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蘭 漆光玉 周勝蘭
【摘要】目的:分析消毒供應室護理人員職業危害,探討自我防護措施,以保證工作人員的生命健康。方法:對消毒供應室2年間的護士14,工人10名工作人員的職業危害發生情況進行統計,并探討自我防護措施。結果:研究期間總計發生53起職業危害,其中21起(39.62%)物理性危害,7起(13.21%)化學性危害,25起(47.17%)生物性危害。結論:了解消毒供應室護理人員職業危害特征,制定并嚴格實施自我防護措施,可使護理人員的工作安全性得到有效保障。
【關鍵詞】消毒供應室;護理人員;職業危害;自我防護;措施
消毒供應中心是醫院的重要組成部分,該中心主要負責全院可重復使用器械的回收,分類,清洗,消毒,干燥,包裝,滅菌,儲存,發放。其目的在于保證醫療器械消毒滅菌合格率100%,有效預防醫院感染情況發生[1]。但是,受醫療器械感染風險大及工作人員自我防護意識弱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常出現職業危害發生,這對工作人員的自身健康造成巨大影響,因此需要采取合理的方法措施。本研究中,對消毒供應室護理人員的職業危害進行分析,并探討科學的自我防護策略,旨在為消毒供應室護理工作的順利實施通過有利基礎。
選取2017年5月-2019年7月在本院消毒供應中心工作的14名護理人員和10工人作為研究對象,一般資料如下:男2名,為滅菌消毒員,女22名;年齡22~46歲,平均(34.2±1.3)歲;人員職稱:副主任護師2名,主管護師1名,護師7名,護士4名,工人10名,規培5名,實習人員20名。
采取回顧性分析的方式,通過查閱工作記錄單對24名護理人員在研究時間發生職業危害的類型進行統計。
我院研究工作開始后通過型號為SPSS20.0的統計學軟件記錄和分析相應的數據,其中在研究期間,分別使用(x±s)、%、t值和卡方值χ2值代表計量資料、計數資料和數據檢驗值。若比較的數據之間存在較大的差異,則以P<0.05表示。
1 24名護理人員在工作期間總共發生53起職業危害事件,其中物理性危害21起,占39.62%;化學性危害7起,占13.21%;生物性危害25起,占47.17%。見表1。

表 1 職業危害發生情況
本研究發生21起物理性危害,具體分成以下三種類型:(1)噪音。雖說醫療設備不斷更新換代,但設備運轉過程仍然無法避免噪音的產生,這使得消毒供應室容易出現環境污染問題。長期處在機械噪音環境下,護理人員會經常性的出現暫時性耳鳴及大腦思維遲緩問題,如此可對護理人員尤其是女性會引起其內分泌失調及精氣神降低[2]。(2)高溫燙傷。消毒供應室配有烘干機與壓力蒸汽滅菌設備等,這些設備在升溫過程需配合有效的操作,而如若護理人員操作不當容易被高溫所燙傷。(3)粉塵。醫療器材中有部分棉絮及線條,包裝的過程不注意將其整理到一起容易容易是其隨空氣流動四處飄散,若飄散至耳、鼻、咽喉等部位容易引起呼吸道或炎癥反應。
本研究發生7起化學性危害,具體分為以下兩類:(1)含氯消毒劑。在消毒供應室的器械消毒上,除了使用器械進行消毒處理外,部分的器械還依賴人工模式的清洗,在清洗的時候相關護理人員如果忘記穿戴防護手套與口罩等,一些含氯消毒劑會對黏附在皮膚表面,這樣可引起瘙癢與疼痛等一系列反應,對身體健康會造成一定影響。(2)環氧乙烷。在消毒供應室中,環氧乙烷是常用的消毒用品,該物品能夠快速消除設備或器械上的毒素,但同樣該藥品對人體的傷害也較大,如若不慎沾染極易引起頭痛、發熱與嘔吐等不良反應。
