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巖
【摘要】 目的:對老年癡呆治療中預見性個體化護理干預的效果進行研究。方法:本次研究的研究對象為本院老年癡呆患者,治療時間在2016年6月到2017年6月,共選取90例。將這些患者隨機平均分為兩組,即觀察組45例,對照組45例,前者除常規護理外,再進行預見性個體化護理,后者只進行常規護理。最終對滿意度、MMSF、QO-LAD以及ADL四項指標進行評分和分析。結果:從滿意度指標看,對照組(82.22 %)顯著低于觀察組(100 %),P < 0.05;其他三項指標的評分結果分析中,對照組也都明顯低于觀察組,且P<0.05。結論:對老年癡呆的治療中加入預見性個體化護理干預能夠明顯提升該病的治療效果,可以臨床推廣。
【關鍵詞】 預見性個體化護理干預;老年癡呆;常規護理;效果
老年癡呆的學名為阿爾茨海默病(AD),該病起病癥狀不明顯,患病后病情會逐漸加重,患者的神經系統退行性變性,老年癡呆患者的記憶力、語言能力等都會出現損傷,且行為異常,為患者及其家人的生活都帶來了諸多不便。患者的病情和癥狀是不同的,而預見性護理就是具體針對每位患者的癥狀,在整體護理理念的基礎之上,首先對患者的病情進行詳細評估和了解,再在護理流程的基礎之上得到有針對性的護理措施。本次對老年癡呆治療中采用預見性個體化護理干預的效果進行了研究,詳細內容為以下。
本次的研究對象為本院老年癡呆患者,治療時間在2016年6月到2017年6月,共選取90例。研究對象的納入標準為以下:①患者的癥狀與CCMD-3癡呆的診斷標準相一致;②患者生化指標、影像學檢查結果與老年癡呆癥狀一致;③患者病程在1年以上,5年以內;④患者的文化程度在初中到大專之間。研究對象選擇的排除標準為以下:①患者同時患有惡性腫瘤或重要臟器功能障礙;②患者同時患有嚴重的心、肝、肺、腎功能異常。在隨機性原則的基礎之上,采用拋硬幣的方法對研究對象進行平均分組,即觀察組45例,對照組45例。前者男性患者數量為22例,女性有23例,最低年齡62歲,最高82歲,平均為(66.12±7.82)歲,病程最短為1年,最長為4年。后者男性患者數量為24例,女性有21例,最低年齡63歲,最高為84歲,平均為(67.23±7.14)歲,病程最短為1年,最長為5年。從性別、文化程度、病情等方面來看,兩組患者的情況無顯著差異(P > 0.05),因此有可比性。
1.2.1對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護理,使患者及其家屬了解出入院相關規定,并對患者進行基礎護理等,并且隨時注意患者的生命體征。
1.2.2觀察組患者除常規護理外,再進行預見性個體化干預,即詳細了解不同患者的具體病情、生活習慣等,在此基礎上有針對性性地制定護理措施。若患者的干預措施執行能力不足,則護工需要對患者進行監督和督促:多數患者的生活能力會出現嚴重下降,甚至一些簡單日常操作,如刷牙、洗澡等都無法正常完成,因此護士需要根據患者的生活作息,在合適的時間幫助患者完成日常生活的需求。并且需要隨時觀察患者病情的恢復情況,在此基礎上幫助患者完成功能鍛煉,如走路、穿衣等。此外,還需要定期舉行集體活動,通過患者間的相互交流鍛煉語言能力,并對患者的正性行為進行強化,從而使患者的正性情感以及記憶能力增強,如穿珠子、回憶往事等,還可以鼓勵患者間相互幫助和協作。在集體活動結束后,小組之間對活動進行的情況和收獲進行評定,根據評定結果對表現優秀的患者進行獎勵,從而能夠使患者保持較高的積極性完成每項康復活動,增強患者社會功能的恢復效果。患者因為常常出現幻覺,而出現異常行為,甚至會攻擊他人,所以在進行護理時要有預見性,管理好患者的精神狀況,降低不良事件發生的概率。
通過填寫問卷的方式對滿意度進行調查,本次使用的問卷由醫院護理部進行設計。滿意度的評級分為四個等級,分別是非常滿意(90分以上)、滿意(80-90分)、一般(70-80分)以及不滿意(低于70分),在此基礎上計算得到滿意率來評判護理效果,二者為正相關,滿意率的計算方法為:(非常滿意+滿意)/總例數×100%。此外,調查并填寫每位患者的簡易精神狀態量表(MMSF)、生活質量量表(QO-LAD)與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這些指標都與護理效果呈正相關,干預時間為3個月,最后對數值和結果進行分析、評比。
