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坤
摘 要:套作能夠有效地提升土地的利用率,讓小麥的秸稈得以直接還田,從而大幅度減少污染,促進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本文從玉米小麥套作的優勢及其播種前準備工作展開,分析了玉米小麥套作的田間管理,從而對玉米小麥套作綠色生產高效栽培技術進行了簡單的論述。
關鍵詞:
田間管理;綠色栽培;套作種植
中圖分類號:S344.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754/j.nyyjs.20200315035
小麥和玉米都是我國重要的糧食作物,隨著我國人口的增多,人們對糧食的需求量也越來越大,因此,高效合理地利用土地能夠進一步促進農業的發展。為了綠色高效地利用土壤,玉米小麥套作栽培技術開始被廣泛應用,不僅能夠實現玉米小麥套作綠色高效栽培,還能夠進一步提升農作物的經濟效益。
1?玉米小麥套作優勢
在我國山東省,小麥和玉米的種植過程中,往往會采取冬小麥、夏玉米的種植方式,因此,為了獲取更多的積溫,種植者經常會采用玉米小麥套種技術,提前10~20d套種玉米,在確保2種作物產量的同時提升了其品質。一般情況下,采用玉米小麥套作的優勢有以下幾點:滿足玉米成長階段的光熱需求,玉米的成長期在90d左右,為了使夏玉米正常的成熟,同時不影響小麥的正常生長,采用套種方式可以通過延長玉米的生長期,使其獲得足夠的積溫,從而確保其質量和產量;滿足了玉米生長期對水分的需求;有利于玉米通風采光,玉米小麥套作可以保證農作物之間的合理布局,從而確保農作物的通風采光,同時也實現了土地的高效利用。
2?玉米小麥套作播種前準備工作
2.1?選地整地
在小麥玉米種植之前,科學合理的選地、整地可以為之后的種植打下良好的基礎。在選地過程中,種植者需要注意結合小麥玉米的生長需求,選擇土地肥沃、空氣新鮮、地勢平坦、交通便利、灌溉方便的地區作為種植地,在規劃的過程中,注意規劃好合理的道路寬度,方便栽培過程中肥料、農具的運輸,以及日后果實的運輸。在種植之前需要對土地進行合理的調整,為玉米和小麥創造良好的生長環境,種植者在整地過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幾點:深松作業,種植者需要每隔2~3a對土地進行全面的深松處理,深度大約在35~45cm之間,打破犁底層;施用基肥,在整地的過程中,需要每667m2施用復合肥50kg、完全腐熟的農家肥3000~4000kg、鉀肥15kg、磷肥25kg;平整土地,麥畦起壟。
2.2?科學選種
在玉米小麥種植之前,種植者在選種時,需要考慮2種農作物的相互匹配,因此在小麥的選種過程中種植者需注意以下幾點:抗寒性,小麥的品種需要具有一定的抗寒性,確保其能夠安全越冬即可;抗病性,在購買種子時,種植者應當仔細閱讀其抗病性的說明,挑選抗病性強的品種,確保小麥產量;矮桿型,該品種可以確保種植過程中的通風采光;大穗大粒型,該品種小麥可以進一步確保農作物產量。
在玉米的選種過程中種植者需要注意以下幾點:緊湊型,該品種的玉米葉片上舉,植株收斂緊湊,適合密植套種;早熟型,該品種的植株較矮,不會對小麥采光造成很大的影響,同時保證了套作過程中的高效栽培;高產穩產型,可以進一步確保農作物的產量。
3?玉米小麥套作田間管理
3.1?播種方式
在玉米小麥套作綠色生產高效栽培的過程中,適時播種對于農作物以后的健康生長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播種過程中,種植者需要注意:小麥的播種,需要種植者選擇合適的時間進行播種,根據地方氣候的不同播種的時間有差異,如山東地區在秋分之后種植小麥為宜,此時播種可以確保玉米和小麥的共生期長度適宜,從而提升土地利用率,保障了2種農作物的產量和質量,促進了玉米小麥的套作綠色生產高效栽培,提升種植者的經濟利益;針對玉米而言,種植者可以選擇在小麥收獲前14d左右進行玉米的套種,正常情況下每667m2小麥套種3~3.5kg玉米為宜,其播種深度大概在5~7cm之間,在播種過程中,種植者可以采用機械、人工2種方式,并注意播種完畢后鎮壓,這樣可以有效地滿足玉米的積溫需求,在保證小麥正常生長的同時保證了玉米的產量和質量。
3.2?種植規格
