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慧子
【摘要】目的:淺析助產士主導的體質量管理對妊娠結局的影響。方法:選取2019年7月至2020年1月阜陽市第一人民醫院產科門診及產科病房收治的300例孕產婦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成兩組,150例實驗組孕產婦進行以助產士為主導的體重質量管理,150例對照組孕產婦進行常規產前教育,分析兩組妊娠期并發癥、不良妊娠結局發生率、分娩方式以及新生兒情況方面的差異。結果:實驗組比對照組有著較低的妊娠期并發癥發生率、不良結局發生率以及巨大兒、低體重兒、入住NICU率,較高的陰道分娩發生率,較高的Apgar評分,差異呈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加強助產士主導的體重管理有助于優化妊娠結局。
【關鍵詞】助產士;體質量管理;妊娠結局
項目基金名稱編號:2019年度安徽高校自然科學研究重點項目《助產士主導的體重管理對孕婦妊娠結局影響的臨床研究》(KJ2019A1025)
妊娠期女性神經分泌系統、新陳代謝等會發生變化,為了保證胎兒正常生長發育,會增加能量、營養需求量。如果營養攝入過量,孕期體重控制不佳,會提高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妊娠期糖尿病等并發癥,以及新生兒疾病、巨大兒發生率。國內外研究表明,加強孕期體重質量管理對改善妊娠結局有著較大影響,在此過程中助產士的作用重大。為了分析助產士主導的體重質量管理效果進行了此次研究,詳情如下:
此次300例研究對象是2019年7月至2020年1月阜陽市第一人民醫院產科門診及產科病房收治的孕產婦,隨機分組,每組150例。對照組21-42歲,平均(30.35±2.56)歲。實驗組22-45歲,平均(30.73±2.64)歲。所有孕產婦正常妊娠;孕前BMI正常;夫妻雙方身體健康;對本次研究知情,并自愿參加。排除中途終止妊娠者;合并妊娠期并發癥者;嚴重消化系統疾病者;無法正常溝通者;合并精神、心理疾病者。兩組孕產婦資料經對比無統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僅進行常規產前教育,即產科醫生進行孕期運動、飲食、保健等知識講解。實驗組孕產婦自孕12周開始實施助產士體重管理方案和健康宣教,具體方法如下:
1.2.1 飲食干預:根據孕前體重指數,IOM推薦的孕期增重適宜范圍,制定孕期體重增加的指標。通過食物頻率問卷調查,獲得孕婦對一般食物的攝取頻率和數量,了解其飲食習慣和喜好,建立科學飲食結構和合理膳食。發放孕期營養手冊,向孕婦及其家屬列舉不同孕周營養要素攝入標準,及不同食物中營養素的含量指標。如孕早期能量合理攝入量為2100Kcal/d,蛋白質攝入量為70g/d,脂肪攝入量在60g/d左右為宜,谷物攝入量為400~500g/d[1]。我國營養學會建議:蛋白質的攝入標準在孕中期后應比孕早期增加15g,孕晚期應比孕早期增加25g[2]。鈣的攝入量在孕早、中、晚期分別為800mg/d、1000mg/d、1200mg/d。指導孕婦每天應按時、按量就餐,水果、蔬菜、乳制品、肉類、谷物等食物合理、科學、均衡搭配。
1.2.2 運動干預:制定運動干預方案前,對每個孕婦進行全面的潛在風險進行臨床評估,了解孕婦在工作、生活和休閑娛樂等各方面的活動體力情況。結合其體力消耗狀況和感興趣并且熟悉的運動項目給予指導。對于孕前沒有運動習慣者,初期可進行持續時間為一周3次,每次15min的低強度運動,3周后增加至一周4次,每次30min。
所有孕產婦隨訪到分娩,①記錄妊娠期并發癥情況,包括妊娠高血壓、妊娠期糖尿病、妊娠膽汁淤積癥、胎膜早破、胎盤早剝、產后出血及產褥感染。②記錄不良妊娠結局,包括胎兒窘迫、早產、死胎。③記錄分娩方式,包括經陰道分娩或剖宮產。④記錄新生兒情況,包括新生兒Apgar評分、巨大兒、低體重兒、是否入住NICU。
用SPSS22.0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用n(%)描述,用X?檢驗,計量資料用(x±s)描述,用t檢驗,P<0.05表示有顯著統計學差異。
實驗組2例妊娠期高血壓、1例妊娠期糖尿病、1例產褥感染,并發癥發生率為2.67;對照組2例妊娠期高血壓、3例妊娠期糖尿病、1例妊娠膽汁淤積癥、2例胎膜早破、1胎盤早剝、2例產后出血、2例產褥感染,并發癥發生率8.67,差異呈統計學意義(X?=5.051,P=0.025)。
實驗組2例胎兒窘迫,不良結局發生率為1.33%;對照組5例胎兒窘迫、3例早產、1例死胎,不良結局發生率為6%,差異呈統計學意義(X?=4.624,P=0.032)。
實驗組129例陰道分娩,21例剖宮產,自然分娩率為86%;實驗組113例陰道分娩,37例剖宮產,自然分娩率為75.33%,差異呈統計學意義(X?=5.472,P=0.019)。
實驗組Apgar評分比對照組高,巨大兒、低體重兒、入住NICU率比對照組低,差異呈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 1 比較兩組新生兒情況(x±s)
研究調查發現,孕期體重過度增長會影響胎兒生長以及孕婦自身健康,提高妊娠風險,造成不良妊娠結局。隨著助產士門診服務模式的不斷完善,成為產科醫療服務的補充,如果在孕期體質量管理中,讓助產士與產科醫生、營養師等共同協作,能確保體重管理方案有效實施。這是因為助產士能和孕婦建立長期良好的溝通,動態觀察體重管理的行為、態度,以及知識掌握情況,促進孕婦有效控制體重,為自然分娩創造條件,降低不良妊娠結局發生率。本次研究中,在助產士主導下進行體質量管理的實驗組,比進行常規產前教育的對照組,妊娠期并發癥發生率、不良結局發生率以及巨大兒、低體重兒、入住NICU率低,陰道分娩發生率高,
Apgar評分高,差異均呈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加強助產士主導的體重管理有助于優化妊娠結局。
[1] 徐曉娟, 褚佩君. 孕期體重管理和助產士連續護理模式對初產婦妊娠結局的影響[J]. 北京醫學, 2017, 39(4):420-421.
[2] 余瑤, YuYao. 助產士實踐方案對肥胖孕婦妊娠結局的影響[J]. 中華現代護理雜志, 2017, 23(28):3646-3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