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倩


【摘要】 目的 探討中西醫聯合治療異位妊娠的臨床效果。方法 20例異位妊娠患者, 隨機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 每組10例。對照組采用米非司酮加甲氨蝶呤的西醫治療, 實驗組在此基礎上聯合中醫湯劑進行口服或灌腸治療。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血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恢復正常水平時間及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結果 實驗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90%高于對照組的4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者的血β-HCG值恢復正常水平時間(15.13±1.02)d短于對照組的(20.27±2.03)d,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30%低于對照組的8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異位妊娠患者行中西醫聯合治療能顯著提升患者的治療效果, 提升患者的治療安全性, 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 中西醫聯合治療;異位妊娠;臨床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06.078
異位妊娠又被稱為宮外孕, 常見的異位妊娠位置主要是輸卵管妊娠, 占到異位妊娠病癥中的90%以上, 其余的為卵巢妊娠、宮頸妊娠(胎盤前置)等, 主要病癥表現為輸卵管、子宮壁、卵巢出現炎性癥狀, 導致黏液增多使得組織間互相粘連, 阻礙了受精卵的排出渠道, 造成受精卵著床于輸卵管內, 本病癥多發于未生育患者, 目前而言, 常用的異位妊娠治療方法有期待治療和手術藥物治療兩種。其中期待治療對常見的輸卵管妊娠治療效果較差, 而手術藥物治療對醫療資源條件要求較高, 容易造成患者失去生育能力, 且容易導致并發癥發生, 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一定的危險。但近年來, 常規西醫方法在結合中醫方法治療后展現出良好的治療效果, 其從病癥原理出發, 采用對癥下藥的方式, 極大的提高了患者的治愈率, 減少了患者出現并發癥和不良反應的發生次數, 因此本院對此展開實驗研究, 采用米非司酮片加甲氨喋呤的西醫治療方法, 聯用中醫治療異位妊娠的藥方為患者進行治療, 具體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從本院2018年1月~2019年7月收治的異位妊娠患者中隨機抽取20例, 隨機將患者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 每組10例。實驗組患者年齡22~35歲, 平均年齡(27.5±2.5)歲;停經時間41~49 d, 平均停經時間(45.5±3.5)d;妊娠包塊直徑2.55~4.57 cm, 平均妊娠包塊直徑(3.12±0.56)cm。對照組患者年齡21~36歲, 平均年齡(28.2±2.6)歲;停經時間40~48 d, 平均停經時間(44.5±2.9)d;妊娠包塊直徑2.19~4.33 cm, 平均妊娠包塊直徑(3.52±0.45)cm。兩組患者的年齡、停經時間、妊娠包塊直徑等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本次實驗前已排除肝腎器官功能障礙者、對本次實驗使用藥物過敏患者, 實驗前所有患者及其家屬均知曉本次實驗, 并簽署實驗同意書。
1. 2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西醫方法治療。口服米非司酮片(上海新華聯制藥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10950202), 首日劑量為50 mg, 分2次給藥, 之后根據患者病情給藥25~50 mg/d, 分1~2次給藥, 服藥時間均在飯后2 h, 連續使用3~5 d;甲氨蝶呤(廣東嶺南制藥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20054692)首次使用時進行肌內注射, 采用注射用水2 ml溶解進行肌內注射, 劑量為10 mg/(m2·次), 1次/d, 根據患者的情況和不良反應增加或減少使用劑量。實驗組患者對照組基礎上加用中醫方法治療。中醫藥方組成:蜈蚣2條、雞血藤30 g、生蒲黃30 g、天花粉25 g、丹參25 g、赤芍15 g、川牛膝15 g、茯苓15 g、白芍15 g、槐花15 g、桃仁12 g、五靈脂15 g、三棱12 g、莪術12 g、香附 10 g、枳殼10 g。有陰道出血和便秘的患者可以加入大黃10 g;氣虛患者可以加入黃芪或黨參10 g, 另外根據患者的其他癥狀相應的加入一些不會互斥的藥物。煎服方法:將藥物放入藥罐并加入500 ml水均勻攪拌后浸泡30 min, 以文武火相煎至200 ml, 再加水300 ml后均勻攪拌并煎至200 ml, 冷卻后為患者服用, 2次/d。于治療第5、10、15、30天分別檢測兩組患者體內β-HCG值, 醫生則根據β-HCG值進行分析后決定是否增加或減少藥劑使用量, 護理人員則對β-HCG進行記錄, 并留作比較資料存檔。
1. 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1. 3. 1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效果 療效判定標準:顯效:患者癥狀基本痊愈, 無腹痛, 陰道無流血, 包塊明顯減小;有效:患者癥狀得到緩解, 腹部仍有疼痛感, 伴隨陰道少量流血, 包塊有減小跡象;無效:患者癥狀未得到緩解, 腹部疼痛感較強, 陰道流血較多, 包塊未見減小、有破裂跡象或已破裂。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 3. 2 比較兩組患者血β-HCG值恢復正常水平時間 在治療后對兩組患者的血β-HCG值恢復正常水平時間進行統計, 恢復時間越短表明采用的治療方法越有效。