在玉米小麥套作綠色生產高效栽培的過程中,適宜的種植規格是確保2種農作物優質高產的重要因素。相關研究表明,合理的帶寬行距等種植規格,可以有效地提升農作物在套作共生期間的資源利用互補。例如,山東省某農業試驗基地通過相關的種植試驗得出,套種玉米帶寬由60cm增加到80cm時,玉米產量增幅為1985kg/hm2左右,從80cm增加到100cm時,玉米產量增幅為438kg/hm2左右,玉米帶寬的適宜值在80cm左右。在玉米帶寬為80cm的情況下,經種植試驗,120cm帶寬的小麥產量較高,因此,玉米小麥套種過程中,玉米帶寬80cm,小麥帶寬120cm左右比較適宜。如今隨著科技的發展,種植者可以利用“農機田間作業定位”技術,在小麥播種的過程中,按收割機輪距確定小麥播幅和玉米套種行距,留出玉米播種行,從而為機械化收割小麥和玉米提供便利條件。種植者依照合理的種植規格進行玉米小麥套作栽培,不僅提高了土壤的利用率,還實現了玉米與小麥的優質高產,從而提升了農作物的經濟效益。
3.3?套種方式
在玉米小麥套作綠色生產高效栽培的過程中,通過相關的實驗結果可得,“雙行玉米帶與不同寬度小麥帶套種”的方式可以有效地提升農作物的產量和質量。在栽培過程中,雙行玉米帶可以在確保玉米個體發育良好的前提下,減少小麥收割后玉米地中空曠的面積,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在采用該種套作方式栽培的過程中,種植者需要注意:行向盡量為東西向,確保農作物獲得充足的光照;間苗定苗,在3葉期間苗,5葉期定苗,從而保持適宜的密度,確保農作物產量;玉米進入灌漿期時,要根據天氣情況灌溉,確保玉米吸收足夠的水分;在套作過程要注意做好雜草的清理工作,來確保作物獲得充足的營養,進一步保證玉米和小麥的優質高產。
通過采用“雙行玉米帶與不同寬度小麥帶套種”的方式,并確保農作物采光、水分的條件,做好田間管理,可以有效確保農作的優質高產,實現玉米小麥套作的綠色生產高效栽培[1]。
3.4?施肥工作
在玉米小麥套作綠色生產高效栽培的過程中,合理施肥能使農作物獲得足夠的營養,從而促進農作物的健康成長,提升農作物的質量和產量。因此,在施肥工作中,種植者需要注意:根據玉米的生長規律以及土壤的條件進行施肥,玉米拔節階段需要采用深松施肥法,施入10kg/667m2的尿素,在玉米大喇叭口階段,需要在灌溉的過程中追肥,施入15kg/667m2的尿素,待到玉米灌漿期追施10kg/667m2的尿素,在施用鉀肥的過程中,要對土壤進行化驗來計算出土壤的肥量,如果土壤中的速效鉀含量高,只需要對玉米施用鉀肥即可,如果土壤中速效鉀的含量低,就需要將鉀肥的2/3施用在玉米上,其余的施用在小麥上;根據小麥的生長以及土壤條件進行施肥,在施用磷肥的過程中,要通過化驗土壤來計算出需肥量,如果土壤中的速效磷含量較高,只需要對小麥進行磷肥的施用,如果土壤中的速效磷含量不高,則需要將肥料的1/3施用在小麥上,其余的施用在玉米上[2]。
3.5?病蟲害防治
在玉米小麥套作綠色生產高效栽培的過程中,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可以進一步確保農作物的優質高產。因此,種植者在病蟲害防治工作中需要注意:小麥常見的病害為繡病,在小麥苗期、返青、拔節、孕穗、揚花階段都有可能發生,應當對其進行及時預防,在病害初期噴灑25%吡唑戊唑醇微乳劑、30%苯甲丙環唑乳油等殺菌劑可以有效對該病害進行治理;小麥常見的蟲害為蚜蟲、吸漿蟲等,通過及時拔除病株、噴灑相應的殺蟲劑可以有效的治理;玉米常見的病害為褐斑病,病情嚴重時會使葉片迅速枯萎,在防治該病害時需要選取抗性好的品種,并且在玉米拔節前噴灑三唑酮、烯唑醇、甲基硫菌靈;玉米常見的蟲害為地老虎、薊馬等,可以通過施用腐熟的農家肥,并且及時噴施相應的殺蟲劑,對蟲害進行有效防治。
4?結論
綜上所述,玉米小麥套作綠色生產高效栽培技術可以提高土地的利用率,促進玉米和小麥的優質高產,提升農作物的經濟效益。在套作栽培中,通過采取合適的播種方式、科學的種植規格、高效的套種方式,同時做好施肥和病蟲害防治工作,能夠進一步促進玉米小麥套作綠色生產高效栽培。
參考文獻
[1]
佟平.玉米小麥套作綠色生產高效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2019(06):33.
[2]黃華容.淺談小麥套種玉米高產高效栽培技術[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8(06):184,187.
(責任編輯?李媛媛)