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商業銀行 不良資產 處置模式 重構策略
作者簡介:楊茂,河北三和時代律師事務所二級律師,研究方向:公司法、不良資產處置。
中圖分類號:D922.28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2.159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展水平增速明顯,加之市場經濟體制改革深化,各類行業企業規模擴張現象相當普范,對資金的需求不斷提高,驅動著金融市場空前火熱。商業銀行作為以盈利為目的的金融機構,此前獲得了較大發展,但是面對經濟增速放緩的新常態,信用風險加速,不良資產處置已成為限制其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性因素。客觀維度上講,商業銀行不良資產處置已然積累了豐富的方法理論和經驗,但是其中仍舊存在些許不足,相關方面的課題研究備受關注和熱議。
所謂不良資產作為一個泛在的概念,主要針對會計領域的壞賬科目而言,目前較為通用的解釋為:借款方無法或有痕跡顯示其無法遵守既定的合同歸還金融機構貸款本息而產生的不良借貸。對于銀行系統而言,不良資產又被稱作不良債權,但其兩者又有著本質的不同,銀行不良資產是一種可追加的經營成本,所涵涉的內容更加寬泛,包括不良債權、不良抵債資產、不良股權等。同時,我國根據不良資產標的物的不同,將商業銀行不良資產主要劃分為實物類不良資產、股權類不良資產以及債權類不良資產三類,并對應相應的內容。綜合來講,商業銀行不良資產產生是多重因素作用的結果,包括銀行行為、企業行為以及社會環境等,并由此造成了諸多方面的危害,其有效處置顯得至關重要。商業銀行本身作為金融運行機構之一,以盈利為目的,雖有一定的風險承載能力,但如若不良資產積累過多,勢必會導致其收益不斷銳減,繼而影響國家稅收。同時,商業銀行不良資產過多,還會影響其資金配置效率,無法完成系類投資行為,降低了儲戶收益,甚至威脅其自身生存。從另一個維度上講,商業銀行不良資產過多亦反射出了借貸人或機構履行義務能力較差,降低了社會信用度,嚴重時可能會誘發金融危機。因此,商業銀行不良資產的有效處置十分重要和必要。
正是基于對商業銀行可持續發展的考量,同時進一步增強社會經濟發展穩定性,不良資產處置至關重要。事實上,商業銀行對不良資產處置的重視不斷提升,并在經久的探尋中積累了諸多有益經驗,并取得了豐碩成果,但是客觀維度上講,受多重因素影響,其中仍舊存在不少問題,尚存較大的改善空間。具體而言,當前階段的商業銀行不良資產處置模式有自我消化、信托公司處置以及破產重組等模式,并結合實際情況,采取了諸如訴訟化解、以物抵債、核銷等有效解決措施,但是整體上運用市場化處置的手段遠遠不夠。傳統商業銀行不良資產處置模式下,經常涉及到較大的人力、物力以及法律資源消耗,成本相對高,對于部分風險的化解能力薄弱。同時,訴訟作為商業銀行不良資產處置的有效保障和路徑,在執行階段亦面臨諸多困難,如地區保護、行業保護等,加之上述涉及到較大的資源消耗,可能會造成更大損失。另外,據實際訪查發現,不少商業銀行不良資產管理體系落后,重點體現在內控制度和組織方法上,未有專門的監管部門或負責人實地走訪,導致貸款人抵押評估不準確的現象時有發生,進而誘發了不良資產風險。在現行的商業銀行不良資產處理管理結構中,相關龐雜數據的統計、登記等仍舊依靠人工操作實現,極易造成數據偏差或遺漏,給其帶來難以預料的損失。
商業銀行不良資產處置是其可持續發展追求的重要體現,相關運行模式重構,對各環節設計提出了更多、更高要求,應秉持時效性和市場化原則導向,選擇成本最低的方式予以實現。作者結合上述總結分析,結合實際情況,針對性地提出了以下幾種商業銀行不良資產處置模式重構策略,以供參考和借鑒。
(一)優化管理環境
可持續發展戰略目標導向下,不良資產處置作為商業銀行管理系統的重要組成,應注重建構起良好的內控環境,并出臺與之配套的制度規范,保證相關工作效率及質量。在具體的踐行過程中,商業銀行應進一步加強對不良資產處置管理的戰略布局,有機地將之融入到發展結構體系當中,并建立相應的內控機制,明確責任主體,細化工作任務,規范操作行為,為后續系列工作有效組織及開展提供依據導向。例如,商業銀行應進一步完善信貸資產貸后監測與預警系統,全方位動態介入,及時搜集、整理和分析信貸資產風險情況,并建立相應的數據模型,結合實際情況,精準判別其損失占比分配,繼而科學調整信貸資產級次,制定相應的應急處置措施,生成貸后任務,以免錯失良機,擴大商業銀行所面臨的損失。同時,“信用中國”背景下,建立自身獨立屬的信用評估系統,對逾期時間較長且配合度差的客戶,將之列入失信人員名單,限制其社會行為,從而增加不良資產產生成本,營造良好的宏觀信用環境。另外,人作為管理行為的主體,是商業銀行不良資產處置的核心支持,可推行不良貸款分級管理制度,并對相關從業機構及人員進行績效考核,樹立榜樣典范,并予以優異表現者適度獎勵,提高他們的工作積極性和價值。
(二)加大保障支持
