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究濕性愈合換藥中的風險并制定相應的護理對策。方法:選擇2015年1月至10月如皋市人民醫(yī)院收治的濕性愈合換藥26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簡單隨機法分為對照組、觀察組,每組130例。對照組濕性愈合換藥患者給予常規(guī)護理,分析換藥風險后,提出管理對策。在觀察組患者中實施針對性護理,對比兩組濕性愈合換藥患者護理滿意度、護理投訴率、并比較而實施管理前后不良事件發(fā)生率。結果:實施管理后觀察組患者不良風險事件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且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濕性愈合換藥過程中存在一定的風險性,不利于患者健康。需要提高護理人員專業(yè)技能,制定科學合理的管理對策,從而降低不良事件發(fā)生,減少護患糾紛,提高護理質量。
【關鍵詞】 濕性愈合;換藥;護理風險;對策
在以往,臨床上認為應該采取暴露療法或薄層透氣敷料的干燥方式處理傷口,認為這種方式有利于減少細菌滋生,促進患者合傷口愈合。近年來,隨著不同疾病的進展以及不同傷口的出現(xiàn),臨床上對傷口愈合研究不斷深入,逐漸有學者提出對傷口使用敷料的目的不僅為了覆蓋創(chuàng)面,還需要促進傷口愈合,為傷口愈合提供最佳的環(huán)境[1-2]。如今濕性愈合的方式開始得以在臨床上廣泛應用,并且有大量研究證實濕性愈合的臨床療效確切,而且應用領域較為廣泛,從簡單的軀體傷口可以應用至其他慢性傷口,均能夠達到較高的有效性和確切性。但是在臨床實踐過程中,有很多專科護理人員由于操作不規(guī)范或其他因素存在,導致濕性愈合不僅換藥后愈合效果緩慢,而且還會降低換藥風險性,導致醫(yī)療糾紛不斷發(fā)生。為了能夠進一步了解濕性愈合換藥中存在的護理風險,在本文中對濕性愈合換藥患者展開分析,結果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5年1月至10月如皋市人民醫(yī)院收治的濕性愈合換藥患者260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法分為對照組、觀察組,各130例。對照組濕性愈合換藥患者給予常規(guī)換藥,對其換藥過程中相關風險進行分析后,觀察組實施針對性護理管理。所有患者均知曉并同意參與本次研究,此次研究內(nèi)容得到本院倫理委員會許可。
對照組患者男性74例、女性56例,年齡18-75歲,平均年齡(56.8±3.9)歲,疾病種類:糖尿病足36例、壓瘡44例、其他皮膚潰瘍50例;觀察組患者男性72例、女性58例,年齡19-78歲,平均年齡(56.6±4.0)歲,疾病種類:糖尿病足37例、壓瘡45例、其他皮膚潰瘍48例。兩組濕性愈合換藥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對照組對濕性愈合換藥患者進行常規(guī)護理,并對出現(xiàn)風險事件進行分析。結果發(fā)現(xiàn)出現(xiàn)風險事件的原因主要與護理人員的專業(yè)技能不熟悉,護理人員在換藥時未注意做好對患者的評估和溝通。
觀察組針對濕性愈合換藥中存在的風險問題進行針對性改進[3]。對患者進行針對性護理,管理對策如下:(1)加強傷口專科護理人員技術管理。安排傷口專科護理人員進一步學習并了解濕性換藥方法,護理部與醫(yī)務部共同制定相關操作與規(guī)程,改進傷口專科護理人員的工作范圍和工作能力。(2)對門診患者和住院患者給予針對性干預,例如對于門診患者需要直接與傷口專科護理人員進行溝通,護理人員在對患者傷口進行檢查后,將患者傷口情況告知相應科室醫(yī)生,在與醫(yī)生進行共同商討以后取得一致意見,再對患者進行換藥。住院患者則由主管醫(yī)生、病情責任護士書寫護理會診單,傷口專科護士接診以后到病房檢查書寫會診意見,換藥經(jīng)由護理人員進行記錄。對簡單傷口進行皮膚處理,醫(yī)生提出相關意見與建議,護理人員負責定期跟蹤,觀察患者康復效果。(3)除了提高自身專業(yè)技能外,護理人員還注意交流溝通,在與患者進行溝通時耐心的回答患者相關問題,并保持和藹的服務態(tài)度,注意相互尊重。
1.3 觀察指標對比兩組濕性愈合換藥患者護理滿意度、護理投訴率以及兩組間不良事件發(fā)生率。護理滿意度采用本院自制表格進行調(diào)查,分值范圍0-100分,分值與患者護理滿意度呈正比。
1.4 統(tǒng)計學分析以(n/%)表示計數(shù)資料,組間差異采用卡方檢驗;以(x±S)表示計量資料,差異性采用t檢驗。將所得結果均帶入SPPS23.0版中,當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對照組期間護理投訴率、不良事件發(fā)生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濕性換藥愈合患者護理滿意度顯著大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 1 兩組濕性愈合換藥患者護理滿意度、投訴率、不良事件發(fā)生率比較 [ 例(%)]
濕性愈合概念在20世紀60年代初被提及,國外學者提出了濕潤環(huán)境能夠更加有利于創(chuàng)面愈合,這是由于損傷后上皮細胞修復需要細胞游動、增殖,傷口滲出液的生長因子需要在閉合敷料維持其活性,而且密閉濕潤的環(huán)境能夠更加有利于表皮再生,促進傷口快速愈合[4]。另外濕潤環(huán)境減少敷料與創(chuàng)面粘連,在換藥過程中不會牽拉傷口而損傷肉芽組織和新生上皮組織,能夠盡量減輕患者疼痛感。濕性愈合能夠起到保溫、保濕、吸濕的效果,能夠直接或間接促進傷口愈合,縮短患者療程,減少其醫(yī)療費用[5]。但是在濕性愈合換藥過程中,受到護理人員自身因素以及患者自身因素影響,會導致濕性愈合效果不佳,出現(xiàn)一些不良情況。
隨著專科護理人員的出現(xiàn),傷口護理逐漸取得較為良好的管理效果,在傷口護理中,通過加強對傷口專科護士管理,提升每位護理人員處理傷口的護理能力并且對患者進行針對性護理服務,能夠幫助患者降低換藥風險性,提升預防效果,可以明顯降低患者投訴率,幫助醫(yī)院樹立理想的社會地位[6]。
在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投訴率以及不良事件發(fā)生率均低于對照組(P<0.05),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綜上所述,濕性愈合換藥中存在一定的風險性,對患者展開針對性護理服務有助于減少不良事件發(fā)生,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
[1]費躍.骨科護理人員術后換藥的風險因素與預防對策[J].中醫(yī)藥管理雜志,2018,26(20):165-166.
[2]蔡潤嬋.外科門診換藥患者的心理護理方法和效果[J].中國醫(yī)藥科學,2019,9(1):107-109.
[3]范錦泳.探討細節(jié)管理對門診換藥室護理質量的影響[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19,35(19):138-138.
[4]李宏元,祁明,宋海蓮,翁喜娟.濕性輔料換藥護理在外科傷口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9,17(15):204-205.
[5]郭金花.傷口濕性愈合理論在門診換藥護理中的應用價值分析[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9,19(10):1760-1761.
[6]劉彤.濕性敷料換藥及護理對術后切口裂開的愈合時間影響[J].全科口腔醫(yī)學雜志(電子版),2019,6(18):83-83.
作者簡介:尤婧,本科,主管護師 研究方向:傷口造口的換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