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靜
隨著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飲食結構不合理,自然環境日趨惡化,年輕人群中發生猝死的機率在逐年加大;社會的老齡化,心血管疾病的逐漸增多,老年人的健康也受到極大的威脅。
我國的心肺復蘇普及率很低,往往不到1%,而發達國家的心肺復蘇普及率普遍高于80%,越早開始進行心肺復蘇那么復蘇的成功率也會越高,每延遲一分鐘進行心肺復蘇,那么病人的生存率將會下降10%,心肺復蘇真正體現了時間就是生命,學會心肺復蘇術在關鍵的時刻會救人一命,那么發生了什么樣的情況需要做心肺復蘇,是不是每個人都可以進行心肺復蘇的操作,又該如何進行正確的操作呢?帶著以上問題我們列出了如下要點,相信學習后對您及您身邊的人都會有很大的幫助。
答:病人忽然倒地,沒有意識;呼吸斷續或停止;大動脈搏動消失(非專業人士可以不判斷大動脈搏動);瞳孔散大,面色蒼白或發紺。如果是普通群眾的話,只需要判斷病人沒有呼吸就可以立即開始心肺復蘇,比如心臟病發作、溺水、觸電、不明原因的猝死等,以上這些因素導致的猝死,如果盡早進行心肺復蘇的話,那么搶救成功率是非常高的。
答:首先應求救,直接拔打120電話,或者要求旁人拔打120電話,如果只有一個人的話,那么先拔打電話求救后再進行搶救,并冷靜向120描述以下內容:1.發生了什么事件,是否有人受傷?是否有人發病?是否有人需要醫務人員的幫助?2.事件發生的所在位置(盡量描述具體位置); 3. 有效電話號碼,必須保證急救人員到達后能夠及時找到病人;4.病人現在的情況怎么樣,如果不懂醫學術語,就描述發現者所見到的真實情況,如果知道病人的病史可以告知急救人員;5.正確簡短的回答急救人員的提問。在急救人員未到達現場的時候,報警人可以根據急救人員的要求在現場做一些簡單的操作,比如胸外心臟按壓、壓迫止血、開放氣道等。
答:1.輕拍病人雙肩,切勿拍擊患者頭、胸、腹部等其他部位,判斷病人有無反應;2.對著病人雙耳高聲呼喊:“先生/女士,你怎么了”(如果知道姓名,呼喊其姓名),病人無反應;3.判斷頸動脈搏動,頸動脈在喉結旁邊1-2厘米的位置,觸摸頸動脈時稍稍用力,否則如果頸動脈搏動微弱則無法觸及,如無搏動,則可以立即開始心肺復蘇;4.如施救者不會判斷頸動脈搏動,則判斷病人是否有呼吸,可采用聽口鼻或者看胸廓有無起伏的方法檢查呼吸,如無呼吸,則可以開始心肺復蘇。
答:1.將病人放平,放于硬地或者硬板床上,如條件不允許,則可以在背上墊入硬板類的物件;2.解開患者外衣,充分暴露按壓部位,如果是女性,則應解開胸罩;3.按壓時上半身前傾,腕、肘、肩關節伸直,在一條直線上,以髖關節為支點,垂直向下用力,借助上半身的重力進行按壓。4.按壓位置,在兩乳頭連線的中點或胸骨中上1/3;5.按壓的頻率:每分鐘100-120次,不可過快,也不可過慢;6.按壓的深度:5-6厘米;7.每次按壓后使胸廓充分回彈,使按壓部位回復到未按壓前的狀態,施救者不可在每次按壓后倚靠在患者身上;8.盡量減少按壓中斷時間,如多人參與搶救需交換按壓,在交換按壓時,以接替按壓者做好準備后,按壓者方可中斷按壓,并且快速交換按壓,以保證按壓的質量,但按壓中斷時間限制在10秒以內;9.每按壓30次,做2次人工呼吸,以30:2的比例進行搶救,直至急救人員趕到;10.如果多人參與搶救,那么則可以由一人來清理病人的口腔、鼻腔異物或分泌物,以便保持呼吸道通暢;11、如遇溺水病人,則先進行5次人工呼吸后再進行胸外心臟按壓。
答:如果是兒童的話,那么按壓深度為5厘米(大約為胸廓前后徑的1/3),兒童指青春期前,以是否出現第二性特征,比如胡須、胸部發育等為區分標準;嬰兒(1歲以內)按壓嘗試為4厘米(大約為胸廓前后徑的1/3),可用大拇指或者食指和中指進行按壓。
答:急救人員到達現場后;病人呼吸心跳恢復,面色紅潤,瞳孔縮小;搶救時間過長,確認病人已無搶救價值或心肺復蘇已超出了施救者能力范圍均可停止搶救。
相信通過以上知識的學習,廣大群眾能夠在危急的時候伸出自己的雙手,把更多的生命能夠從死亡線上救回來。予人玫瑰,手留余香,將急救知識傳播出去,讓身邊的每一個人都能成為您身邊的急救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