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俊
【摘要】 通過整合總結針刺頻次的研究現狀、不同疾病的頻次選擇、組織病理愈合情況以及古代文獻的研究,探討針刺頻次的臨床應用是否存在一個合理標準與指針,為廣大學者進行針刺頻次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關鍵詞】 針刺;頻次;
針灸治療現在作為被廣泛接受的一種疾病治療手段,擁有其獨特的優勢,針灸簡、便、廉、驗, 越早使用對疾病的治療效果越好。但其缺點也較為明顯,治療頻繁、單次治療時間長,這成為很多人懼怕針灸治療的原因之一。針刺頻次是指針刺治療的頻率和次數。針刺頻次包括了兩次針刺間隔時間和總體針刺次數兩個方面。而關于不同針刺頻次治療疾病的文獻資料尚較為缺乏,增加了本次探討的必要性。
經過查閱文獻發現,在大部疾病的治療中,毫針治療頻次基本為1日1次,而在療程方面有7日1療程,也有10日1療程以及5日1療程、2周1療程等說法[1-4]。其它疾病的毫針治療頻次雖也大多為1日1次,但仍有醫師選擇了不同的方案。
稅素華[5]將49例周圍性面癱病人隨機分為A、B 兩組,A 組每日針刺1次,B 組每周針刺2次,治療3個療程后發現,每日治療1次與每周治療2次的療效、治愈率差異無顯著意義。
符仲華等在大鼠實驗性胃潰瘍模型造模后第3天開始針刺治療,經比較觀察,在3天1次、2天1次、1天1次3個治療組中,以每2日治療1次療效最佳。
蔡紅將45例原發性骨質疏松癥患者隨機分為3組,采用針灸療法,發現每周1次治療組骨密度無變化,每周2次治療組和3次治療組均能提高腰椎和股骨骨密度,而且兩組之間療效無明顯差異。
邢艷麗以頭針治療腦梗塞后偏癱患者60例,發現以日針3次較日針2次為佳。
綜上可見,在一般疾病的治療中,大多數文獻中針刀、毫針刺均遵循教材中所提出的治療頻次,得出的治療效果也沒有明顯的統計學差異。但在一些疾病的不同病理狀態、病程的不同時期時,針刺的頻次對疾病的影響會出現一定的差異,但這些研究均缺少多中心、大樣本的進一步探討,同時也缺乏深度的機理探討。
針刺作為一種微創治療手段,對人體的皮膚肌肉組織會造成一定程度的損傷。因此,受損組織的恢復速度則成為了針刺頻次選擇的依據之一。
現在認為,無論傷口的類型、愈合的時間以及傷口處理的方式有何不同,傷口愈合過程都有5個基本部分:①炎癥反應;②細胞增殖;③結締組織形成;④傷口收縮;⑤傷口的重新塑造。
①局部因素:血液供應障礙、出血與感染等。②全身因素:營養障礙、代謝障礙、免疫功能低下、創傷等。③糖皮質激素。
①肌肉組織的再生能力弱,損傷后常被瘢痕組織所替代。②肌腱的再生能力強,斷裂的肌腱經過合適的外科處理后能很好的修復。③筋膜的修復快速而強大,可以無痕愈合。
因此,任何人體組織受到創傷后的修復都會經歷這些類似的過程。針刺雖然造成的切口很小,但仍使組織出現不同程度的損傷。不同組織的修復能力的差異,導致其修復時間不同,同時臨床治療時的某些輔助用藥、機體當下的狀態等因素均可能導致組織修復過程的變化,所以臨床治療中針刺的頻次需要根據部位及深度慎重的選擇。但目前沒有具體的研究明確不同組織的確切修復時間,無法精準的指導針刺頻次的選擇,也是以后研究的一個方向。
①《靈樞·逆順肥瘦》:嬰兒者,其肉脆血少氣弱,刺此者,以毫針,淺刺而疾發針,日再可也。《靈樞·終始》:人迎一盛,瀉足少陽而補足厥陰,二瀉一補,日一取之,必切而驗之,躁取之上,氣和乃止… …脈口三盛,瀉足大陰而補足陽明,二補一瀉,日二取之,必切而驗之,躁取之上,氣和乃止。
②《太素·卷第二十一·九針之一》:九針要道: … …右主推之,左推之而御持之,氣至而去… …刺之害,中不去則精泄,不中而去則致氣… …。《太素·卷第二十一·九針之二》:三刺: … …久病者邪氣入深,刺久病者,深內而久留之,間日而復刺之… …。刺法: 黃帝曰:刺嬰兒奈何?岐伯曰:嬰兒者,其肉脆血少氣弱,刺此者以豪針,淺刺而疾發針,日可再也。
從古代文獻中可以發現,在治療急病、病初起時,針刺間隔時間短;而在治療慢性病或病人體虛時,針刺間隔時間則相對延長。由此看來,古人對于針刺頻次的選擇,是基于人體正氣、氣血的盛衰,疾病的發展情況,以及病人年齡、體格強弱等因素來決定的,而現代醫者卻常常忽視了這一重要的方面,沒有進行仔細的區別。
經過近些年的發展和研究,以及對臨床醫生操作的觀察,我們不難發現,很多時候針刺頻次選擇依據之一是來自于教材以及前人的強大經驗;其二,則是根據某些組織的恢復時間來決定,例如一些叩刺放血、刺絡法等;其三便是臨床上醫者根據病人的體質、疾病發展階段以及病人的個人時間安排來靈活調整。針刺頻次作為臨床針灸治療的重要內容之一,在如今這個高速發展的社會,經常缺乏細致、系統的評定,沒有很好的將古代文獻與現代醫學結合起來。
目前醫用教材中針灸治療一般1天1次。而這個頻次是否適用于所有疾病、所有個體、所有部位及深度,則有待商榷。一套系統的,結合了現代醫學與古代文獻的針刺頻次選擇依據,將會是以后廣大學者們的一個重要研究方向!
[1]陳水金,洪昆達,龔德貴,萬甜,蔡樹河.溫針灸配合委中穴拍打放血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43例臨床觀察[J].中醫雜志,2015,56(12):1034-1037.
[2]朱德軍,彭興甫,袁婉麗,杜位良,萬川,張岱權.中醫針灸推拿配合牽引治療對老年人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效果[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3,13(23):4506-4509.
[3]王會剛,武善亮,牟琳,李宗濤.針灸推拿加中藥熏蒸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臨床療效[J].世界中西醫結合雜志,2014,9(05):511-513.
[4]陶亞杰,應海舟,劉遵勇.針灸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臨床療效及對相關指標的影響[J].中華中醫藥學刊,2015,33(09):2290-2292.
[5] 稅素華.不同針刺頻次治療周圍性面癱的療效分析[J].中國針灸.2006.26(2):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