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圣潔
【摘要】目的:探討癌痛患者在出院后接受隨訪對于遵醫行為帶來的影響,為后續醫院隨訪工作提供指導意見。方法:針對我院2018年2月到2019年6月間收治的108例癌癥患者進行研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4例,對照組采用傳統護理模式,不進行出院后隨訪,觀察組則制定詳細可行的隨訪方案,有效隨訪癌癥患者。分別在出院后1周、2周以及1個月進行患者遵醫行為的調查對比。結果:觀察組癌痛病人在遵醫行為方面的表現要明顯優于對照組癌痛患者,差異顯著。結論:針對癌痛病人出院后的隨訪工作加大投入度,可以較好優化癌痛病人的遵醫行為,值得推廣。
【關鍵詞】癌痛病人;隨訪;遵醫行為
癌癥患者伴隨著癌痛的出現,很容易對患者的身心產生嚴重折磨,同樣還有可能會對于癌痛患者的遵醫行為產生不良影響,進而導致癌痛患者的后續治療存在較為明顯的威脅[1]。基于此,針對出院后的癌痛病人進行有效隨訪成為比較重要的手段。
本研究主要選擇我院2018年2月到2019年6月間收治的108例癌癥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4例。在被試選擇時,重點選擇了存在癌痛的患者,所有患者均需要服用止痛藥物進行輔助治療,并且具備清晰的自我意識,能夠和醫護人員進行良好溝通,行為不受限。所有癌痛患者都知情并且自愿參與本研究[2]。基于對照組和觀察組的患者進行對比分析,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以及疼痛程度方面均不存在顯著差異,具備可比性。
針對本研究中的54例對照組癌痛患者,采用傳統的臨床護理模式,并且重點在出院時進行詳細管理,由責任護士做好出院登記工作,建立完善的患者檔案,指導癌痛患者在出院后的注意事項,做好飲食、服藥以及作息等健康教育工作。
針對本研究中的54例觀察組癌痛患者,在原有基礎上引入隨訪機制,具體隨訪方法如下:
(1)制定詳細的指導處方。針對本研究中的觀察組患者制定了詳細的健康教育指導處方,在醫生的配合下,對于每一個癌痛病人進行個性化分析,了解其在出院后需要遵循的基本行為規范,也就是需要遵醫的各項行為。在健康教育指導處方中,不僅僅需要呈現出較為詳細的相關病癥狀況,詳細闡述癌痛病人的病情狀況,重點列出各個方面的注意事項,并且根據一些有考察條件的事項進行表格制定。比如患者的服藥狀況就可以制定相應表格,要求患者每天定期服藥后勾畫,對于自身每天鍛煉時間以及飲食情況同樣也可以隨時記錄。當然,在健康教育指導處方上往往還需要呈現出緊急事件聯系方式,不僅僅要有科室電話,還需要有責任護士以及主治醫生的聯系方式,以便患者隨時聯系。
(2)電話回訪。我院針對觀察組的癌痛患者,在出院后按照每周一次的頻率進行電話回訪,重點詢問癌痛患者的具體表現。一方面,調查癌痛患者的疼痛程度以及休息狀況等,了解其病情控制狀況;另外一方面,重點圍繞著癌痛患者的遵醫行為進行調查了解,從患者自身以及家屬兩個角度,了解癌痛患者的服藥狀況、鍛煉狀況以及飲食狀況,記錄是否存在嚴重的違背醫囑的行為。同時,要求癌痛病人家屬能夠對患者形成監督,發揮重要督促效果[3]。
(3)微信隨訪。針對觀察組癌痛病人出院后的微信隨訪工作主要采取三個方法,首先,借助于科室的微信公眾號,及時分享一些癌痛病人的注意事項,結合季節變化以及氣候條件,確保癌痛病人能夠明確自身如何規范自身行為,懂得生活中的飲食注意事項以及運動注意事項,避免出現較為嚴重的有違自身健康的行為。該渠道往往表現出了較為明顯的單向性,雖然可以查看患者的評論,但是交互效果并不是特別理想。基于此,針對觀察組患者的微信隨訪方式,本研究還引入了單獨微信私聊以及微信群這兩種方式,根據患者的不同病情狀況,合理制定微信私聊周期,以求定期指導癌痛患者出院后的行為,了解其基本狀況,對于出現的問題也能夠及時掌握,進而尋求較為合理的解決調整辦法,尤其是微信視頻功能,更是可以輔助護理人員針對癌痛患者進行有效觀察,了解其身體狀況以及情緒狀態,及時予以調解。另外,本研究還針對54例觀察組患者構建了微信群,讓其可以在群內進行自由討論,相互借鑒,甚至會形成良性競爭態度,讓每一個癌痛患者都能夠在出院后規范遵循醫囑。當然,在此過程中,護理人員同樣也可以及時分享一些優秀病號,形成榜樣作用[4]。
本研究主要為了調查癌痛患者在出院后接受隨訪對于自身遵醫行為的影響,觀察指標主要是癌痛患者的遵醫行為水平,重點從服藥依從性、鍛煉情況以及飲食狀況三個層面進行考察,由患者自身、家屬以及醫護人員進行分別打分,滿分100分,取平均分。其中醫護人員的評分在對照組中為出院后1周、2周以及1個月進行綜合調查評估;觀察組則為根據隨訪獲取到的信息進行綜合評估。
本研究所有數據采用spss16.0進行分析處理,主要涉及到了卡方檢驗和平均數差異t檢驗,顯著性水平選擇0.05。
從癌痛患者出院后的遵醫行為表現上來看,對照組患者的得分(87.32±4.91)要明顯低于觀察組患者(97.29±3.17),差異顯著,觀察組癌痛病人的遵醫行為更為理想。
對于癌痛病人而言,很多都是經歷過手術或者是放療、化療,對于自身癌癥的認知可能存在較多的消極態度,無法積極有效配合治療工作,尤其是在出院后,甚至可能萌生更為嚴重的輕生情緒。因此,借助于出院后的隨訪工作,可以有效跟進和了解癌痛患者的基本狀況,及時調節患者的不良情緒表現,讓患者感受到希望,建立積極配合治療的信心,最終有助于患者遵從醫囑。
[1]張宇平,諸海燕,王玲歡.社區醫院安寧療護病房護士癌痛知識培訓需求調查[J].醫院管理論壇,2019,36(06):58-60.
[2]楊瑩,趙秀瓊,張瑩娟,等.基于微信的隨訪護理對癌痛病人居家自我管理的效果研究[J].全科護理,2018,16(31):3909-3911.
[3]喬世娜,劉敏君,田素明,等.行動研究法在居家癌痛病人電話隨訪中的應用效果評價[J].中國疼痛醫學雜志,2018,24(02):149-152.
[4]李梓萌,唐麗麗,龐英,等.門診癌痛病人疼痛及身心癥狀的調查分析[J].中國疼痛醫學雜志,2017,23(04):287-290+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