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夏梓平 葉欣
關鍵詞 美學理論 思想政治 教育
作者簡介:羅夏梓平,四川旅游學院外國語學院,助教,研究方向:民俗學、文化人類學、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管理;葉欣,四川旅游學院,講師,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管理。
中圖分類號:G4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2.204
(一)美學的涵義
1750年,德國哲學家鮑姆加通提出“美學”一詞。就我國而言,對美學進行了兩次討論:第一次是50、60年代,對美學本質的討論;第二次是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關于中華民族對自己歷史、命運、前途的深刻反思。宗白華提出“人生藝術化”的美學理念。李澤厚認為,應從人類學本體論的角度來對待和研究美與藝術,是一種實踐美學,注重的是美學的社會效用價值。葉朗在批判繼承宗白華和李澤厚等前人的基礎上提出美學應關注人生和藝術,他認為,“美學是一門人文學科,它的研究對象是人的生活世界,是人的意義世界的和價值世界”。[1] 如今,學界普遍認為美學是研究美的科學,研究對象是審美活動,目的在于豐富人們的精神世界,引導人們追求幸福,在人生的追求上給予人們更好更多的向導。
(二)美學與思想政治教育的關系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種思想的引領,用美來教育人民大眾,具有現實意義。從美學的角度來看,趙士林認為,美學是為了擴大美學的應用領域,使之成為一門全面完整的關于美的科學,它與人民群眾的生活廣泛地、更加密切地聯結起來,從而更好的為社會主義、共產主義服務。[2]從思想政治的角度來看,張耀燦認為,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會或社會群體用一定的思想觀念、政治觀點、道德規范對其成員施加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影響,使他們形成符合一定社會、一定階級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會實踐活動。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們的思想道德素質,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激勵人們為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最終實現共產主義而奮斗。[3]由此,美學與思想政治存在內在的一致性,兩門學科都是關注人的精神世界,在于如何幫助人們更好的適應社會發展,解決人們的困惑,豐富人們的精神世界,追求更有價值的人生,成為一個自由的人,從而為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奉獻出自己的力量。
(一)關于個人全面發展的理論
個人全面發展是指每個人的智力、體力在社會生產過程中盡可能多方面地、充分地、自由地、和諧地發展,最根本的是個人勞動能力的全面發展,使人們都成為“各方面都有能力的人,既能通曉整個生產系統的人”。[4]包括個人徳智體美勞各方面的發展。馬克思認為,個人全面發展是使人各方面都具有能力,是與舊的分工造成人的片面機械現狀相對的,是共產主義的理想的人。由此,個人的全面發展是針對自然界、人類社會和人自身而提出,因而涵蓋了人的素質、勞動能力、社會關系,而審美能力也是人的必備素質之一,要使個人真的得到全面的發展,審美能力的培養是不可或缺的。
美學的研究對象就是審美活動,美學的價值在于使人追求人性的完滿,從而感受一種有意味的、有情趣的人生,對人生產生無限的愛戀、無限的喜悅,從而使自己的精神境界得到升華。而思想政治教育同樣如此,它能使人反思自己與自然、社會、人自身的關系,從自己內在的精神世界反思自己與外部世界的各種聯系,使個人在這種反思中更好的認識和發展自己,以得到精神生活的滿足,從而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由此,美學和思想政治教育有完全的契合點。
(二)關于馬克思主義美學的理論
馬克思主義是無產階級的理論武器和指導思想,它揭示了自然界、人類社會和人類思維的普遍規律。在馬克思的《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資本論》和恩格斯的《自然辯證法》中能夠發現他們的美學思想。馬克思指出:“動物只是按照它所屬的那個種的尺度和需要來建造,而人卻懂得按照任何一個種的尺度來進行生產,并且懂得怎樣處處都把內在的尺度運用到對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規律來建造”。[5]這種美的規律就是對自然界和人類社會規律的正確把握,意味著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按照美的規律構建,以使整個過程充滿美也是營造美的過程。這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傳遞、目標的實現。而掌握美的規律、營造美的過程,這也就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者學習美學知識、掌握美學原理、了解美學規律,并運用到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實現馬克思所說的“按美的規律來建造”活動。
(三)關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理論
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理論是我黨創立的,是對馬列主義和毛澤東思想的發展,是我國特色理論的組成部分。鄧小平同志曾說,社會主義建設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不能只是物質文明的建設,不能只是提高生產力、發展經濟,還要重視精神文明的建設,以滿足人們內在精神的需求。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提出以科學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思想政治教育要有作用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要有作用于以上四個方面的重要工作,就需要重視美學。
美學的審美領域包括自然美、社會美、藝術美、科學美、技術美。從藝術美的角度來看,其含納了文學、建筑、雕塑、繪畫、音樂、舞蹈、戲劇等領域。這些都與人的現實生活息息相關,并對人的精神世界產生直接影響。比如,文化大革命后的第一部“沖破禁區”的話劇《于無聲處》推動了“四五事件”的平反,并贏得了廣大觀眾的喝彩。話劇表達了人民大眾的心情,能夠鼓舞民眾,滿足大眾精神世界的要求。一部好的藝術作品是符合時代特征,滿足大眾需求的。通過一種美的思想潛移默化于人的日常生活中。
(四)關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論
