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亮 樂建華 李賽帥 廖成標
【摘要】 目的 探討高血壓患者血壓變異性(BPV)與靶器官損害的關系。方法 100例高血壓患者, 取BPV的中位數將所有患者分為觀察組[BPV≥8.80 mm Hg(1 mm Hg=0.133 kPa)]和對照組(BPV<8.80 mm Hg), 每組50例。比較兩組的靶器官情況、危險因素、靶器官損害情況, 并分析BPV與靶器官損害的相關性。結果 觀察組收縮壓(SBP)(140.3±9.4)mm Hg、頸動脈內中膜厚度(IMT)(0.94±0.07)mm、冠心病率44.00%、腦卒中率74.00%、左心室肥厚率38.00%、尿蛋白陽性率36.00%均高于對照組的(132.7±10.6)mm Hg、(0.90±0.06)mm、24.00%、46.00%、20.00%、18.0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舒張壓(DBP)水平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左心室重量指數(LVMI)比較,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性別、年齡、病程、飲酒史、吸煙史、體質量指數(BMI)、空腹血糖(FBG)、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尿酸(UA)、尿微量白蛋白(MAU)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Pearson相關分析顯示:BPV與LVMI呈正相關(r=0.522, P<0.05)。結論 高血壓患者BPV與靶器官損害密切相關, 測定BPV有助于臨床評估靶器官損害和心血管事件發生情況。
【關鍵詞】 高血壓;血壓變異性;靶器官損害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06.017
高血壓是我國最為常見的心血管疾病, 發病人數高達
3億人次, 每年新增高血壓人數1000萬, 其所致的靶器官損害是導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因此臨床對高血壓的防治十分重視。穩定血壓是降低冠心病、腦卒中、腎功能損害等的重要條件, 而BPV能夠反映一段時間內血壓的波動情況, 其獨立于平均血壓, 是臨床評估血壓穩定性的敏感性指標, 也與心、腦、腎等靶器官的血管損害密切相關[1]。臨床研究證實, BPV越高, 則發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風險越高[2]。本研究進一步分析高血壓患者BPV與靶器官損害的關系,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5月~2019年5月本院心內科收治的100例高血壓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 根據BPV不同將患者分為觀察組(BPV≥8.80 mm Hg)和對照組(BPV<8.80 mm Hg), 每組50例。觀察組男28例, 女22例;年齡39~78歲, 平均年齡(58.9±10.5)歲;病程3~14年, 平均病程(6.8±2.9)年。對照組男27例, 女23例;年齡37~79歲, 平均年齡(59.1±11.2)歲;病程3~15年, 平均病程(7.0±3.1)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符合《2010 年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中原發性高血壓診斷標準, SBP/DBP>140/90 mm Hg, 均在規律服用降壓藥物;排除繼發性高血壓、惡性高血壓、嚴重心臟瓣膜病變、嚴重肝腎疾病、嚴重貧血、大量心包積液、惡性腫瘤等患者。
1. 2 方法 ①計算BPV, 以SBP值得標準差作為BPV的量化指標。本研究中連續7 d上午8:00~9:00檢測SBP和DBP水平。②收集資料, 統計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BMI、病程、既往病史、合并心腦血管事件、心電圖、頸動脈超聲、各項實驗室結果[FBG、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HDL-C、LDL-C、UA、MAU、尿蛋白等]。③使用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 檢查雙側頸總動脈分叉1 cm處的非斑塊處內膜, 并測定距中膜外側的距離, 取兩側的最大值;2007年歐洲高血壓/歐洲心臟病協會(ESH/ESC)定義內-中膜增厚為IMT>0.9 mm, 頸動脈粥樣斑塊為IMT>1.5mm[3]。
④左心室肥厚的診斷標準為:ST-T段壓低≥0.05 mV, T波倒置或低平;QRS波群中, RV5或 RV6>2.5 mV, RI+SⅢ>2.5 mV,?男性RV5+SV1>4.0 mV, 女性RV5+SV1>3.5 mV;室壁激動時間(VAT), 在V5導聯>0.05 s, 肢體導聯>0.04 s[4]。⑤根據改良的Devereux公式計算LVMI。
