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分析腫瘤護理計劃在癌癥患者靶向治療使用的主要價值。方法:選取一定時間內在醫院接受手術治療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兩組不同的線索,分別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其中對不同的組別采用不同的護理方法,對比兩個組織間的感染率以及愈合時間等等的滿意程度,對其進行更好的分析。結果:根據具體的實驗觀察結果可以很明顯的看出,觀察組發生感染率要明顯的比對照組低,具有統計學上的意義,觀察組傷口的愈合時間,以及平均的住院時間,要明顯的比對照組要短,也具有統計學上的意義,護理的滿意程度,對照組要遠低于,觀察作也具有統計學上的意義。結論:腫瘤護理計劃大大的降低手術患者的手術感染率、縮短傷口愈合時間和住院時間,提高患者入院的滿意度。
【關鍵詞】 腫瘤護理計劃;癌癥患者;靶向治療;應用效果研究
選取在我院接受手術治療的患者作為主要聯系對象,爭取根據隨機方法分成兩組,主要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其中實驗組和對照組的男女性比例以及年齡的差異不大,患者在主要的方面無統計學的意義。
在具體的護理過程當中,對照組在治療時采用常規的護理模式,對患者的家屬進行教育和疏導,并且通過這樣的模式為患者保障日常的生活用品,避免出現其他的并發癥,選擇常規的一些衣物和食品,在進行觀察組的治療時,除了要滿足上述的要求之外,還要叮囑對患者其他方面的要求,可使用更加先進的方法進行保障,除此之外,對于年齡段不同的患者要進行不同的保障,采用不同的補品進行提供應對患者進行更加全面的教育和幫助,不服用其他的醫療藥物,飲食上也要進行幫助,幫助患者能夠盡早的改善生活的方式,傳遞更加健康的積極樂觀心態,從心理上對整個患者進行全面的塑造和調節,對不同的習慣進行改變,通過一些有益的運動來獲得更好的提升,大大的提高患者治療時的積極性。
通過記錄兩組患者的感染率、傷口愈合時間、住院時間及護理滿意度。護理滿意度采用自制調查問卷,滿意度區分標準。
觀察組感染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創口愈合時間、平均住院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通過加強護士的專業技能的學習,將護士整體的專業技能和綜合治療素質進行全面的提升,能夠更好的保障,他們在進行護理時能夠熟練的掌握各種各樣設備的使用方法,并且能夠及時的發現問題,然后這些問題進行科學合理的解決。通過對護士專業技能培養的提升也能夠讓故事影響到其他醫生的治療。要完善癌癥患者靶向治療室護理安全制度的建設。通過加強對相關的規章制度的建設能夠加強對癌癥患者靶向治療室在使用過程當中的管理水平,能夠更好的保障癌癥患者靶向治療室跟使用時的安全質量。通過建立相關的規章制度,也能夠更好的讓護理人員在工作時有尋可依。通過建立起規章制度能夠增強護理人員的安全防范的意識,提高他們在治療過程當中專業的技能水平更好的保障病人的安全。這對于保障癌癥患者靶向治療室護理安全質量的提升。從病人及其家庭的角度出發,患者住院長期不能康復除了給家庭帶來了精神上的痛苦同樣還有經濟上的負擔,在院治療的患者每天要都有不少的花費,如果能夠盡早的脫離手術住院,能將病人身體恢復,是他們最大的需求。人性化護理具有較高的護理效果,能夠幫助病患更快的康復,不再住院,減少了經濟壓力。隨著人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健康日益關注,也由此帶來對醫療服務水平提升的要求。在這樣的環境下,醫院要積極提升自身的服務水平,提升臨床治療效果,提高患者的滿意度,和諧醫患關系,才能應對激烈的醫療市場競爭。而人性化護理理念是實現這一目標的良好工具,能夠提高醫院的護理質量,為手術治療效果奠定堅實的基礎。本次研究通過分組對比的方式,進行不同的護理干預。并對所有樣本發放調查問卷,獲得他們對護理的舒適度和滿意度數據。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感染發生率、傷口愈合時間及住院時間顯著低于對照組,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與多項研究結果一致。根據此篇文章當中對于癌癥患者靶向治療室護理安全問題及防范措施的分析可以看出該癌癥患者靶向治療室所存在的問題比較的明顯和突出,要想能夠更好的促進癌癥患者靶向治療室護理安全的提升,保障癌癥患者靶向治療室能夠更好的使用,就必須針對這些問題提出更多更加科學合理的解決方案,來促進癌癥患者靶向治療室安全質量的提升更好的日后治療的作用和效果。
[1]謝銀燕,欒秋月. 腫瘤護理計劃在癌癥患者靶向治療中的應用[J]. 護理實踐與研究, 2015(5):94-95.
[2]夏慧娟. 腫瘤護理計劃在癌癥病人靶向治療中的應用效果評價[J]. 大家健康學術版, 2015(12):237-237.
[3]于小翠. 癌癥病人靶向治療活動中實施腫瘤護理計劃的可行性以及其干預效果[J]. 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 2017(57):116-117.
[4]王楠. 研究在癌癥病人靶向治療活動中實施腫瘤護理計劃的可行性以及其干預效果[J]. 心理醫生, 2016, 22(23).
作者簡介:毛娜(1985年4月),女,學士,山西長治人,主要從事腫瘤護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