某種維度上講,商業銀行不良資產處置亦可視作是信息加工再利用的過程,充足的信息支持可有效避免不良資產產出,并輔助提升了處置效率和質量。因此,商業銀行需建立完善的不良資產信息披露系統,切實維護好公民知情權,在轉讓處置的過程中,盡可能多地讓資產購買方了解信息詳情,從而促進公平交易,如此不僅可以降低商業銀行不良資產的產出率,同時還有利于提升其社會信譽度,是走向可持續發展成功道路的基本。同時,對不良資產的定價準確與否,直接影響了商業銀行不良資產回收水平,是整個清收管理系統中最復雜且最重要的一環。現階段而言,我國主要通過銀監會提供的評估規定進行不良資產定價,但其本身作為一種非標準品,在宏觀經濟市場變動下,價格有所不同。為此,商業銀行應綜合考量成本、收益等多重因素影響,緊密結合經濟市場發展規律,根據會計法則進行多次評估,最大限度地減損。除卻這些,知識經濟時代,人才是社會創新發展的核心驅動力,亦是商業銀行不良資產有效處置不可或缺的智力支持因素,要進一步加強相關方面的建設行為,積極導入具有專業知識才能的人力資源,并組織開展多樣化的職工培訓活動,強化其責任意識和溝通能力,豐富其學識涵養,共享有效實踐經驗,從各個環節減少不良資產的產生。
(三)改進現行方式
目前來講,在商業銀行經久的探尋創新下,在不良資產處置方面積累了相當豐富的經驗,并形成了一套多樣化的踐行方法,包括催收、重組、以物抵債以及核銷等,但相較于日臻復雜的商業銀行不良資產處置環境,均暴露出了一定程度的不足,針對此應加強修繕和改進。其中,催收是商業銀行不良資產處置最簡單、直接的方法路徑,可充分依托現代科技支持,建立起更加智能的自動化催收系統,并搭配貸后風險管理系統,及時生成催收任務,繼而推送給相關責任人,最終提高工作效率,一定程度上還可延長不良資產的產出周期。同時,全面依法治國戰略視角下,商業銀行可充分利用法律的武器,積極尋求司法部門幫助,通過其強有力的行政執法權,加快對不良資產的清收化解。而基于重組化解的不良資產處置中,要進一步加強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能力,精準把控信貸資產重組審批程序,并注重做好貸后檢查和監測工作,謹慎手里跨地區信貸業務,通過規模轉讓、資產證券化等方式化解不良資產壓力。另外,面對不良資產的核銷沖擊,商業銀行應盡快融入市場經濟發展的快車道,擴展經營業務模塊,增加收入途徑,提升優質資產占比,通過提升自身盈利水平,保持平穩運行,并加強對核銷信貸資產資料的規范,結合實時動態監測反饋結果,依法追求不良資產責任人的責任。
(四)導入先進科技
信息化時代,“互聯網+”思維的衍生,為商業銀行不良資產處置提供了新的方法路徑,并表現出了諸多方面的優勢。如上分析所述,商業銀行不良資產處置普遍存在成本高、周期長等問題現象,相關管理模式滯后,導致其發展面臨著新的瓶頸。市場經濟體制變革下,商業銀行應樹立正確的創新發展意識,充分利用互聯網數據平臺優勢,改進不良資產處置中的投資方式,在穩定自身經營增長的基礎上,吸引更多普通投資人,并適度降低準入門檻,從而實現雙方互利共贏。互聯網平臺的搭建,因其本身廣泛的受眾基礎和傳播效率,在整個商業銀行不良資產產生到處置再到退出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供需連接媒介作用,促進了信息資源共享,從而建構起了不良資產業務良性循環發展生態。事實上,很多商業銀行在互聯網紅利的影響下,紛紛將互聯網金融平臺作為下一步發展的重要戰略方向,并收獲了良好的成效。對此,商業銀行應牢牢把握金融市場發展潮流,精準了解互聯網的精髓,并在市場化運營的大趨勢下,深層次融合各專業金融團隊和互聯網平臺的核心競爭力,促進不良資產的有效處置,最大限度地避免金融風險,最終由此獲得更高的收益。在此過程中,商業銀行應整合即有戰略發展資源,結合自身實際情況,適度加大信息化水平建設投入,生成不良資產處理大數據庫,減少人工操作介入,提高相關工作效率及質量。
總而言之,商業銀行不良資產處置十分重要和必要,既是其可持續發展戰略目標追求實現的必然選擇,亦是穩固我國市場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的關鍵一環,其本身作為一項龐雜的系統化工作組織,在實際踐行過程中,應充分依托既往方法經驗積累,在新的時代語境下加以創新改進,并注重加大相關保障支持,營造良好的內部控制環境,樹立高度的“互聯網思維”,從而提高該項工作效率和質量。作者希望學術界大家持續關注此類課題研究,結合實際情況,針對性提出更多有效商業銀行不良資產處置措施,為加速我國經濟發展做貢獻。
參考文獻:
[1]李翠平.淺談互聯網環境下不良資產處置的新思路[J].商訊,2019(35):154+156.
[2]逯曉瑋.商業銀行“互聯網+”不良資產處置再思考[J].銀行家,2019(12):85-87.
[3]才智斌.商業銀行不良資產處置模式創新及風險控制探索[J].現代商業,2019(27):109-110.
[4]莫婷.銀行不良資產現狀與處置模式研究[J].現代商業,2019(19):133-134.
[5]林宗輝.經濟新常態下商業銀行不良資產處置創新研究[J].科技經濟導刊,2019,27(13):195+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