應當地旅游業的發展趨勢。
四、旅游專業實訓教學的未來構思
(一)實訓教學的方向
首先,立足課堂教學,通過實訓教學讓學生掌握旅游專業職業基礎技能,如職業道德、禮儀禮貌、辦公自動化、常用外語對話、導游講解與旅游服務等。在此基礎上,還應當拓展旅游心理學、旅游服務管理、市場營銷及電子商務等課程的實訓教學。其次,增加崗前培訓。為了提高綜合服務能力,需要在學生上崗前進行專業訓練,其中包括職業操守、旅游市場營銷、經營管理和人力資源管理等。最后,增加拓展訓練。利用學校現有的合作企業開展假期社會實踐。例如到景區、酒店、旅行社等企業參加社會實踐或是實地考察,有利于學生盡快了解行業信息,增強自身判斷分析能力,盡快適應社會需要。
(二)實訓教學的實施
首先,要培育“全域旅游”的理念,引導學生認識到旅游業已經從封閉的旅游自循環向開放的“旅游+”融合發展方式轉變。其次,是要從實際出發,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不能超越或背離本區旅游業發展現狀和的實際能力,要根據全域產業的發展規律進行合理規劃,設定未來的發展方向和目標。要充分發揮相關領域的人才優勢,師資隊伍建設要提前規劃,不能空有計劃而無法實施。再次,要根據企業所需,調整旅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標準,建立穩定的校企合作關系,建設校外實訓基地和校內實訓基地,改進教學方式,實現實訓教學與理論教學有效結合,使各自占比得到有效控制,保證實訓教學按計劃進行。多利用假期,鼓勵學生到企業跟崗實習或進行社會實踐。最后,是盡量聘請業內優秀人才在校內或企業進行實訓教學,同時利用寒暑假將專業教師派往企業頂崗學習,提高實訓教學水平與教學能力。
結束語:
綜上所述,全域旅游背景下高職旅游專業人才的培養,應注意把握行業發展趨勢,務必對學生進行實踐創新能力的培養,以適應社會發展與行業發展的新形勢。在重視旅游行業實際發展的前提下,應注重就業市場對旅游專業人才的實際需求,確定人才培養目標,不斷修正人才培養方案與人才培養模式,理論教學要聯系實踐,切不可忽視實訓教學。
參考文獻:
[1]楊尚英,郭力宇,杜忠潮.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的改革探索與創新[J].中國科技信息,2017(06):202-203+221.
[2]李茜燕.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16(23).
[3]李廣宏.全域旅游背景下高校旅游管理學生培養改革研究[J].科技經濟導刊,2017(33):155-156.
[4]李靜.全域旅游背景下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分析[J].濟南職業學院學報,2018,128(03):94-97.
[5]孫靜.“全域旅游”背景下旅游管理專業人才能力培養策略[J].旅游縱覽(下半月)2017(08):272.
[6]楊芳.全域旅游背景下旅游管理專業外向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中國商論,20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