黨的十八大提出了三個層次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國家層面來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的目標和基本理念,以期實現國家可持續的健康發展。從社會層面來看,“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反映了人類社會的美好向往,同時也是馬克思主義追求的價值目標和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的基本理念。從個人層面來看,“愛國、敬業、誠信、友愛”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公民生活的各個領域提出的道德要求,以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提出在于社會發展的轉變,以凝聚人心,共同抵制紛繁復雜的國內外局勢。因此,社會主義價值觀作為總開關,對人們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起到很好的把控作用。作為一種關注人的美學,自始至終都在提升人們的人生境界,同時在于培養人們的人生觀。以此幫助人們形成正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思想政治教育就要抓住人生觀、價值觀和價值觀這個總開關,就要重視美學的人生觀指向,借鑒美學的理論和方法,這樣就能打開總開關,從而培養一代具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新人。
(一)克服現代化發展的弊端
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改革開放使我國加快了現代化發展的步伐,并取得了不少成就。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城鎮人口增多,城市化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逐年提高,國家的國際影響力不斷增強,現以成為世界第一大發展中國家和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是,由于我國現代化發展路程與之發達國家相比有著顯著的差別,經濟飛速發展必然帶來社會問題的出現和增多。比如,功利思想、浮躁心理、缺乏信仰等都成為當前社會的普遍現象。面對現代化過程中出現的諸種問題,就需要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動性,以一種積極向上的美學思維引領人民的精神世界。要把美學理論作為一種指導,寓教于樂,用藝術的形式去凈化靈魂、陶冶情操,引導人們在對美的尋求和追求美中發現自己、認識自己、感受人生,提升自己的人格,以此克服現代化發展的所帶來的社會問題。
(二)滿足人們精神發展的需要
精神需求是與時代發展緊密相連。馬斯洛的需要層次表明,人們有生理、安全、情感、歸屬、尊重、自我實現的需求。墨子曰:“食必常飽,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麗。”意味著,人們在物質需求充足的基礎上會提出更高層次的需求,即精神世界的豐富。而思想政治所要解決的問題則是人們在物質世界和精神世界之間的矛盾,即使社會發展帶來的需要問題。從美學的角度來看,它將人的生活世界作為研究對象,賦予人意義世界和價值世界。它引導人們去追尋更有價值和意義的人生,從而提升自我的人生境界。總體來說,美學的研究對象是審美活動,而審美活動是一種精神活動,在于引導人們去體驗人生,得到一種自由和解放,回歸到自己的精神家園。因此,將其納入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利用美學塑造人們精神世界,以此滿足人們的精神需要。
(三)完善人們的思維方式和知識結構
隨著社會分工的出現,學科、知識不斷分化、細化,致使人們成為一種知識分類體系中的不同群體。這會導致人思維的局限性。解釋學大師伽達默爾說:“出于最深刻的理由,可以說,人是一種‘理論的生物。”[6]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在人的思維方式和知識結構上,思想政治教育也應該給予一定的關注,要使人的思維方式和知識結構在現有的基礎上得到完善。用一種美學思維引導啟發人,是人們對自身和世界的更好體悟,開啟人生智慧。從而在完善自我修養的基礎上不斷解放自我,擴展更廣闊的知識領域和改善思維方式,從而實現自我的人格的發展。
(四)幫助人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人生觀是世界觀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受到世界觀的制約。人生觀主要是通過人生目的、人生態度和人生價值三個方面體現出來的。馬克思主義人生觀告訴我們,人活著必須有理想、有追求,而共產主義的理想追求是馬克思主義人生觀的核心。
當下,以馬克思主義人生觀為指導,加強社會主義的思想道德建設,構建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遠大的道德信仰。就是要解決好全黨全民族的理想、信念、信仰問題及人活著到底追求什么,人生的精神寄托是什么。[7]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大內容就是人生觀的教育。如今現代化的快速發展,使得部分人在人生觀上出現了許多新問題。比如酗酒、吸毒、輕生,面對諸如人生觀扭曲的現狀,思想政治教育尤為重要。借用其他學科的理論進行思政教育是將思政教育功能最大化的重要手段。科瓦列夫曾說:“美育是在年輕一代身上發展‘按照美的規律建設生活的需要。” [8]現當代的美學也就是要依靠藝術的方式幫助人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讓人們在審美的過程中體驗人生、感悟人生、感知人生,從而提升自身的人生境界。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利用美學的這一特點,與美學結合,采用藝術的方式解決當代人的人生觀問題,從而正確形塑他們的人生觀。
參考文獻:
[1]葉朗.美學原理[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
[2]王鳳志.思想政治教育的美學探討[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0(10):33-37.
[3]陳萬柏,張耀燦主編.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4]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
[5]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6]伽達默爾.贊美理論[M].上海:上海三聯書店,1988.
[7]王偉光.蕩起幸福人生的雙槳[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8]科瓦列夫.教育學概論[M].浙江:浙江溫州市科技編輯部,1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