本研究發生25起生物性危害,具體涵蓋以下類型:(1)器械污染。回收經臨床使用的器械上,很多的器械沾染血液、分泌物等,一些沾染物較為明顯,而有些則比較隱秘。在清洗消毒的時候若護理人員疏于管理則容易因接觸到分泌物與血液,如此極易發生感染。(2)刺傷。在接受需清洗的器械與設備中,存在很多尖銳物品,若在對此類器械包裝的時候較隨意,常會使尖銳的部分漏出,這樣在搬運的時候就容易刺傷護理人員。(3)氣溶膠污染。消毒供應中心的清洗消毒工作中,常常需使用高壓水槍或者氣槍對管道進行沖洗,在這個過程常會產生成微生物氣溶膠,若護理人員未能做好自我防護工作就極容易因氣溶膠吸入引發感染。
針對物理性危害,可采取以下防護策略:第一,優化消毒供應室的作業環境,在巨大噪音器械旁工作的護理人員,可告知護理人員可佩戴具備防噪能力的耳塞,和使用降噪箱,預防噪音損傷,并且盡可能的集中工作以縮短工作時間,使得噪音危害得到最大程度的降低[3]。第二,護理人員需嚴格按照規范進行工作,在器械發生故障的時候或者卸載清洗機和干燥柜的器械時,均應由專業的人員進行維修和必須佩戴防燙手套。第三,對容易產生粉塵的操作中,護理人員必須要佩戴防塵能力好的口罩,有效預防粉塵的吸入,預防呼吸道感染發生。
第一,在消毒供應中心安裝新風系統,增加凈化空氣,使得空氣流通,避免空氣污染所致呼吸道損傷情況的發生。第二,規范使用各種消毒劑,且在消毒劑的具體使用過程還需要做好嚴格的自我防護策略,如穿戴防護服、防護手套、防護眼罩等,避免消毒劑沾染皮膚引起感染及損傷發生,針對需使用的具(下轉第頁)
(上接第頁)體強揮發性的的消毒藥物則需要將其存放在密閉性好的容器以免藥效揮發所致效果降低的問題。
第一,護理人員對各個科室送往清洗消毒的用具,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均要嚴格遵循相關制度及佩戴好手套、眼罩等防護器具,不能因為任何情況隨意的降低標準,確保自我防護的科學性及合理性。第二,針對尖銳的器械及物品,需要裝在有蓋的容器中,避免直接暴露在外,在拿取針頭的時候避免用手直接提取,而是用鑷子夾取[4-5]。第三,在銳器清洗及消毒的過程若一旦出現刺傷的情況,需要及時的進行處理,避免出現損傷加重的情況,在具體的處理方法上主要是可先從近心端朝遠心端的方向擠壓,然后用流動水、肥皂水對刺傷部位進行反復的沖洗,最后用乙醇或聚維酮碘對刺傷的部位進行消毒,嚴重的情況下,去外科處理,此外告知患者及時的到體檢中心進行詳見檢查,分析是否有感染傳染疾病的可能,若有則需要及時的進行治療并將病例上報[6]。
總之,消毒供應室職業危害對護理人員的健康會產生巨大影響,因此要求相關的護理人員重視自我防護能力的培養與提升,使得在實際的工作中做到有效的防范,保證自身健康及安全。
[1]王紫綺, 劉洋. 昆山市三甲醫院供應室護理人員工作中的職業危害知曉度調查及分析[J]. 現代醫學與健康研究, 2018,6(12):180-181.
[2]曾連香. 醫院供應室護理人員職業危害及防護手段[J]. 醫療裝備, 2018,3(14):112.
[3]金國晶, 王俊青, 景巖. 供應室護理人員職業暴露分析與防護策略探討[J]. 大家健康旬刊, 2017, 11(1):219-219.
[4]靳靖. 針刺傷對消毒供應中心護理人員的危害及防護措施[J]. 大家健康旬刊, 2017, 11(1):220-221.
[5]劉菊花, 胡紅巖, 馬春艷. 消毒供應室護理人員職業風險隱患及防范對策研究分析[J]. 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 2015(32):6589-6590.
[6]何梅, 涂歡濤. 消毒供應室護理人員職業危害分析與防護對策研究[J]. 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 201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