1. 3. 3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不良反應包括惡心嘔吐、白細胞減少、脫發、肝功能損害、胃腸道反應等。不良反應發生率=不良反應發生例數/總例數×100%。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對照組患者治療顯效2例(20%), 有效2例(20%), 無效6例(60%), 總有效率為40%;實驗組患者治療顯效3例(30%), 有效6例(60%), 無效1例(10%), 總有效率為90%;實驗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者血β-HCG值恢復正常水平時間比較 對照組患者的血β-HCG值恢復正常水平時間為(20.27±2.03)d,?實驗組患者的血β-HCG值恢復正常水平時間為(15.13±1.02)d;實驗組患者的血β-HCG值恢復正常水平時間短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 3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治療后, 對照組患者發生6例惡心嘔吐、1例白細胞減少、1例肝功能損害, 不良反應發生率為80%;實驗組患者發生1例惡心嘔吐、1例胃腸道反應、1例脫發, 不良反應發生率為30%;實驗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患者的不潔性生活、子宮或盆腔手術處理不當、盆腔炎、子宮內膜異位導致的炎癥均有可能造成異位妊娠, 在前期若忽略治療或錯誤治療, 極為容易造成患部周圍反復出現炎癥, 導致患者子宮血液瘀積, 形成對卵巢和子宮的壓迫, 同時黏液分泌增多, 造成患者多器官粘結, 受精卵便因此只能著床于輸卵管中, 另外, 患者炎癥、血瘀會導致對患部周圍器官造成影響, 導致患者體弱氣虛, 無力運送受精卵, 由此造成卵巢妊娠, 破壞了患者的身體生育能力和身體健康[1]。
因此, 從病理分析上可以看出, 要想解決患者的病癥, 促進患者的身體康復, 需要從四個方面進行:①抑制受精卵發育, 以防止受精卵發育對患者造成危險;②對患部周圍進行炎癥消除, 減少黏液分泌和血液滲出;③要對患部進行消腫化瘀, 降低對周圍組織器官的壓迫;④采用中醫的治療措施, 對患者進行前三步的輔助, 清理受精卵離體后的殘留, 對周圍的炎癥進行持續壓制, 促進血液流通和腫塊消除, 同時為患者采用補氣健脾的藥方進行元氣補足, 增加其腹部相關器官組織的活力, 重新打通各個器官之間的血液循環, 促使患者身體健康恢復[2]。
常規的西醫治療方法中, 最常用的藥物是米非司酮片和甲氨蝶呤, 其中米非司酮片是一種終止早孕、促使月經發生的藥物, 其治療原理是通過萎縮輸卵管或子宮壁間的黃體, 使受精卵無法結合黃體著床;或者萎縮已著床黃體, 造成著床受精卵無受體最終脫離, 以及釋放激素, 促使子宮膜脫離形成月經, 將受精卵一并排出。甲氨蝶呤治療原理與之相似, 區別在于甲氨蝶呤注重組織受精卵的發育生長, 兩藥聯合使用對受精卵及其發育環境進行破壞從而阻止妊娠進行[3]。
但甲氨蝶呤與米非司酮片在服用后均會產生一些不良反應, 其中甲氨蝶呤會造成患者出現惡心嘔吐和白細胞減少, 嚴重時會造成患者肝臟功能受到破壞甚至造成患者出現生命危險。米非司酮片則會造成患者體內激素變多, 導致患者身體健康受到損害, 并且米非司酮片對已經著床成功的受精卵效果有限[4]。
兩藥聯合使用較多劑量則對患者身體有害, 使用量少則無法阻止受精卵發育, 且對患者的炎癥和瘀血處理較少, 而中醫治療則對應的進行了解決, 采用的藥方中丹參、桃仁可活血化瘀, 幫助患者子宮血管舒張, 促進子宮內血液循環;蜈蚣、川牛膝、赤芍可活血通絡, 消炎破胚, 對周圍起到消炎作用的同時, 抑制受精卵的生長;延胡索茯苓、生蒲黃、天花粉、黃芪、黨參則對患者補氣健脾, 增強患者的體質;白芍、紫草皮雞血藤、槐花滋陰調經, 改善患者的子宮活性[5]。
從本次實驗可以看出, 中西藥物合用, 能有效的抑制患者體內受精卵的發育, 也能促進患者生殖系統的血液循環, 消腫化瘀, 清理周邊瘀血, 消除周邊炎癥, 減輕周身負擔, 從實驗數據可以看出, 中西藥物合用后患者的相關功能指標恢復期縮短, 恢復程度較好, 且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降低。需要注意的是, 在治療后期炎癥消除時還要注意對黏液進行排出, 避免出現卵巢、輸卵管囊腫現象。
綜上所述, 中西醫聯合治療異位妊娠患者, 效果顯著, 且不良反應少, 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雷曼. 中西醫結合治療異位妊娠的療效分析.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8(15):9-10, 91.
[2] 朱蕓. 甲氨蝶呤聯合米非司酮與單用甲氨蝶呤治療異位妊娠的臨床療效比較. 現代診斷與治療, 2016, 27(7):1228-1230.
[3] 韋海桃. 甲氨喋呤聯合腹腔鏡手術治療異位妊娠療效評價及對患者血清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的影響. 中國生育健康雜志, 2018, 29(1):68-70.
[4] 周琴亞, 凌靜, 吳群英, 等. 腹腔鏡手術與藥物非手術治療早期異位妊娠的臨床療效及對再次妊娠的影響比較. 臨床合理用藥雜志, 2017, 10(34):157-159.
[5] 方治麗, 代彥娥. 個性化護理在中西醫保守治療異位妊娠中的臨床應用觀察. 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 2018, 3(4):18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