1. 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的血壓、危險因素、靶器官損害情況, 并分析BPV與靶器官損害的相關性。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相關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關分析。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血壓及靶器官損傷情況比較 觀察組SBP(140.3±9.4)mm Hg、IMT(0.94±0.07)mm、冠心病率44.00%、腦卒中率74.00%、左心室肥厚率38.00%、尿蛋白陽性率36.00% 明顯均高于對照組的(132.7±10.6)mm Hg、(0.90±0.06)mm、24.00%、46.00%、20.00%、18.0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DBP水平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危險因素比較 兩組LVMI比較,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性別、年齡、病程、飲酒史、吸煙史、BMI、FBG、TC、TG、LDL-C、HDL-C、UA、MAU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 3 BPV與靶器官損害的相關性分析 Pearson相關分析顯示:BPV與LVMI呈正相關(r=0.522, P<0.05)。
3 討論
以往臨床將平均SBP作為預測靶器官損傷和心血管事件的指標, 但臨床實踐證實BPV也是重要的預測指標, 其對預后的預測作用甚至超過了平均SBP。許多研究表明, BPV越大, 對心、腦、腎等靶器官血管損傷越嚴重[5]。因此, 研究高血壓患者BPV與靶器官損害的關系至關重要。
高血壓患者的血壓變異性明顯大于正常人, 但其增高的機制尚未完全明確, 一般認為是外界刺激與心血管調節之間的相關作用引起。當高血壓病情進展后, 動脈管壁增厚、硬度增加, 導致血管順應性降低、壓力感受器功能失調, 從而增加BPV[6]。本研究用SBP值的標準差計算中位BPⅤ為8.80 mm Hg, 略低于其他研究所得的數值。本研究結果顯示, 觀察組SBP(140.3±9.4)mm Hg、IMT(0.94±0.07)mm、冠心病率44.00%、腦卒中率74.00%、左心室肥厚率38.00%、尿蛋白陽性率36.00%明顯均高于對照組的(132.7±10.6)mm Hg、(0.90±0.06)mm、24.00%、46.00%、20.00%、18.0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高BPV對心、腦、腎等靶器官損害率明顯上升, 提示BPV 具有很好的心腦血管病預測價值 [1]。BPV升高可直接損害血管內皮, 激活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 導致心、腦、腎等全身大小血管發生慢性炎癥反應, 促進靶器官細胞凋亡, 進而引發靶器官功能損傷 [8-16]。
在危險因素方面, 兩組LVMI水平比較,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兩組在年齡、性別、病程、吸煙率、飲酒率、FPG、BMI、TC、TG、HDL-C、LDL-C、UA、MAU水平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能是由于BPV的增大對心、腦的損傷更為直接、快速, 而腎損傷的出現相對緩慢, 導致了BPV與腎損傷關聯度的較差[9]。Pearson相關分析顯示:BPV與LVMI呈正相關(r=0.522, P<0.05)。臨床可將BPV作為高血壓靶器官損害的獨立危險因素[10]。
綜上所述, 高血壓患者BPV與靶器官損害的關系密切, 臨床應加強對BPV的監測, 努力將血壓控制在平穩狀態, 以減少靶器官損傷的發生。
參考文獻
[1] 竇安明, 孫玉麗. 老年原發性高血壓患者血壓變異性與靶器官損害的關系. 臨床醫學, 2018, 38(12):9-12.
[2] 余謙, 堯逢友, 戴宏勛. 血壓變異性與原發性高血壓靶器官損害的研究進展. 中國循證心血管醫學雜志, 2018, 10(4):508-510.
[3] 渠甜甜. 高齡老年高血壓患者長時血壓變異性與靶器官損害的關系. 實用中西醫結合臨床, 2017, 17(8):118-120.
[4] 楊斌武, 韓冰, 張璐, 等. 高血壓患者血壓變異性與靶器官損害的相關性. 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7, 37(23):5805-5807.
[5] 李鎮洲. 血壓變異性與高血壓靶器官損害的關系. 中華高血壓雜志, 2012, 20(11):1032-1034.
[6] 徐燕, 高旭光. 老年高血壓患者血壓變異性與靶器官損害的關系. 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 2012, 14(7):698-700.
[7] 張清瓊, 張新軍, 常彬賓, 等. 老年高血壓患者血壓變異性與靶器官損害的相關性研究. 四川大學學報(醫學版), 2011, 42(2):252-255.
[8] 陳維杰, 李瑾, 李微. 老年原發性高血壓血壓變異性與靶器官損害的關系. 同濟大學學報(醫學版), 2011, 32(5):68-71.
[9] 顧娟, 高志偉, 徐添, 等. 高血壓患者血壓變異性與其靶器官損傷的關系. 江蘇醫藥, 2015, 41(22):2694-2696.
[10] 胡勇, 陳金艷. 血壓變異性與老年高血壓靶器官損害的相關性研究. 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 2015, 13(9):1106-1108.
[11] 王紅霞, 陳步星. 血壓變異性與靶器官損害研究進展. 中國心血管病研究, 2013, 11(5):393-396.
[12] 李宏偉, 李海濤, 于海艷, 等. 血壓變異性與靶器官損害研究進展. 中國循證心血管醫學雜志, 2012, 4(1):78-79.
[13] 李振軍, 周鳳君, 朱春梅. 老年高血壓患者血壓變異性與靶器官損害的相關性研究. 中國醫藥指南, 2013(8):598-599.
[14] 朱威, 徐琳, 邱健, 等. 基于血壓變異性的評分系統與高血壓患者靶器官損害的相關性. 南方醫科大學學報, 2016, 36(4):567-571.
[15] 林從娟. H型高血壓患者血壓變異性與靶器官損害的臨床研究.?福建醫科大學, 2015.
[16] 余娟, 周麗, 張玉芝. 高血壓患者血壓變異性與靶器官損害的關系探討. 中國醫藥指南, 2012, 10(21):194-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