在SPSS 21.0軟件的基礎上對得到的數據進行分析,以x±s代表計量資料,以[n(%)]代表計數資料。組間數據的對比采用t,X2檢驗,若P < 0.05,則差異顯著且有統計學意義。
在進行護理干預之后,經過調查和比較發現兩組患者中觀察組的滿意度更高,并且兩組在滿意度方面的差異顯著(P < 0.05),詳細數據如表1。

表 1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情況例 (%)
從QO-LAD,ADL與MMSF三項指標來看,在進行護理干預之后,經過調查和比較發現兩組患者中觀察組患者這三項指標數值更高,且兩組差異顯著(P < 0.05)
老年癡呆歸屬于異質性疾病,其發病原因來自于兩個方面,分別是生物因素以及社會心理因素。臨床調查發現患者年齡多數為70歲以上,部分患者發病原因是軀體疾病、骨折或精神受刺激。臨床癥狀為認知功能以及生活能力降低,精神狀態異常等,該病與多種因素都有關,所以在進行治療時,僅通過藥物治療并不能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而良好的護理能夠有效幫助患者康復。
預見性是指對未來進行預判,提前對偏差出現的可能性進行預估,從而能夠及時采取防范措施來有效避免偏差的發生。個體化護理具有創造性、個性化以及整體性,通過進行個體化護理能夠針對每位患者的詳細病情和生活習慣進行護理,無論是心理還是生理方面都能夠滿足患者的需求。護理程序是包含了護理方案制定以及評價護理結果整個過程的一種方式,護理程序的出現能夠幫助護士在患者的立場考慮,使護理更加全面。
本次研究采用了常規和預見性個體化兩種護理方式,對護理效果進行分析比較后得到以下結果:在滿意度方面,兩組中觀察組的滿意度更高,兩組結果差異顯著,在QO-LAD,ADL與MMSF三項指標方面,兩組中也是觀察組的指標評分更高,且差異顯著。與常規護理所不同的是,預見性個性化護理更加個性化,能夠對每位患者的病情、生活需求等進行詳細了解,在此基礎上完成護理方案的制定,從而使護理干預比常規護理更有針對性和條理性,能夠使患者積極參加康復訓練,保持良好的心態。此外還通過科普使患者更加了解這一疾病,使患者對自己的病情有更加清晰的認知,從而有足夠的心理準備面對這一疾病,有效防止因為焦慮而造成病情的惡化。有針對性地制定護理計劃,能夠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情,在與患者交流和溝通的過程中,護理人員應保持語氣親切,拉近與患者之間的距離,給予患者足夠的安全感,以此患者才能夠積極配合護理人員,完成護理計劃,加快康復。
總之,在老年癡呆治療中再進行預見性個體化護理干預,除了可以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態和滿足生活需求外,還有利于患者病情的好轉,有臨床推廣價值。
[1]梁小玉,劉才連.預見性個體化護理干預在老年癡呆患者中的臨床應用[J].心理月刊.2019(01)
[2]肖蘋,于建麗.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個體化護理干預措施[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9(20)
[3]許姣玲.對65例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患兒進行個體化護理的效果研討[J].當代醫藥論叢.2019(02)
[4]甘春桃.個體化護理干預對糖尿病足患者焦慮及抑郁情緒的影響[J].基層醫學論壇.2019(15)
[5]王翠玉.個體化護理在老年玻璃體視網膜手術患者中的應用分析[J].西藏醫藥.201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